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Palmer认为在英语语法中,最难描写的莫过于情态助动词系统(Palmer,1979:preface)。情态动词之所以纷繁复杂、难以描写是因为它们在各种英语文体中使用频率极高,并且表达的意义与人的情感和意念有看密切关系。由于情态动词的意义的多样性和模糊性,其否定形式及范围也是复杂多变的。我们可以依据Palmer对三类情态动词(推测性、义务性、原动性)和两种情态级别(可能级、必定级)的划分,对情态动词的否定范围及语义进行分类分级研究;同时,鉴于可能级和必定级情态动词否定之间的语义约同现象,对逻辑等式Not—Possible=Ncecssary—ot;Not—necessary=Possible-not在情态动词句式中的操作规律加以探讨,结果表明该等式为解释情态动词否定形式问的互补现象提供了逻辑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描写日语认识情态,本文提出了认知心理分析模式,用这一模式描写了日语认识情态的主要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整理日语认识情态的系统。  相似文献   

3.
基于语料库语言学方法调查专业英语学习者笔语中情态附加语的使用情况。通过对高年级学习者语料库、低年级学习者语料库及本族语者语料库中相应语料的对比,发现与低年级学习者相比,高年级学习者笔语中情态附加语的词汇密度明显增加,趋向于本族语者的词汇密度;但情态附加语的总体使用频率明显降低,且低于本族语者;部分类型的情态附加语存在使用过多或使用不足的现象。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显性教学策略和隐形教学策略相结合的方式来促进学习者对情态附加语的习得。  相似文献   

4.
【能力定位】记叙文的主要任务是反映社会的真实生活 ,这就必须描写作为生活主体的人。在描写人物的过程中需要抓住显露的外部情态 ,通过特征性的描写 ,展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 ,从而揭示出隐含的内心世界 ,使人物的形象丰满 ,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因此 ,要调动多种表现手段来刻画人物。准确捕捉人物形象的外在特点 ,是写好记叙文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描写好人物的外部情态是塑造人物内在情感性格的前提。不断地观察分析人物的外部情态 ,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 ,对形成正确的认知能力也有极大的好处。【要点阐释】人物描写的运用很普…  相似文献   

5.
在功能语法框架下,情态被看作人际意义的表达方式之一。而这一表达方式只有在语篇中才能得以体现。因此在语篇的层面上研究情态的衔接功能、说话人或作者的情态承诺、情态责任、情态来源和意识形态,进而建立情态的系统网络,具有较强的动态性,符合情态的固有特征。  相似文献   

6.
由于"应歌"、"言情"的社会功能所决定,宋词中产生了大量刻画人物形象特别是女性人物形象的作品,而情态描写是宋词中运用得最多的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宋词对女性形象的情态描写,主要有从女性角度观照、从男性角度观照和直接描写人物动作、姿态等,从而使词作产生了更强烈的抒情效果。  相似文献   

7.
朱光潜说过:"中学生应该从描写文和记叙文入手,这两种文做好了,议论文是很容易办的。"可见,记叙文是写作训练的基础文体。我们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之作,是文质兼美的经典范文,这些作家,是严肃生活的人,是理解生命的人。他们的生活就是材料,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就是分析。所以,他们提笔能写,他们的喜怒哀乐,思考忧虑,性情气质……尽在笔底流淌,这样的文字,一定是性情文字,一定是色香味俱全,烟火气息浓厚的,这样的文字,也必定是有温度有热度的有灵  相似文献   

8.
大作家来到儿时的校园,希望捕捉到一些童真,发掘一些人性中最美丽的东西。他铺开纸,拿起笔,他首先想描写的是他们朴实的外貌。"他们穿得极为朴素,虽然衣服已经洗得发白,却总是干干净净的……"大作家根据自己的想象描写着,因为在他心目中,学生们  相似文献   

9.
很多学生收集了一些素材,但他们不知道怎样处理才能使文章化腐朽为神奇。那么,怎样才能把记叙文中的事例写得熠熠生辉呢?一、用细节描写变空泛为具体好文章所以能感人肺腑,精彩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贺知章笑问客从何处来运用情态细节和语言细节,在一笑一问之间,把老归故里人不识的凄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定量和定性的语料库方法对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SWECCL)中出现的情态动词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和其它国家英语学习者在使用情态动词方面的特点,并且用统计的方法对作文得分与情态动词使用频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情态动词的使用方面存在着过度使用的倾向,而且这种过度使用仅局限于少数情态动词。  相似文献   

