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守宏 《钓鱼》2006,(7):39-39
夏季,雨过天晴,水中溶氧足,鱼儿异常活跃,食欲大增,是钓“花翅”的最好时节。“花翅”是我们这儿的钓友对野生鲢鱼的俗称,亦称“红眼鲢子”。其鱼的鱼眼周围呈红色,背鳍和鱼尾颜色红黄相间,鱼口较大,鱼体长大约在15厘米左右,繁殖力强,喜欢集群活动,这种鱼警惕性差,索饵凶猛,荤素皆食,常吞“死钩”(吃钩后一般不再吐出)。尽管“花翅”个体不大,然而,用手竿钓它,感觉特佳,其乐无穷。一、钓具:因为“花翅”口腔较小,所以用伊势尼5 ̄7号钩就可以;钓竿以3.6米 ̄4.5米软调竿为好。二、打窝:用白酒浸泡过一周的小米或大米,打在离岸约5米的地方。钓…  相似文献   

2.
小鲷迷 《垂钓》2006,6(5):34-35
一、何谓浮游矶钓? 顾名思义,是指利用浮标将钩和饵设定在目标鱼觅食的水层中,并通过潮流的带动去搜寻目标鱼而诱使鱼儿索饵的一种钓法。由于最早是起始于在矶岩岸礁的一种活动,所以叫“浮游矶钓”。这种钓法的特点就是施打诱饵,用以配合被潮流所带动的钓饵。  相似文献   

3.
秦犁 《钓鱼》2006,(7):18-19
20年前,我们还是很“传统”的时候就知道了,鱼不咬钩逗一逗。方法是提起钓线,让钩离开水底再沉下去,至于怎么提?因鱼而异:鲫鱼慢上提、鲤鱼斜着提、白鱼反复提,速度有快有慢,幅度、斜度结合,都是动态饵逗鱼。鲢鱼不食有形饵,动态饵对它有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4.
刘定龙 《垂钓》2009,(8):30-32
一、鱼窝是钓位、饵料、用饵的正确结合 “三分钓技七分钓位”,在鱼不能去的地方,饵料再好也没法钓。钓位对整个垂钓结果一票否决,这就叫“七分钓位”。从饵料方面看,饵是诱鱼的,也是钓鱼的。在同一水域、类似的钓位,饵料的味型、状态和用法又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味型决定了鱼会不会被饵吸引,状态和用法决定了鱼在窝子中的数量多少和位置(是在上层、中层还是在下层)。  相似文献   

5.
李益  昕东 《垂钓》2010,(8):40-41
说到蘸饵,让人不由得想起从前的“摇三摇”,它与悬坠钓用饵的雾化饵几乎相当。悬坠钓依靠雾化诱鱼,蘸饵也使传统钓法具备了雾化功能……  相似文献   

6.
颜恒 《钓鱼》2005,(19):45-45
用主钓鲫的轻便灵活的组合施钓,减弱鱼对钓组的警惕性,以提高鱼的咬钩率。用饵力求“对、软、精、细、小”,对钓怠鱼很有效果。  相似文献   

7.
远方 《钓鱼》2007,(1X):39-40
秋天是钓黑岩鱼的佳期。说到黑岩鱼。流行的钓法有浮漂假饵钓等各种各样的有趣钓法。但大家知道一种在白天大量上鱼的钓法吗?这就是“撒饵钓法”。喜欢钓黑岩鱼者今天可以听听广岛首届一指的名人——中村幸春先生的详细解说。  相似文献   

8.
邹卫平 《钓鱼》2006,(14):37-37
商城钓友因为多为野钓.搓饵与拉饵用得较少,最普遍用的是包饵。原因是野钓环境中,水面积大,鱼的密度小,守钓为诱鱼中的一个明显特点。以高频率的扬竿来养窝的方法。在野钓的环境下可能多数是无意义的.甚至适得其反——容易招引杂鱼。同时也容易惊扰大鱼。因此。每一钩入水.保持“钩上有饵”与“钩在饵中”这两种状态的时间相对要长一些。有时真的需要鱼不咬饵,我不动钩。另一方面,野钓的对象鱼多数情况下是不确定的,可大可小,有鲫有草。饵的大小与状态也要尽量以一当十。大小兼顾。这对于专为池钓设计的商品鱼饵的使用.带来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春钓的对象鱼主要是鲫鱼,为此,只要抓住“选晴天、钓草滩、用草饵、施活钓”相互关联四大要素,就能钓有可获,喜获丰收。  相似文献   

10.
夏雨龙 《钓鱼》2008,(17):34-34
用拉饵的方法垂钓宜遵从“三适”。常见的适宜于用拉饵的方法垂钓的水体是多小鲫鱼的肥水体。拉饵垂钓的最大优点是诱钓合一,能有针对性地配制各种腥香饵料,能因地制宜地钓底钓浮,上饵速率快、扬竿频率高、中鱼几率大。而小鲫鱼的特点是好集群、摄食积极,虽为底栖鱼但有时也会上浮,  相似文献   

11.
马国栋 《垂钓》2014,(3):48-49
在钓鱼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分钓技七分饵。”就算钓者的钓鱼水平再高,若鱼不吃饵,同样也钓不到鱼。所以,每一个钓鱼人都梦寐以求一款特效饵,饵料。下水就立刻有鱼咬钩。然而,真的有这样神奇的饵料配方吗?  相似文献   

