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福柯一贯的思想旨归是对主体真相的探求,围绕“主体”这一核心,他一生的学术研究按先后大致分为三个维度:知识问题、权力问题和伦理问题。文章主要论述前两个维度,即间接的、被构成的主体:人对物的暴政使人落入知识陷阱,人对他人的强攻使人陷入权力牢笼,两者表征了主体的危机,共同构成主体的现代处境。  相似文献   

2.
福柯从多个角度寻找构成社会制度背后的隐蔽规则——权力关系。权力思想反映了知识与权力由相互对立排斥、相互外在影响到相互内在、相互生成的思想发展新走向。要考察福柯的权力观以及福柯的"人之死"的观点,权力与知识的话语不可逾越。  相似文献   

3.
短篇小说《两个钓鱼人》以简单直白的文字,通过日常生活琐碎的细节,揭示了人性的悲哀。本文旨在使用福柯理论,根据他对社会生活中权力、话语、知识和真理的分析,讨论小说中权力和正义的关系,以及在两种话语的激战中作为个体的人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福柯知识权力理论与其学术发展是相适应的,沿着考古学-谱系学-伦理学,认识型的更迭反映了知识的自主与回归,主体的微观权力是力量关系,知识-权力的共生关系形成了现代社会的真理制度,解决策略为局部斗争和生存美学。在教育领域,福柯知识权力理论在主体观、知识观、师生观、目的观、价值观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巨匠福柯,基于对文艺复兴、古典时期、现代时期的惩罚史的谱系学考察,提出了微观权力技术学的概念。福柯的微观权力技术学是以主体自由为前提,具有隐蔽性、生成性、对抗性的力量策略。"知识——权力——身体"的内在逻辑揭示出现代权力运作的原理。通过对现代规训机制外在结构的展示,揭示权力技术学的实践体系,遍布于整个社会体系的微观权力构成了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宏观权力网络。福柯的权力技术观具有非本质主义、非历史主义、批判性、实践性的特征,对于丰富完善马克思主义权力理论在微观社会领域的实践效能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打开了一个关注民生的实践维度。  相似文献   

6.
福柯后期提出的生存美学是对身体反抗性的一种揭示。生存美学以“关怀自身”为其核心内容,注重个人身体体验,主张通过“自我技术”把生活创造成为艺术品,以此来反抗权力的规范化。在这里,性、身体撇开了知识、权力、道德的层层束缚,成为个体审美生存的载体,成为审美的身体。  相似文献   

7.
福柯在后期著作《性史》写作过程中发生了一次较大的思想转变 ,由近现代权力研究转向古希腊伦理学研究 ,并提出了“生存美学”的主张。文章通过对这一转变过程的考察 ,揭示了“生存美学”的内涵 ,指出这是福柯构建新的伦理主体的开始 ,是对先前研究的承继和突破 ,也是福柯对当代人类生存状况关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刘莉 《甘肃高师学报》2013,18(1):12-15,48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主要考察各种陈述类型的空间分布,谱系学则把研究重心放在了不同话语实践行为之间互相影响、制约、协商的关系上。不同话语实践行为之间互相制约、影响、协商的过程是"权力"斗争博弈的过程,而"权力"斗争妥协的结果就是我们所谓的知识。揭示权力—知识的复杂成因和运作机制,展示这种机制对于"主体"的全面控制,并尝试释放生命自身所携带的"力量"的可能,寻求摆脱全面控制的有效途径,是福柯思考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阿尔都塞阅读福柯,意味着我们将把阿尔都塞的政治哲学思想作为起点来谈论福柯哲学思想的核心:权力、知识.学界普遍认为阿尔都塞是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开山人,而福柯是后结构主义的代表理论家,但正如阿尔都塞不承认自己是结构主义者一样,福柯也不认同自己是后结构主义者.因此,从阿尔都塞来阅读福柯,文章没有以所谓的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作为分界线,来谈论他们思想的异同,而是具体到启蒙时代以来哲学家所谈论的“人道主义”为起点,即“人的主体问题”.此外,“主体”作为文章的线索将延续到第二部分的“权力”理论和第三部分“政治化哲学”与“去政治化的政治哲学”之间关系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大凡教学上的落实,多数人都理解为落实知识。我认为,落实知识固然重要,但还有比落实知识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以人为出发点,从而“落实能力”。 区别以上两种落实的核心,就是看你的教学的着眼点或着力点究竟放在什么方面。侧重落实知识的教学,其着眼点是投放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之上,具体而言,就是追求“让学生知其然”;而注重能力落实的教学,其着眼点则是投放在教学的主体一学生身上,它不仅重视教会学生“知其然”,更注重教会学生“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说,教学不仅仅以让学生获得知识为目的,更要紧的是把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教给学生。正如达尔文所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们应该努  相似文献   

11.
走出“科技伦理”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伦理”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它无视个体主体与社会主体在实践职能上的异质性,把本该由社会主体甚至类主体所承担的社会伦理责任强加于科技工作个体主体的头上;它抹杀了伦理学的阶级性质,忽视了“主体际性”或“交往”对于科技主体的引导和制约作用;它是批判科技决定论形式下的变相的科技决定论,过高估计了科学技术及其主体对人类历史同时也是实践史的作用和影响,从而间接否认了唯物主义的。历史合力论”.科技的社会伦理取向只能导致科技的停滞甚至被取消,这对于科学技术本身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恰恰是非人道的、不伦理的,这就是“科技伦理”的悖论。  相似文献   

