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张胜 《网球天地》2014,(2):122-125
双反的握拍方式因人而异。不管使用何种握拍方式,引拍都不要使用手臂的力量,而要靠转体来完成。通过转体和回转,利用下半身和体干的力量来挥拍。  相似文献   

2.
对于那些浑身是劲的肌肉小子来说可以选择单手反拍,而初学网球的人和力量较小的女孩用双手反拍更合适一些。双反击球与单反一样,也是利用身体的转动以及双手和双臂产生的杠杆原理协调运动的。而双反握拍方式与单反不尽相同,它是决定击球动作和功能的关键,对杠杆效率的运用也有很大影响。双反握拍的上手决定击球区的理想高度,而下手决定击球动作。下手有几种主要握拍方式,它们对杠杆效率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3.
百科     
《网球》2013,(4):26-26
双手反拍 双手反拍握拍方式诞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澳洲网坛。约翰·布罗姆维奇(John Bromwich)和维维安-麦克格拉斯(Vivian McGrath)是最早采用双手反拍的职业球员,他们在上世纪30年代先后获得澳网冠军。进入60年代,随着克里斯·埃弗特的横空出世(WTA历史上首位世界第一,共获得18个单打大满贯),双反在力量和稳定性上的优势逐渐凸现,越来越多的选手加入到双手反拍队伍中。到上世纪末,双反和单反齐头并进,双反技术日益成熟,里奥斯发明了单脚起跳的双手反拍,纳尔班迪安的双反动作如教科书般标准,此后,双反彻底超越单反,成为网坛主流反手握拍方式。在最新男女世界排名前十五中,采用双反握拍的男选手多达12位,而单反球员只有3位:费德勒、加斯奎特和阿尔玛格罗,而女子选手全部采取双手反拍方式。  相似文献   

4.
握拍法因人而异有很微妙的差别,双手打法基本上是正拍东方式加大陆式的扭拍法。仔细掌握每一个要领,相信自己绝对能打好。 注意1:首先想推荐给大家的握拍法。(右手握拍者)左手成正拍东方式握拍法,右手成大陆式。这一握拍法可称为左手主导型握拍法,即以左手(左臂)为中心,转体带动全身的力量击球。左手尽量要有正拍的感觉。 注意2:后摆挥拍。后摆挥拍是当球飞过来时,上身向背后转动,在此积蓄转体时的力量。这时,两臂放松,手腕朝下,让拍子头部有意识地成“掉地状”,左手在腰附近为好,两手过于贴近身体,会使转体时发力动作…  相似文献   

5.
《网球》2006,(1)
加斯奎特,是去年才跳入人们视线的十九岁男孩,也是一登场就让费德勒都罩不住的天才小子。他闯荡网坛的武器是单反,不同于萨芬双反"屠龙刀"的粗犷、霸道,他的单反是飘逸和锋利。奢华的转体、流畅的抽击、精准的落点,就因为有了这一击,加斯奎特也有了进入世界前十的最大本钱。  相似文献   

6.
李金 《网球天地》2009,(3):96-96
被对手压制在反手时,总是很难实现预想的回击路线。这时,我们需要做的是争取时间,调整身体姿态。 从反手的动作来说,转体(引拍)后身体的背部朝向对手,我们需要使用平时很少用到的背部肌肉来击球。特别是对单手反手来说.与双手反手相比,击球点更为靠前,一旦引拍(准备动作)有所延迟,挥拍就无法得到保证。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在向反手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完成这一准备动作。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单反教学要求,转动身体并让拍柄指向来球,因为这样有助于改变握拍方式。但前沿的单反教学法则摒弃了"陈旧观点"。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非传统的"单反进阶三部曲",通过一些简易的方法,逐步教会你用单反击出"世界波"。  相似文献   

8.
九阳真经     
《网球》2006,(8)
《网球》杂志与网球网联合调查:您的反手抽击习惯用单反,还是双反?单反37%双反63%注:目前,ATP前50的选手中,单反占24%,双反占76%;WTA前50的选手中,单反占4%,双反占96%。选择单反或双反的主要原因陈谦(北京,退休教师)我用单反,因为学球的时候没见过双反,不过,以我的性格看,就是有双反,大概也会选择单反。看萨芬这么大的个子打双反就像拿着挖耳勺一样,多少有些滑稽。杨过(网球网友,版主)双反,简单有效,长时间对拉顶得住,自己力量不大也是重  相似文献   