12.
郅辽 《钓鱼》2012,(13):16-17
商品饵是伴随“台钓”出现的。以调4钓2、搓饵钓底为核心的“台钓”用鱼儿爱吃、引诱力很强的鱼饵将鱼引聚在一起。其中引鱼是关键,可分三步走:1.按一杯饵料一杯水开饵,以松软适中并有一定黏性、状如饵垂为准,要求饵入水后膨胀并扩散成粉末状。然后搓大饵抛钩,一般抛钩5次后鱼就能凭嗅觉发现扩散的鱼饵了。2.改搓小一点的钓饵,连续抛钩10次,完成做窝。在此过程中即使有鱼咬钩也不要提,以免惊鱼和造成鱼对钓饵的警觉。3.进一步缩小钓饵体积,搓得更小些,以迎合鱼的吃口达到规范鱼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宿含雨 《钓鱼》2010,(19):24-25
“台钓”两多:家当多、变化多。遮阳伞、钓箱、竿包、鱼护、支架、抄网一摆开来就懒得收拾了,所以一旦选定钓位,不管有鱼无鱼、从早到晚,就是“死位”也认了。也正因为如此,没鱼咬钩就鼓捣着钓饵、线组、浮标,搓饵无口改拉饵,腥饵不吃换香饵,钓灵不行变钓钝,自己把自己折腾个没完没了,以至于钓上鱼了是靠的哪一招就说不准了。  相似文献   

14.
吴芜 《钓鱼》2009,(24):12-13
竞技钓鱼的技术流派很多,但总体分为两派:浮标派和钓饵派。前者以精选浮标、精确调标为特点,信奉“钓不上鱼换支标”,故而有“打浮标”、“击底标”、’“三等分”、“软身软尾”、“硬身硬尾”等名目;后者强调以饵谋鱼,视钓饵的状态、味型、比重、雾化和持钩性为第一要务。创造了“拉饵打浮”、“搓饵钓底”以及“拉饵钓底、钓过程”等不同钓法。然而钓鱼不是玩浮标,也不是拼钓饵,必须综合浮标、钓饵、线组和针对不同鱼情在似口非口,以及真假难辨的信号把握中钓机遇,不然总是与冠军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15.
严实 《钓鱼》2010,(12):12-13
5、大与小 凑口型 在钓鱼比赛统一为“台钓”之后,钓鱼人对钓组的认识是:悬坠攻小鱼,钓得快;“传统”守大鱼,钓得慢。其实钓大鱼与钓小鱼不完全是由钓组决定的,还与钓饵的形状、大小和鱼的口型有关。例如坠钩沉底钓鳊鱼,即使是尾重小于50克,张口不足0.5厘米的小鳊鱼也能吞下黄豆大的钓饵。钓鲫鱼用搓饵,但区别鱼的大小,小钩搓球形或长卵形饵,鱼吸入顺利,如果钓组迟钝,  相似文献   

16.
胡宝群 《垂钓》2005,5(9):47-48
浮标是整个钓组中最重要的配件,浮标入水后会产生浮力,平衡重力、传递鱼讯的功能使它成为水下鱼情和鱼就饵语言的“知情人”和“传话人”,钓者还可以通过对浮标调目、钓目的调整或变换其外形,来改变鱼的就饵环境,提高中鱼率。  相似文献   

17.
李梅祥 《中国钓鱼》2003,(10):11-11
一,白鲮鱼从测饵至将饵吸入口内时的浮漂语言 在一般情况下,白鲮鱼从测饵至将饵吸入口内这一过程的浮漂语言有如下常见的三种:(1)浮漂经轻而慢的点动后,有力地缓缓下沉一至三目,当浮漂有缓缓下沉的运动状态时扬竿即可中鱼;(2)浮漂经轻而慢的点动后,慢慢地徐徐上升一至三目后一顿,当一顿时扬竿,十拿九稳可以中鱼,而且这种浮漂语言  相似文献   

18.
秦犁 《钓鱼》2006,(8):18-19
2001年,在杭州九溪的一个比赛中我曾揶揄方南:“长得肥头胖耳,专钓胖头鱼。”他的钓法是两钩无饵调标顶,搓饵钓任意目,大钩粗线专涮半水鲢。5年后,这位长着“一副笨相,只钓聪明鱼”的老鬼钓鱼学校教练给我演示了一套带饵调3目,在钓混合鱼中如何把握鲢鱼咬钩的高招。  相似文献   

19.
于银富  王焕顺 《垂钓》2001,(1):47-47
在传统钓法中,钓者往往都是先打窝再垂钓,有的钓者还使用粘蘸饵,形成了立体鱼窝。鱼情好的话,整个鱼窝的中下层水域都有鱼在游动索饵。如果我们仍按“沉丝待鱼”的千年陈规老技,钓获量定然不丰。轻提、巧拖则是“主动出击”、“送货上门”、“服务到位”的钓鱼法,这种钓法使钓饵在提拖的过程中,死饵变“活饵”,活饵更活。即利用晃动、  相似文献   

20.
马建华 《钓鱼》2006,(10):26-27
大家知道,底钓时,鱼吃的是沉在水底的“死”饵,浮标调整首先要考虑的是让钩饵在水下呈现适合鱼情的合理状态,同时使钓组保持较高的体现鱼讯的能力。与此不同的是,浮钓时鱼主要是在饵的下落过程中吃饵,吃的是动态的“活”饵,因此在浮标的调钓理念上用不着考虑钩饵在水下呈现的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