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小说的人物形象,鲜明地体现出孤独、彷徨、虚无的情绪特征,使小说带上了强烈的抒情、感伤的色彩.在小说的人物系列划分上具有类型化的倾向,同时,每一类人物又显示出各自的价值趋向.五四知识分子小说及其人物形象普遍呈现出"时代精神"与"时代情感"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2.
娴和王琦瑶分别是小说《妇女生活》和《长恨歌》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们的经历相似,而两部小说的作者——苏童和王安忆采用了不同的手法塑造和表现人物,因此,她们又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与内心世界。对这两个人物的比较,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两部小说不同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明代拟话本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较魏晋南北朝小说、唐传奇和宋元话本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充分展开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描写和细腻精微的心理描写是其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在中国古代小说人物形象从类型化典型到个性化典型的转变中,明代拟话本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孤独体验与情感缺席--论苏童小说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童在其小说中深入探寻了人类生存的孤独状态,颠覆了亲情与爱情的内涵,在苏童看来,亲情与爱情所代表的不再是温暖与安慰,反而是造成人类孤独状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苏童的长篇新作《河岸》通过描写一群生活在"文革"年代的底层人物,展现了"梦魇"年代的荒诞。对小人物命运沉浮的刻画、对时代的冷静述说,还有意象的使用以及语言的多义性,赋予这部小说独特的艺术特色。作为苏童第一部有着鲜明时代背景的小说,作者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一段历史的个人阐释。  相似文献   

6.
变文塑造人物形象时采用的艺术手法对神魔小说产生了重大影响。变文初步使用的二元对立的人物设置模式、"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方法、类型化的手法对神魔小说人物塑造具有开创之功,另外,在具体的描写方式也影响深远,如人物外貌和语言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西游记》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孙悟空、猪八戒和唐僧——进行了分析,可以使人们了解到:《西游记》打破了塑造人物类型化的模式,使人物性格趋于复杂化、人性化。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西游记》在中国古典小说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河”与“岸”——论《河岸》的意象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苏童已有二十余年的小说创作历史,他的那些小说常常被冠为“先锋小说”、“新历史小说”等各种名称。苏童在小说的语言运用、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小说与历史之间关系的处理上,赢得了普遍赞誉。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文坛上,苏童是一位对人性保持持续关注的作家。苏童小说中的人物在进行自我调适的心理防御时,往往呈现出一种过度防御的状态,从过度补偿到仪式自骗。所有的人物心理防御的努力往往导致自闭的逃避,这种过度防御是导致人物悲剧的根本原因。苏童笔下人物努力的不断落空,是他对生存困境的根本体验,而人物出路在何方,苏童也许只是找到了在返乡中永远未完成的逃亡。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采用了外貌、语言、行动等古典小说习见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具有类型化的特点。“义”是个道德范畴,也是小说中人物性格的要素,把“义”和人物塑造的方法结合起来就能发现“义”对人物刻画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