9.
升级     
《网球》2013,(4):26
小个子球员的大力量对于费德勒、威廉姆斯姐妹、罗迪克这样的顶级巨星来说,他们的成功依靠的不仅仅是后天的努力,更多的是超人的天赋。业余选手如果一味去学习他们的技术特点,不一定能够收到好的效果。而像休伊特、A·拉德万斯卡这种先天条件和身体素质一般的球员,对业余选手更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1)充分利用全身的力量。在职业网坛,休伊特并不具备人高马大的身体优势,但他可能是最会运用全身力量的球员,击球前,他会进行充分转体,让非持拍手一侧肩部完全对准球网,将全身力量传递到击球上。2)完整充分的引拍和随挥。像休伊特等球员,在时间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观察法和比较分析等方法,从技术的角度、竞技要素的角度以及生物力学的角度,对网球单反抽球与反手削球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在引拍、挥拍、击球点、随挥、击球的力量、速度、旋转、弧线以及落点等有所差异。结合两项技术的特点,再针对不同的战术、场地、对手等因素,提出如何有效运用这两项技术。  相似文献   

11.
第十一节:协调性健力舞组合协调性健力舞组合,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表演性高级健力舞组合。它要求动作对比鲜明,层次清晰,舞姿刚健,表情丰富。1——4拍:右脚旁移一步,右手前举,抬头(图1)。5——6拍:向后转体,屈体,低头(图2)。7——8拍:立身,双臂上举(图3)。1——2拍:屈左臂同时屈右膝(图4)。3——4拍:左臂上举,立身(图5)。  相似文献   

12.
技术流     
《网羽世界》2012,(9):80-85
反手网前搓球 前臂上举,手腕前屈,手背约与网同高,拍面低于网顶击球瞬间,靠前臂的前伸并外旋,手腕由内收至外展搓切球托的右侧后底部,拍面应有一定的斜度。  相似文献   

13.
东月 《乒乓世界》2000,(6):36-36
反手:站位贴近球台,因为对方拉过来的球虽然力量不大,但旋转很强。右脚在前,左脚在后,这样便于她将肩膀完全侧过来。作引拍动作时,拍头朝上,举到与头部一般高,肘关节弯曲,有利于向下发力。身体的重心交换虽然很重要,但是,这个球由于对方拉过来的球旋转很强,她的身体不能太靠后,同时要保持重心的平衡。所以,在完成削球动作后,她的身体几乎贴近球台,便于下一板的进攻。她充分运用手腕的力量加转,削球动作几乎在球台的下面,使对方看不清旋转,造成判断失误。 正手:何千红手使用正胶胶皮。削球前,身体的站位以及膝关节的弯…  相似文献   

14.
握拍法研究     
直拍的基本握法是,拇指的第一关节和食指的第二关节分握拍柄两侧,虎口贴于拍柄后面,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顶在球拍后面。拇指用于控制正手进攻的拍形;食指用于反手攻或推挡时的拍形控制;中指和无名指在拍后可起到决定发力方向和发力支撑点的作用。击球时,力量应通过手指尖作用到球拍,所以大拇指和食指自然弯曲,不宜伸直。拍柄略靠于食指侧时,利于正手攻球;拍柄略靠于拇指侧时,  相似文献   

15.
《网球》2006,(9)
不能说网坛已经进入了单反时代,但是,职业网坛正在经历一个单反时刻。2006年的前三项大满贯,女单冠军全部单反球员垄断,其中两场决赛是在单反球员之间进行。当然,你可以说这是毛瑞斯莫和海宁实力越强所致。前三项大满贯的男单冠军有两次属于单反球员,更可以将这归功于费德勒的个人表演。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对比分析法着重研究核心力量对跳水转体动作产生的作用,从实验结果中看出练习核心力量对提高转体动作的质量和稳定性有帮助.在科学、现代化的训练方法下,运动员能更省时、有效地完成训练,降低了训练难度,有更多时间去巩固正确的转体技术,并发展更多新的高难度动作.  相似文献   

17.
网球底线反手切削球技术划分及运动学参数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法、录像解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国家女子网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底线反手切削球关键技术动作进行三维录像和解析.结果表明:不同高度的来球其引拍和挥拍的动作不同,依据其动作特点可分为切削、平削和压削三种技术.分析发现:三种切削球技术动作在转体引拍和挥拍切削时的肩髋转动角、拍面角、身体倾斜角有显著差异;三种技术的挥拍动作均是由转体、拍臂依次加速的鞭打动作.以此研究揭示底线反手切削球技术的本质特征,为进一步提高网球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单反,还是双反?这是网球运动中的一个古老话题。对此,我无法直截了当地回答,但我能告诉你最适合自己打法特征和风格的握拍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专家信箱     
上海球迷李飞问:我的教练曾提倡初学者采用东方式握拍,可我觉得在打单手反拍时拍面斜向上,打不出平击球,反而容易出界。如何判断自己适合打单反还是双反呢?为什么单反的职业选手都是高个子(如桑普拉斯、拉夫特、库尔腾等),矮个子基本都是双反,这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20.
1.发球前准备姿势:侧身站位,左脚靠前,左手掌心托球置干身体右侧前方。2.身体重心稍稍提高,准备将球抛起。3.左手将球向上抛起.同时右臂内旋.使拍面角度稍前倾。4前臂向身体右后方引拍5.重心移至右脚、右臂从身体右后方向右前方挥动。6.请注意击球瞬间的拍形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