11.
鞠瑞艳 《考试周刊》2013,(42):65-66
本文运用定量和定性的语料库方法对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SWECCL)中出现的情态动词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和其他国家英语学习者在使用情态动词方面的特点,并且用统计的方法对作文得分与情态动词使用频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情态动词的使用方面存在着过度使用的倾向,而且这种过度使用仅局限于少数情态动词。  相似文献   

12.
形容词是用来描写或修饰名词一类的词,用作定语、表语、主语补足语、宾语补足语、状语、独立成份等。形容词的适当运用可使语言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具体、贴切。英语中有些形容词不仅是用来修饰和描写名词,而且还可以对名词在语气上作出一些主观判断,从而更好地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这类形容词所表达的概念触及到了情态的范畴,因此我们亦称它们为情态形容词,下面就该类形容词所传递的种种情态意义作出如下概述。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古代作家丰富多彩的表现技法中,景物描写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借鉴古代作家的写景技法,对于开拓景物描写的艺术空间,大有裨益。 古人自然神妙处 一切景语皆情语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就告诉我们,“昔人”把写景的文字同抒情的文字割裂开来,当作互不相干的两张皮的看法是肤浅的。描写感情,倾诉感情,这是文学的重要特征,是作品扣人心弦的力量的源泉。不饱含感情的文字,决不会有生命力。在景物描写中,人的感情情态应蕴含于景物状貌的描绘中,使人的情态和景的状貌和谐一致。刘勰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景物描写的最高境界,乃是以景启情,又融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闪耀出情采之美。  相似文献   

14.
“该着”是东北方言中一个较为常用的情态副词,表达“命运注定,不可避免(迷信)”义。本文针对前人研究中所遗留的问题,立足于真实话语语料,分别从情态类型以及语义、句法、语用特征等宏观、微观维度对东北方言情态副词“该着”展开描写与分析,以期充分揭示该词的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15.
英语情态动词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最重要、最难描写"的体系,准情态动词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形式多样、涵义丰富的特点,与核心情态动词相比,其使用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语料库及现代检索工具的出现为英语情态动词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手段。本文将研究对象转向准情态动词,以be able to为例,对其情态意义进行了界定辨析及历时研究,以期开拓情态动词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描写山水的名作,青山绿水无不形于笔底,使人似置身于奇山异水间。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写水之“异”,首先描写富春江水的清碧和深邃,显示水的静态,接着笔锋微转,开始描写水中的游鱼和细石,画出水底鱼动和石静的生动情景。先写水静,是因为惟有水  相似文献   

17.
儿童的想象是奇特的,也是极其纯洁和美丽的。想象画是小学生发挥其艺术创造和艺术才华的最好园地,只要引导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海阔天空地翱翔,各种奇妙瑰丽、新颖诱人的画面就会奇迹般地出现在他们笔底。  相似文献   

18.
情态隐喻理论拓展了情态研究的视野,但尚未圆满地解答情态的隐喻式得以运用的动因问题。作为评价理论分支的介入以其对话视角为研究情态隐喻提供了新的角度。本文从介入视角观照情态隐喻,结合实例阐释了情态的隐喻式在对话空间的调控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本文认为,情态隐喻的对话空间调控效应和潜势构成了情态的隐喻式相对于一致式的比较优势。认识情态隐喻的优势有助于理清情态的隐喻式和一致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描写是一般叙述文体常用的表现方法,是写作的一种基本手段。那么,什么是描写呢?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貌、情态,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  相似文献   

20.
“Wh+都+V(P)”与“Wh+也+V(P)”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各有特点.从情态来看,肯定类“也”式主要体现“必然情态”,肯定类“都”式主要体现“怨言情态”;从主客观角度来看,“也”式多用于主观断言句,常用在将来时和现在时,而“都”式多用于客观陈述句,常用在过去时;从认知方式来看,“也”式属“次第式扫描”,“都”式属“总括式扫描”.从篇章角度来看,后项句的优势句型是“也”式,“都”式倾向于出现在中项句.比较句、陈述句倾向于选“也”式,而递进句、描写句倾向于选“都”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