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的缄默知识与课堂教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蒋茵 《教育探索》2003,(9):90-92
教师的缄默知识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积极的缄默知识有利于教育教学,而消极的缄默知识在教育价值观、学科教材知识和教学活动中可能带来负面影响。要建构教师正确的缄默知识,需要从教师缄默知识的生成上着手,即帮助师范生建构良好的缄默知识,重视在职教师缄默知识的更新。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7,(56):6-7
自缄默知识理论被波兰尼提出以来,教育学领域中对缄默知识的研究越来越多。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潜在的缄默知识也在不断地透视着其真实诉求,制约着教学效果。文章在概述缄默知识理论的基础上,立足于缄默知识理论视角下分析如何将其运用于教学过程中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效果,使得缄默知识和隐性知识互化,并凸显出来有助于有效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当今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不能充分一致的现象迫使我们去研究真正影响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因素--教师的缄默知识.文章从缄默知识的角度来阐释教师教学中存在大量的缄默知识以及教师缄默知识的特征,并阐述了教师的缄默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号召教师要意识到教学中大量的缄默知识并不断反思自己的缄默知识,从而改革自己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知识包括显性教学知识和缄默教学知识。缄默教学知识之于显性教学知识具有逻辑优先性,支配教学行为的是个人的缄默教学知识。反思语文教学现状,依据缄默知识的特点建构语文教学知识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问题情境,激活缄默知识;引导对话反恩,提升缄默知识;丰富实践演练,内化显性知识;优化教学评价,完善语文教学知识。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知识包括显性教学知识和缄默教学知识.缄默教学知识之于显性教学知识具有逻辑优先性,支配教学行为的是个人的缄默教学知识.反思语文教学现状,依据缄默知识的特点建构语文教学知识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问题情境,激活缄默知识;引导对话反思,提升缄默知识;丰富实践演练,内化显性知识;优化教学评价,完善语文教学知识.  相似文献   

6.
当今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不能充分一致的现象迫使我们去研究真正影响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因素——教师的缄默知识。文章从缄默知识的角度来阐释教师教学中存在大量的缄默知识以及教师缄默知识的特征,并阐述了教师的缄默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号召教师要意识到教学中大量的缄默知识并不断反思自己的缄默知识,从而改革自己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知识分为缄默知识和显性知识两大类,传统的教学以显性知识的传授为己任,而忽视了缄默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学不仅是显性知识的传递,也带来了大量缄默知识.教师与学生的缄默知识是教学的关键所在,而缄默知识本质是实践智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这就要求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才是有效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的知识观念相对于现代知识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缄默知识理论对当前的语文教育改革有极大的启示。语文知识很多是不可描写的缄默知识,语感的含义在知识层面就是语文的缄默知识。语文课程与教学必须注意语文的缄默知识。  相似文献   

9.
黎丹 《化学教学》2002,(7):15-17
缄默知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日益引起重视的理论。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缄默知识及其特征和作用,对中学化学中的缄默知识进行了粗略的分析,提出了合得利用缄默知识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10.
课程知识实践在诸多层面表现出其特有的缄默性。课程实践中,可以通过激活教师缄默知识与范本知识相向的张力来实现缄默知识的融通;通过鼓励教师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行为实现缄默知识的自我协调与控制;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来促进教师缄默知识的和谐与均衡,进而真正实现课程知识的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