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论书帖》,是米芾创作的一幅评论草书的作品。米芾草书取法晋人,帖中他认为草书如果不合乎晋人格调,就会成为"下品"。从这幅作品中,可以品味出其对草书的认识。如张旭的狂草因不合晋人"格",被米芾视为下品;而怀素也因时代所限,虽达到平淡的境界,但尚乏晋人的高古;至于高闲以下的书家,米芾则认为不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2.
沈鹏论草书     
沈鹏先生曾说:虽然我写行草的年头也不少了,但我一直在想一件事,就是行草书怎么能够做到古人说的‘气通于隔行'。气,草书的气,在每一行,不是孤立的独立的并立的一行一行,而是怎么加以贯通。古人这么一句话,可以说,二三十年我都在想这个事。他还说:草书的低迷,出现在  相似文献   

3.
我的身边一直保存着从德国访问归来时纽伦堡市丢勒中学斯蒂凡·谢尔(SchererStephan)老师送给我的一批他辅导学生创作的剪纸贴画作品。每当静心欣赏这批作品的时候.总会被这些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独特构思、精细制作、深度表现.以及新颖创意所打动,这些作品中蕴含的教学智慧和学生认真而精细表达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  相似文献   

4.
草书是书法艺术创伤中最具抒情写意意味的一种书写形态,字守中线是草书创作中单体结构或行气得以表现的基础,也是草书作品形散而神不 散的重要因素,通过字守中线法则的运用,草书的节奏、气韵得以产生;通过字守中线法则的运用,草书艺术的精神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5.
郭海霞 《考试周刊》2011,(59):11-12
声乐高考是对演唱者技术技能、艺术修养、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综合考查。通过多年的声乐教学,我觉得心理素质在歌唱中与技术技能、艺术修养同等重要。有的考生在考试或比赛中能超常发挥,取得良好成绩,而有的学生则由于过于紧张导致作品演唱失败,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在演唱中紧张的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因其耗时多学生成绩得不到迅速提高而被学校,家长、学生所轻视。人们说到XXX语文成绩的高低总会归因于他先天具有语言天分或丰富的课外阅读,而对于语文课堂对他的作用却只字不提。也有的学生认为语文学与不学没有多大关系,部分教师也认为语文课不像数学、英语等学科能拉开分数档次,  相似文献   

7.
美术活动结束后,当我在众多杂乱无章的作品中看到洋洋整洁、有序的画时,我为洋洋流畅的笔触而感动,他画每一笔都是那么认真。但与此同时,我也为洋洋规矩的构图而担心,他的作品中透露着这个年龄的孩子不该有的拘谨。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语文课堂深受学生的喜欢,而有的语文课却让学生厌烦?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语文课堂深受学生的喜欢,而有的语文课却让学生厌烦?  相似文献   

10.
何碧 《课外阅读》2011,(3):91-91
许多老师经历过或看见过课堂内外的一些场景,老师提出问题后——有的学生回答时刚说出一两句话,老师一听发现是错的,就打断其思路要他坐下而不必说完;有的学生回答时未按老师的思路、意图说到位,或全说错了,老师或严肃地叫其坐下,或生气地将其训斥一顿,这样学生再举手发言时老师可能就不给他机会了;还有学生做作业或考试错了几道题,老师叫他错一罚三、错一罚十等。  相似文献   

11.
2011年9月20日下午,武穴育才高中,多媒体教室。三十多位语文教师,正在黑板上奋笔疾书,正楷、行书、草书,看得人眼花缭乱,学生、家长时不时发出惊叹之声,特别是当吕晓宝校长的一首《满江红》写完后,周围不约而同地响起了掌声。2011年10月16日下午,武穴育才高中,操场。近五十位语文教师,钢笔字比赛,或瘦或粗,或柳或欧。有的自己赋诗一首,有的默写教材,旁边是学生,还有不少家长,由叽叽喳喳到怀疑的询问,再到静默观赏,最后只剩啧啧称叹声。文善学老师的字尚未写完,便被一旁的家长夺走,"给我的娃看看,让他照你的样子练字!"2011年10月16日下午,武穴育才高中,阶梯教  相似文献   

12.
每个学生都会努力给老师留下好印象,都希望自己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老师们也常常以自己所见到的现象为依据对学生进行评价,所以有的学生学会了在老师面前伪装自己。新新是班里一名很优秀的男生,他学习好,愿意帮助同学,又是班干部。我一直都认为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好学生每次与他的家长沟通时我总  相似文献   

