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域文化与西部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创作与地域文化有着血肉般的联系。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那些取得重大成就且独具魅力的小说脉流无疑是各个时期的地域文化小说,它构成了现代中国文学的重要特征和属性。西部作家从理论到创作都彰显和实践着西部地域特有的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充分体现着自己独立的话语方式和精神系统。西部小说的地域文化特征对当代中国文学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文化视角对当代"地域文化小说"的地域情结进行透视,既可发现小说与地域文化的不解之缘,更能发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共生."地域文化小说"的发展历程也镌刻出中国作家重新发现民族文化、重铸民族精魂的孜孜追求.  相似文献   

3.
以生态、人文、休闲为主题,从地域文化、布局、植物配置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贵州省平坝县高烟坡山体公园规划设计的理念,特别论述了山体公园规划设计应与现有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相结合,避免景观的重复和对现有山体植被的破坏。  相似文献   

4.
以<论语>和<孟子>两部儒家经典为代表的鲁文化,与以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为代表的齐文化.对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有着深刻影响.从人物形象看,才子佳人总是以孔孟之道为依归,心怀礼义而有所依违,最终合乎礼义地走向婚姻殿堂;从故事情节看,<论语>、<孟子>的内容多为才子佳人小说所取材或化用:这均显示出鲁文化影响的印迹.齐文化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内容和结构也多有影响,在某些作品中还有突出的显示,<梦中缘>就是其影响的一个极致.总的看来,齐鲁文化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是一个明显的文化现象,实际上也构成为才子佳人小说普遍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从古至今雅俗共存。在古代小说和武侠影片中,武林江湖、江湖武林如影随行,武术文化和江湖文化到底有何异同。该文运用文献法,在问题意识导引下,从江湖与江湖文化的描述切入主题,在归纳与理解的基础上,尝试性地界定了江湖文化,并重点概括出古代江湖文化与武术文化在生存空间、组织结社、暴力行为、内部争斗等8个方面的相似之处;又从起源、文化内涵、文化结构、道义原则等8个方面的论述了二者间的不同之处。最后,在结束语中阐明,所论及的“异同”只是一种相对的总体性判断,不存在绝对之说,是为探讨江湖文化对武术文化影响所做的一个铺垫性的前期探索。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期文学批评的多种类型中 ,文化学的批评是一种新颖而颇具解释力的方法。批评家之所以屡屡使用 ,主要在于这一方法所具有的整体的文化透视精神和意识 ,以及广阔而博大的视野 ,极为贴近文学的人文特质和文化品性 ,从而为批评者营造和提供了一种十分广泛的批评空间。近日读李继凯新作《秦地小说与“三秦文化”》一书 ,有耳目一新之感。无论就文化学方法的运用与操作 ,还是对秦地小说的感悟、探索与解读 ,该著都体现出诸多新的探索和方法论意义上的创造。该著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文化视野下的系统分析。作者所选择的文化视野是别出心裁的 ,…  相似文献   

7.
厄普代克小说关涉政治。在其以政治为主题的小说中,他通过反讽叙事、幽默调侃、多重视角等手法成功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也准确描述了不同时代的政治文化状态。但另一方面,他隐在的政治立场对其小说创作也产生了不利影响,使其通过小说形式建构异质文化之间深层交流对话的创作意图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90年代大众文化迅猛发展以来,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就一直备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大众文化的兴起和精英文化的衰落引发了不少学者对未来文化走向的讨论。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不自觉地流露出了对这两种文化的态度。美国作家丹·布朗则将两种文化共融在自己的小说中,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多元化的文化共融趋势。  相似文献   

