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家“九五”规划重点图书、大型敦煌文献整理图书《甘肃藏敦煌文献》(全套六卷),在敦煌藏经洞发现100周年前夕,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书是敦煌学历史上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是敦煌学界盼望已久的大事,它与已出版的《英藏敦煌文献》、《法藏敦煌文献》、《俄藏敦煌文献》等同类著作相配相补,相得益  相似文献   

2.
“敦煌古藏文文献出版工程”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经典出版工程之一,其主体部分《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西域藏文文献》《甘肃藏敦煌藏文文献》先后被列为“2011—2020年国家古籍出版规划”“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分获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文章回顾了“敦煌古藏文文献出版工程”项目实施的来龙去脉,梳理总结打造这项文化出版精品工程的顶层设计、出版历程、编辑经验及重大意义,全面呈现几代藏学专家、出版人的筚路蓝缕之功。  相似文献   

3.
甘藏敦煌文献知多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是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的故乡 ,可惜发现时藏经洞宝藏不为乡人所重视 ,而被一个外省的道士倒卖出国 ,清朝官府派人收拾残余 ,而遗留民间者尚多 ,陆续为甘肃官绅和过往游客所得。然而 ,有关敦煌文献早期流传的历史 ,学界知之甚少。笔者于正业外喜浏览杂志 ,现谨就所见一二有关甘藏敦煌文献材料 ,略加考释 ,以纪念敦煌藏经洞开启百年之庆。友人尚林先生数年前送笔者一册影印稿本 ,书名已佚 ,正文亦失 ,仅存《编目赘言》 ,下署“周定宣” ,名下有双行小字“名廷元 ,字定轩”。据此《赘言》 ,知周廷元先生为敦煌写本收藏家 ,藏有敦煌写本12…  相似文献   

4.
《海南档案》2006,(3):41-41
国家图书馆如今收藏有16000号敦煌遗书.总长度达1万多米,约占世界敦煌遗书总量的三分之一。日前,首批30册通过缩微翻拍的《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5.
自1900年敦煌藏经洞发现之后,敦煌卷子随即散出。目前,收藏于国内外公私机构的卷子数量,经过中外学者的共同努力,已经基本有了眉目。散存于甘肃各地博物馆、图书馆和大学的敦煌卷子,据《甘肃藏敦煌文献》统计,总数在国内仅次于国家图书馆。然而,在敦煌卷子流散的过程中,还有许多辗转收藏于个人手中的卷子,历经百年来的风雨沧桑和各种劫难,  相似文献   

6.
荣新江先生的《甘藏敦煌文献知多少?》一文(载《档案》2000年3期),根据周廷元的《编目赘言》,考释了20世纪30年代末以前甘肃官绅所藏敦煌卷子的情况,展示了敦煌文献早期流传的历史。但是,该文中有关周廷元以及《编目赘言》中涉及到的某些官绅的履历语焉不详。现将我接触过的一些官绅履历资料简介于下: 据周廷元先生哲嗣周孝画师所示周廷元先生亲撰《周定宣履历》以及《甘肃省文史研究馆建馆四十周年纪念》:周廷元(1886-1956),字定宣,解放后以字行,湖北咸宁人。光绪间随其祖父流寓兰州,毕业于甘肃法政学堂…  相似文献   

7.
国家图书馆馆藏全部16000余件“敦煌遗书”将于明年全部编纂整理完毕,分150册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这是记者6月29日从《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编纂座谈会上了解到的。这项出版工程是在文化部、财政部、新闻出版总署、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和国家图书馆共同努力下历时三年完成的。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其中数以万计写于公元5世纪至11世纪的佛教经卷、历史文献在尘封千年之后再度面世,令举世震惊。此后,“敦煌遗书”历经劫难。其中,外国探险家将大量“敦煌遗书”劫掠海外。直至1910年,当时的清学部才命甘肃学台将劫余经卷解运…  相似文献   

8.
敦煌藏经洞遗书于1900年发现,为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文献资料。这些丰富的历史文献使后人看到了古代社会的山河旧样、人间万象;看到了历尽沧桑的九州方圆、往昔岁月的阴晴圆缺。甘肃是敦煌的故里,是甘肃这块神奇的土地孕育了敦煌这颗璀璨的文化艺术明珠。作为敦煌故里最大的一家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敦煌学的发展为己任,深入挖掘本地出版资源,揭示敦煌历史的千古之谜、文化珍秘。在几十年的敦煌类图书出版历程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图书对敦煌遗书文献方面的研究做了细致的缀述与诠释。 其中对敦煌遗书进行了综合整理研究的《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文集·文史·遗书编》(上、下),收录了著名敦煌学家周绍良、任继愈等人研究佛经、典籍、科学文化、语言文字、民俗民风、河西史地等方面极有见地的论文43篇。此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对敦煌遗书的研究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专题研究方面,《敦煌讲唱文学作品选注》是我国第一个敦煌文学作品选注本,填补了宋代以前讲唱文学的空白。由周绍良、颜廷亮著的《敦煌文学》获第四届中国图书奖,另外一本《敦煌文学概论》则在敦煌学的界定、分类、艺术风格等方面提出了新见解,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在对敦煌  相似文献   