13.
与所有成年人一样 ,我从小在家庭或学校受到的教育都是要尊重父母、尊重老师云云 ,而我经历的一件小事却让我懂得 :孩子更要受到尊重。那是二十年前 ,初为人师的我教三年级书法 ,我见一个叫张旭的男孩字写得很差 ,便顺口开玩笑说 :“唐朝有个人也叫张旭 ,可那是一个草书写得很棒的大书法家”。教室里顿时一阵哄笑 ,那孩子脸色通红 ,从此他再也不叫我老师了。我知道 ,我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其实 ,我真不该如此对待学生 ,因为 ,当初我的老师对我却是另一个样子。我自幼拜作家钱世明先生学习书画 ,他是一个学问渊博、治学严谨的学问家 ,又是一个…  相似文献   

14.
你为何而生?近来,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世上有许多人,有的为爱情而生,有的为家庭而生,有的为事业而生,还有的或为了金钱、或为了荣誉、或为了权利、或为了地位等等而生。  相似文献   

15.
1935年,我游学苏州,做章太炎先生的研究生。有一次,偶然在护龙街“怡园”水榭的后壁,看到四幅傅山草书屏风,一下子被它的气概所倾倒,一再赏玩,觉得从未曾有。抗日战争起,我随抗战形势,辗转任教于西南各省十余年间,再未能见到傅山作品。直到1951年返太原后,才又先后多次看到以草书为主的傅山的各体书法墨迹和复制品,还看到他有关书法的言论,于是对傅山有了较全面地了解。对其不少精品,更钦佩不已。像《丹枫阁记》,像《晋公千古一诀》,尤其像《五峰山碑》,  相似文献   

16.
我们熟悉史铁生,熟悉他那篇用青春写就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也倾听过他在《我与地坛》中灵魂的喘息声。读他的作品,我们不能不求甚解,也不能一目十行。我们的目光会艰难地在他的一字一句间爬行。因为在他的作品中,你很难看到明月清风,也绝少出现眷暖花开。他的作品负载了太多的人生的苦难。写作,对有的人采说是谋生的手段;对有的人来说是生活的方式;而对史铁生采说却是灵魂的需要。有人说,他是二十世纪最后十年浮躁的坛的永久的安慰。有人说。他用他的苦难提高了大家对生命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中流行一则“三怕”的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学生之所以怕上鲁迅作品,或由于他的作品篇幅较长,不易整体把握内容;或由于其语言深奥,思想深刻,理解起来有困难;或由于其写作背景离现实生活太远,无法走进其作品与他进行思想交流和精神对话。我倒认为,这些都不是学生怕“周树人”的真正原因。其实,真正让学生“怕周树人”的责任在教师,  相似文献   

18.
郑云 《考试周刊》2012,(6):101-101
毕业后我一直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工作.我已经送三届学生走出了高中校园。在这些学生身上我发现,阅读理解做得好往往在考试中能取得好成绩,反之就有可能一败涂地。可见其重要性。而大部分学生对这一部分掌握得不好。有的甚至存在畏惧心理,一看到阅读理解就有些不知所措。我总结了这几年的教学心得与体会,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9.
巴尔扎克     
<正>我认为,在一切以其作品丰富了人类精神宝库的伟大的小说家之中,巴尔扎克是最伟大的,他有天才.有的作家,借助于一两本书的力量而闻名于世;有的人写得很多,但真正证明有不朽价值的东西却非常之少;也有的人,由于不寻常的经历或独特的气质而产生的灵感,只足以创作出份量极少的作品,他们说完要说的话,也就一了百了,继续写下去,不过是旧话重提而已.多产是作家的一大优点,而巴尔扎克的多产则是惊人的.他描写的范围,遍及法国全境,涉及他那个时代的全部人生.他对人的了解十分广泛,也很准确,但其准确性有些方面高一些,有些方面差一些.他了解最深的莫过于社会上的中产阶级——医生、律师、职员、记者、店主、乡村牧师等,对帝王将相及城乡劳动者次之.和所有的小说家一样,他写坏人写得好,写好人就差一些,他的观察精密细腻.他构思小说的创造力非常惊人,他笔下的人物可以列成一张很长很长的清单.  相似文献   

20.
<正>因为我校学生基础比较差,在古代诗歌鉴赏的复习中,很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不少老师也望洋兴叹。其实,诗歌鉴赏复习也是有迹可寻的。我认为抓住其中的重要切入点对理解诗歌具有重要作用,以我个人经验试谈以下几点。一、读标题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要把握好标题信息,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对象、事件、主旨等。标题是指导学生理解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