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的美学思想张钧孟子的哲学伦理思想的核心是“性善”,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孟子的美学思想与哲学伦理思想是紧密相连的,其主要贡献表现在三方面。第一,提倡“充实之谓美”的人格美、道德美和以“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而实现人格美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学语文文丛》2004,(2):11-11
公孙丑日:“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日:“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相似文献   

3.
说正气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亚圣的话在我们心中久久回荡。那么,什么才是浩然之气?怎样的浩然之气才能铸就一个完美的人格呢?我以为,那就是正气!正气,为人之根本。  相似文献   

4.
(一) 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相似文献   

5.
选修课如何实施教学,一直是广大语文老师和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近期某市以选修课为主题举办了中学语文优质课比赛,笔者应邀担任评委.尽管选手们各呈才艺,各展风采,但是,选手们在教学设计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离文本"太近",一个是离文本"太远".下面以选手们执教的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人教版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课文)为例,说明"太近"和"太远"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6.
“浩然之气”一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般用来颂扬爱国的仁人志士的精神。作品在运用这一词语时,文字常稍有变化,例如:①“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全祖望《梅花岭记》)  相似文献   

7.
袁茂雄 《河西学院学报》2010,26(3):12-14,47
本文在考察了以往各家对庄子"吾丧我"的注疏后,通过对上下文结构和庄子设计的对话场景的分析,并参考庄子面对的时代问题及言说对象,认为"吾丧我"中的"吾"、"我"是不同的,"我"是一种役于物的身心境界即形躯和心智都陷溺于物的样态,"丧我"包括丧"形躯我"和"心智我"两个方面,"吾"是一种"齐同万物"、"虚明"、"大通"的逍遥境界。  相似文献   

8.
<正>前不久我有幸观摩了以《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为教学内容的竞赛课。纵观整个课堂,该教师应该是新课改实施以来"高效课堂"的忠实拥趸和执行者:课前两分钟学生拿到了一份导学案,学案中既有被教师挖肉去骨以后的课文内容,也有极其详尽的译文,还附有各大名家的赏析文字,外加两个社会热点事例,内嵌三个表格填空题,大约有六七千字。课堂展开途中,学生只诵读了一遍导学案"节选"课文,便展开了自主学习、小  相似文献   

9.
设计思想《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人教版普通高中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专题的必读材料之一。作为选修课,教师首先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全面深入地钻研教材,具有驾驭教材的全局意识,同时要抓好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时段的学习。课前,先布置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阅读,对文中难懂的字词句进行圈点勾画,做好读书笔记;课中则组织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涵进行  相似文献   

10.
有一位弟子问孟子有什么特长,孟子回答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位弟子又问什么是浩然之气。孟子回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绥也。”意思是:那一种气,最伟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一点不加损害,就会充满上下四方,无所不在。那种气,必须与正义和真理配合,不这样,就没有力量了。浩然之气,是孟子独创的名词,带有天人感应的神秘色彩。但是揭去这一层神秘的雾纱,就可以知道它主要讲的是伦理学中理性凝聚的问题。一旦理性凝聚为意志,使感性行动成为一种…  相似文献   