12.
米歇尔·福柯透过后现代主义及后结构主义视角提出了主体解构观念。通过解构主体,福柯深刻揭露了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包括教育领域中的"人"的生存现状。福柯通过对主体进行"考古"性的挖掘和考察,最终形成了他的关于主体实质和命运的独特见解和理论体系。在福柯看来,主体具有历史性,是知识、权力、道德的奴役化和实践化的产物,现代社会的知识型决定着主体必将消亡的命运。基于这些思考,他最终喊出了"人死了"和"主体的消亡"的口号,这体现了一种后现代主义主体解构观,也表达了福柯对现代社会中人的问题的担忧。通过运用福柯的主体解构观来观照教育主体,揭露教育主体的真相,描述教育主体的"生产"过程,阐释教育主体必将消亡的趋势,对于教育中主体的真正解放,回归人的本真,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根据福柯的观点,现代人生活在由权力和知识编织的铁笼即规训社会之中。马克思也是从摆脱这一铁笼的角度来定义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个人的。从摆脱铁笼的角度讲,休闲的意义在于一定程度上是对规训社会的规避,但休闲的这一功能在当代社会是有限的。如果从福柯的"关怀自身"的生存美学的角度赋予休闲以新的含义,那么这将会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小波笔下的"性"女性彻底改变了中国传统文本中的"贤妻良母、相夫教子"的形象,她们在时代的浪潮中"标新立异",且在福柯"快感、游戏以及个体的自由"的思想理念下,以"性"为追求自我的方式,作品呈现出她们在传统的权力控制、道德实践以及尊严被剥夺后各自的命运归宿。王小波想通过这样的表述来反对各种形式的压迫所形成的对女性的宰制,进而消解社会对女性的物化。这既显现了王小波对当时女性生存困境的怜悯及生存状态的反思,同时也是他对那个时代所呈现出的荒诞感的控诉。  相似文献   

15.
对福柯权力观的结构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柯的知识/权力/主体等三个重要的理论主题中,权力是最核心的概念。尽管福柯否认自己是结构主义者,但结构化的思维方法已内化于其心。在结构化视野中,权力既有实体性的一面,又有关系性的一面。随着社会发展和交往水平提高,关系性遮蔽着实体性,但权力的实体性仍然存在。在这个意义上,权力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虚无主义实质上所反映的是特定历史阶段上,因"最高价值的自行废黜",客观上所导致的个体主体之"私人性生存"与"公共性生存"之深度的价值紧张状态.对当代中国的市场化制度安排之历史实践和话语现实向我们呈现的虚无主义,必须围绕现实个体之生存价值的坐标原点的理性定位问题,真正把准其实质和脉象.而泛文化公共性的分析视角和拟生存论的阐释路径,则是必要的学理性选择之一.现代性文化背景下中国和谐社会建设,本质上是对一种新的生存与生活共同体的实践创造过程,对新的先进文化及其公共性价值生存逻辑的再发现与不断的主体性认同过程,同时更是在和各种虚无主义的渗透和侵入的艰难博弈中,一个现代公序社会主体所必须的优良心灵习性和精神秩序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从“奥巴马”到“欧巴马”看权力话语对专名翻译的操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总统姓名汉译之争为我们了解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提供了较好的素材。用"话语即权力"为中心思想的权力话语理论解构以姓名翻译为代表的专名翻译三原则,为读者揭示在翻译过程中权力话语对翻译的操控。  相似文献   

18.
"真理游戏"是个体面对复杂的权力、知识、道德关系进行的认知和行为选择。结合当代大学生群体呈现出的典型特征,研究以福柯"生存美学"为理论视角,从知识—权力—道德逻辑结构对大学生行为逻辑进行了分析。作为具有特定年龄结构和时代文化特征的群体,大学生行为逻辑遵循特定"真理游戏"规则,呈现出规训与反规训并存的矛盾特征,其行为经过主体化与客体化的复杂交替斗争而形成。研究认为,对大学生良好行为的塑造,应尊重其成长特点和群体特征,尊重其"真理游戏"的规律,运用先进理论对"游戏规则"进行有效的干预与指导。  相似文献   

19.
在目前科技异化所造成的人类生存危机的背景下,科学研究已经不是一个"价值中立"的纯粹认知活动,作为科学发展主体的科学共同体,也不再以拓展确证无误的知识为唯一日标,而是日益与伦理相联系.在以自然生态危机、人的精神危机以及社会危机等为表征的现代科学的合法性危机日趋严重之时,科学共同体作为一个"整个的个体",其伦理秩序的形成与扩展对科学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以及整个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发挥着积极的文化效力.  相似文献   

20.
解读福柯:从“知识考古学”到“系谱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和系谱学就其含义、基本思想有所不同 :知识考古学重深层结构、重知识 ,系谱学重表面细节、重权力。但二者并无性质差别 ,它们都试图从微观的角度重新考察社会历史 ,都试图打断历史连续性的巨大链条 ,倡导非连续性或断续性 ,非连续性或断续性是福柯思想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