9.
陈忠实的《白鹿原》自问世以来就被看作是一部“民族秘史”,有着极高的文化研究价值。处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文化与关中的地域文化共同塑造了《白鹿原》的精神内核,其中儒家文化对其影响尤为深远。小说的核心人物白嘉轩是传统儒家文化坚决的捍卫者和守护者;小说中最重要的权力场域——祠堂更是完全依照儒家文化所派生出的宗族思想来运行的。儒家文化对《白鹿原》的塑造是全方位的,既参与了其人物性格的养成,又赋予了小说鲜明的历史意识。研究儒家文化对《白鹿原》的塑造,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认识小说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论基于地域文化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是经济文化型的产业。随着旅游业在经济领域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它对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需求和依赖也越加明显。旅游行为的地域性也导致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对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具有的不同影响。只有因地制宜,认真研究不同的地域文化,才能更好地促进不同地域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从而更好更快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本文在对旅游文化资源和地域文化的研究基础上,基于地域文化对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法院精神文化作为法院文化的核心,其所依存的基础是多方面的,而作为一种需要积淀的文化形式,当地的民风民俗即地域文化对其的影响必然是极其深远的,本文试图从这个角度着手,浅析闽西地域文化对龙岩法院精神文化的促进及制约,从而进一步探讨龙岩法院文化品牌的培育走向及其创新路径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信天游作为陕北地域的文化表达与情感载体,兼有民间性与地方性,影响着陕北现实主义作家路遥的精神、心理和气质。路遥小说《人生》就是信天游运用的重要范例。信天游作为小说的副文本,在《人生》中主要有三个作用:表达爱意、回忆联想、道德惩戒。这三层作用重叠在一起,构成了路遥小说《人生》的文化特色,加深了作品中人生道路选择的主题内蕴。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以来白桦小说创作异常丰富,八十年代初期,伤痕——反思文学潮流的影响下,白桦的小说在反思极左政治运动带给人们伤害的同时,剖析了其内在的封建文化根性;八十年代后期到二十一世纪,白桦的边地系列小说延续了启蒙文学的批判特质,在对边地多彩的民族文化的描述中寄托文化建设的理想。  相似文献   

14.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是埃德加·爱伦·坡的经典恐怖小说之一。作品以深邃的思想及淬炼的语言充分彰显了19世纪初文学的哥特情调,即对死亡、恐怖、复仇的病态迷恋。本文以哥特小说主题、《阿芒提拉多的酒桶》中所蕴含的哥特式听觉及视觉艺术展开分析,探寻爱伦·坡笔下通向毁灭的人性之冢。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小说《喜福会》母女关系主题入手,通过对四对母女关系的矛盾冲突到融洽的心路历程的分析,折射出东西方文化从冲突与对立走向沟通与融合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地人关系即环境伦理对文学具有深刻的构成性影响。陕西三大代表作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其人其文在气质个性、创作理念、叙述主题、人物形象、文本风格等方面所凸显的种种歧异性,均可从他们所成长的不同微观文化环境,即自然地理分野与精神气候差异两方面找到原因。相反地,各具地域特色的文学文本又证明了乡土文学文化构成的丰富性与多元性,并使它与都市叙事中千篇一律的西化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7.
《白鹿原》《四妹子》《长袍先生》《梆子老太》等是陈忠实先生的代表作品,陈忠实在他的这一系列作品中为我们展示了独具魅力的秦地物质生活民俗文化。通过对陈忠实小说与秦地物质生活民俗关系的探讨,能进一步了解关中地区其它民俗文化所形成的社会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迅速发展,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节庆旅游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旅游活动形式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各地纷纷举办节庆活动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已逐渐成为旅游目的地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我国节庆旅游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的问题:活动内容重复、活动主题缺乏特色、商业气息浓重,仍然需要我们加以重视。通过实地调查木渎节庆旅游发展现状,分析节庆旅游的地域文化要素,对节庆旅游的发展提出进一步发展建议。结果表明,地域文化要素是影响节庆旅游发展的根本因素,必须牢牢把握地域文脉,实现节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海派地域文化精神,是沉淀在性格深处的集体无意识,深远地影啊着上海作家群体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女作家们深受传统地域文化的滋养,形成了自身文学创作的第一层底色,同时,也正是本土资源和个人感受的互相糅合,创造出了女性都市写作的新天地.因此,探究海派地域文化对女性作家创作的影响以及她们作品中透露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对于文化与文学的研究都是相当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是中国民俗文化小说发展兴盛的历史时期。民俗文化小说与乡土小说和市井小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过对固成模式的民俗(民间)文化的透视与建构,表达作家对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批判或对传统人文理想的赞美与构建,是民俗文化小说的基本特征。民俗文化的稳定的结构形态,为小说审美提供了两相对应的文本结构的意蕴层式。表层上,它具有浓染地方风采、创造独特氛围、展示惊世的人生图最的写实性审美功能;深层上,通过接受者对表象层的物态化民俗事象符码编写的解读,实现作家对民族文化心理的透视与文化建构,获得除表象层生活世相以外的丰富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