11.
吾和我的区别是代词研究的热点问题。《史记》成书于西汉时期,书中大量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吾""我",本文从语法功能、语义特点、称数、谦敬功能四个方面对《史记》中的"吾""我"进行了全面的考察、描写和分析,比较了两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作为实现"心灵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庄子"吾丧我"智慧内蕴着跳出自我阈限、超越知觉直感、超越是非毁誉,继而虚己,努力让自己成为一艘"空船"等丰富内涵,其逻辑旨趣直指与道相通为一的无待、无我的逍遥之境。值得注意的是,庄子"吾丧我"智慧与佛陀所倡导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思想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其共同的目标似乎都是要提醒世人,人如果要真正回归本自具足、完满、清净的道心或佛性,那么,就不应执着于自我、不应执着于自身的肉体形骸、不应贪恋于一时的富贵荣华、更不应媚俗弄权而为名缰利锁所捆缚,而应"顺物自然而无容私"、力"行正法善行",否则,将必不可免地永堕苦海、陷入无尽的"生死疲劳"深渊而难以自拔。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老子》为语料,对其中第一人称代词"吾"和"我"从句法功能和指代意义两方面进行辨析,并进一步讨论了"吾"与"我"在《老子》中共存的意义。"吾"在《老子》中可以做主语和定语,"我"可以做主语、定语和宾语;"我"是得道之人,是圣人,"吾"是未得道之人,是"道"的追求者;"吾""我"共存清晰地展示了"道"是"德"的目标和归宿,"德"是"道"的实践和追求。  相似文献   

14.
小引文以气为主。尤其是议论文,特别讲究议论生风。或如太极拳,缓若麦田起绿浪;或像金刚掌,急似大海兴波涛。见惯了太多中学生的文章,要么浮光掠影,泛泛而议;要么诘屈聱牙,装腔作势……原因何在?孟子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我  相似文献   

15.
张养浩(1270-1329)是一位中国文学史上颇负盛名的元代曲作家。他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今流传于世的仅有一部《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便奠定了他在我国古代曲坛的地位。他虽担任高官(曾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要职)却勤政忧民。他极为崇拜孔孟之道,追慕孟子,其名"养浩"取《孟子》"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之意。其字  相似文献   

16.
《齐物论》以"吾丧我"开篇,理解它是把握庄子"齐物"思想的第一关键。如何理解"吾丧我"会涉及两方面问题,一是语言层面,包括从语法角度分析为何在同一句话中使用两个不同的第一人称代词,从语义角度分析"吾"和"我"在含义上的差别。二是思想层面,从《齐物论》的逻辑脉络、内在体系理解"吾丧我"的意义。通过二者结合才能真正把握"吾丧我"的内蕴。  相似文献   

17.
"三籁"与"吾丧我"两者间看来似乎毫无关联,《庄子》研究者均未注意到这个问题,实则三籁之喻正是庄子对于"吾丧我"情况之解释。本文尝试根据《齐物论》文本对"三籁"与"吾丧我"关系做以梳理。  相似文献   

18.
气贯人生     
气,是每个人于世都不可或缺的品质。有的人缺乏人生之气,无所事事,没有目标;有的人拥有人生之气,最终气贯苍穹,搏出华彩人生。"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如是说。所谓浩然之气,必定于天地无愧、于人生有益。这种气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也是塑造人生风骨所必不可少的。骨气,立人之本。梅兰竹菊四君子,傲骨风气竹为先。数千年历史,华夏儿女涌现出许多以竹为师的精英,他们是真正有骨气  相似文献   

19.
陈国安 《教师博览》2013,(11):57-58
<正>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一位极其重要的代表人物,后世尊孔子为"至圣",孟子为"亚圣"。孟子的生卒年似乎不如孔子那么确切可知,好在由于年代久远,一般的读者对此并不关心。读《论语》,会觉得孔子是一个温柔敦厚的长者,而读《孟子》,会觉得孟子是一个充满着英雄气概的壮士———孔子似乎总是说"你可以慢慢来",孟子则一再强调"至大至刚""养浩然之气"乃至"舍生取义"。在孟子看来,圣贤乃"与我同类者",自己努力去做,一定也会成为圣贤,因为他相信人"性本善"。孟子认为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善  相似文献   

20.
孟子"浩然之气"是通过"诚"联结"德性",他认为"德性"是由"思诚"进而"明乎善"所显现出来的。同时,"德性"也是"性之至诚"的体现。孟子把对"诚"的追求,作为体现"浩然之气"内化的仁义功用的本质,并最终显现为"德性"。这个过程既是"浩然之气"内化为"德性"的过程,同时也是"德性"显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