9.
前言在研究界里,法会仪式和讲唱文学之间的关系很早就引起了前辈学者们的注意,在敦煌文献被发现不久就开始研究了。最早入手的是罗振玉氏,罗氏在《敦煌零拾》(1924)一书里,用"佛由"的名称来介绍了他所藏的三种讲唱  相似文献   

10.
敦煌文献中保存的关中姓望史料主要见于北京图书馆藏敦煌唐写姓氏残卷(卷号为位字79号)①,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Title: Stein Rolls, No. 2052),伯希和敦煌文书第3421号。此外,《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辩证》、《  相似文献   

11.
《档案》2000,(2)
有关学者经过近一年的细细搜寻,竟在浙江省博物馆、浙江图书馆、灵隐寺等地发现了敦煌文献200余件,这令众多敦煌研究者大为吃惊。远离甘肃的浙江为何藏有如此多的敦煌遗书?据介绍,这是因为自敦煌藏经洞发现以来,敦煌学研究者中的中坚力量有相当一部分为浙江籍人,浙江人陈季侃1920年还曾暂任甘肃地方长官,他本人就收藏有300余件敦煌遗书,相当一部分被当作礼物相互赠送而流传到了浙江。(一凡摘自《生活文摘报》)浙江发现二百余件敦煌文献  相似文献   

12.
囊括了契约、官府文书、宗教文献等史料,既有插图,也有汉语和其他民族文字对照文书的《中国藏黑水城民族文献》目前已经开始拍摄、扫描,计划于今年上半年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13.
中华书局前不久出版的《敦煌吐鲁番本文选》,与上海接踵面世的《文选集注汇存》,桴鼓相应,是构建文选学的两大基础工程。与通行的敦煌文献的图录书影相比较,中华本有两个明显的特色:专门集中和收罗富赡。《昭明文选》写本在敦煌遗  相似文献   

14.
甘肃人民出版社与兰州晚报联合举办的“我读甘肃版图书”书评征文颁奖大会于1990年12月10日在兰州举行。省、市宣传部及新闻出版局和省版协、出版社的有关领导出席了颁奖大会。此次书评征文活动历时半年,有全国12个省市100多名各行各业的书评爱好者参加。从见报的84篇书评文章中评出获奖作品25篇,分别向作者颁发了奖状和奖金。这些获奖书评囊括了《甘肃风物志》、《读者文摘》、《金瓜银豆·小精灵》、《敦煌实录》、《中外著名敦煌学评传》、《甘肃  相似文献   

15.
敦煌文献品种繁多,内容丰富,除了大量的汉文典籍外,还有用多种古代少数民族和西域文字写成的典籍和文书。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珍贵的敦煌文献一直散落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国的图书馆和博物馆以及某些私人手中,致使中国的敦煌学研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落后于西方。80年代初发起成立的中国敦煌吐鲁善学会,决定系统编辑整理敦煌文献,作为敦煌研究的基础工程。《敦煌文献分类录校丛刊》就是此项工程的第一项内容,且已于1998年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全部出齐。《丛刊》按文献性质分类录校而成,共有十种,分别为:《敦煌天文历法文献辑校…  相似文献   

16.
敦煌写本隋魏澹所作《鹰赋》,存俄藏Dx.06176、Dx.10257两个写本。 Dx.06176为折叶装散叶,图版见《俄藏敦煌文献》第十三卷,未予定名。所存三折叶,分编Dx.06176(3-1)、Dx.06176(3-2)、Dx.  相似文献   

17.
甘肃人民出版社是敦煌故里最大的一家出版社,自1957年出版了第一本敦煌学著作《敦煌石窟艺术》之后,便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敦煌学的发展为己任,四十年来出版的敦煌类图书达170余种,其中有4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并有10种图书获国家级奖项。出版内容涵盖了敦煌学的方方面面,是国内出版界出版此类图书最多的一家出版社。其中许多高质量的学术论著和研究成果填补了敦煌学研究的空白,代表着敦煌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古人真迹弥足珍贵——敦煌遗书研究文献的出版 敦煌藏经洞遗书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极其珍…  相似文献   

18.
上海图书馆藏183(827457)A号敦煌文献是对唐代唯识宗实际创始人窥基《妙法莲华经玄赞》的再疏释,可定名为《妙法莲华经玄赞疏释抄》,其著述时代在窥基之后。  相似文献   

19.
《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1-10册)于2011年9月付梓问世,此后陆续在2013年3月和12月推出了11-20册、21-30册,今后亦会相继出版,直至将英国所藏的14000余号敦煌遗书全部出版,以飨读者.该项目有幸获得了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而且获得了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我作为这个项目的责任编辑深感荣幸,同时也深知其中的艰辛.  相似文献   

20.
敦煌文献屡遭劫难,陈垣将劫余部分进行整理,完成了《敦煌劫余录》,经傅斯年襄助出版,陈寅恪在序言中高度评价该书的史学价值,并借此提出"敦煌学"这一命题,有力地促进了敦煌研究的深入发展。围绕该书出版链接了陈垣、傅斯年、陈寅恪等史学大师,他们"联袂"谱写了出版史上一段有些沉重的佳话,彰显了大师们强烈的民族意识、非凡的学术眼光和深厚的学人情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