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南岛太阳河流域上游地区是黎族杞方言聚居地之一.文章以田野调查的方式,对海南岛太阳河流域南桥地区黎族人民(以下简称南桥黎人)的婚娶习俗进行实地考查、搜集和整理①,全景式记录了南桥黎人婚娶的程序、规约、礼仪等,并对其进行文化分析,为海南岛黎族民俗文化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和例证.  相似文献   

2.
在对海南岛太阳河流域南桥地区黎族丧葬习俗进行实地考查的基础上,全景式记录了南桥黎人丧葬的程序、禁忌、规约、祭祀方式、宗教礼仪等,并对其特点和成因进行分析论述。全文分上、下编,此为上编。  相似文献   

3.
在对海南岛太阳河流域南桥地区黎族丧葬习俗进行实地考查的基础上,全景式记录了“南桥黎人”丧葬的程序、禁忌、规约、祭祀方式、宗教礼仪等,并对其特点和成因进行分析论述。全文分上、下编,此为上编。  相似文献   

4.
梅村地区是海南岛属"哈"方言的黎族聚居地,当地黎族人民通过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积累、沉淀,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通过对梅村地区进行实地调查,展现了当地独特的婚姻习俗和家庭生活习惯等状况,旨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黎族风俗习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黎族作家文学既不乏传统黎族文化的真实写照,又不缺古今冲突下黎乡人民作出的抉择。在传统和现代的书写中,黎族作家们塑造了以传统美德的践行者、传统观念的维系者和传统旧俗的挑战者为代表的黎人群像典型。原生态自然环境的诗意描摹、独特民族性格的多重再现、黎味语言的巧妙展现等写作特色的运用使得黎族人物群像更为丰满立体,而作家的成长体验以及文学理想则解释了黎族作家们塑造黎人群像的共同原因。  相似文献   

6.
黎族     
黎族聚居在海南岛的通什镇、保亭、乐东、琼中、白沙、陵水、昌江、宦县等地。据考证,黎族是由古代"百越"族的一支发展而来的。早在四五千年前,  相似文献   

7.
(一)黎族除了极少数人口迁离海南岛外,主要聚居于海南岛南部,这个共同生活的地域是黎族赖以形成、发展的根基,也是黎族社会文化和历史发展的舞台;同时,由于这一地域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影响,促使黎族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这种民族共同心理素质,便是我们所指的民族意识。黎族的民族意识,是在民族的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形成的基础上产生,而只有黎族的民族意识形成了,并且被人们所意识到了,这才意味着黎族的正式形  相似文献   

8.
黎族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除少数分布在贵州等省外,90%以上的黎族都聚居在海南岛,黎族孩子不仅是祖国的未来,更是我们黎族的希望。目前,关于黎族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尚无文献资料。我作为生活在海南三亚的一名中学老师,满怀强烈的使命感和浓厚的兴趣,于2010年12至2011年3月对海南三亚黎族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  相似文献   

9.
文章力求通过对民国时期海南岛黎族社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和所受的冲击,以及由此出现的黎族民国历史上的三个重大历史事件来说明此时期海南岛黎族社会的变化及影响,特别对其政治意识的提高和民族意识的初步形成过程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10.
一黎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文学艺术是异常丰富的.黎族民歌,是黎族艺苑中瑰丽多彩而又经久不败的花朵.它植根于本民族生活的沃土里,沐浴在海南岛的珠光宝气中,饱受五指山椰风蕉雨的滋润,一一表现黎族人民勤劳、勇敢、纯朴、敦厚的性格特征及其喜怒哀乐的感情.黎族民歌,是黎族社会生活、其民族心理和黎乡风土人情的艺术反映.它作为  相似文献   

11.
自远古以来,勤劳善良的黎族人民就生息繁衍在美丽富饶的海南岛上,他们同汉族及其他民族人民一起,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民族文化。但由于黎族没有本民族的语言,所以我们对他们早期的服饰等民族文化了解也较少。  相似文献   

12.
海南黎族有悠久的历史、自己的语言和独特的文化特征。中原汉族自秦代踏足海南岛之后,历两汉至明清,徙琼者日众。汉族的迁入和汉文化向黎区的播散,对黎族产生深刻的影响。它加速了黎族社会前进的步伐,促进黎族文化的变迁,以及黎族与汉族的融合.黎族的文化面貌及其分布格局因此发生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一黎族有七十多万人.除少数散居在海南岛汉区外,绝大部分聚居在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八个县中的75个公社(全州124个公社).黎族属汉藏语系的壮侗语族,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有自己的特点,与汉语有较为明显的差别.绝大多数黎族人民特别是妇女和儿童,不懂或不大懂汉语,黎语是他们进行社会交际和表达思想感情的主要工具.  相似文献   

14.
关于海南岛的黎族源出何处的问题,历来众说纷纭,有马来说、越族分支说,非越人说等等。持各种黎族源出之见的探考,都是比较严谨的,因而也难肯定出谁是谁非。由于对黎族源出的探讨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故黎族的源出问题,迄今还悬而不决。解放前黎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但从出土的文物和黎族口头流传的文化性质看,与广东大  相似文献   

15.
黄道婆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棉纺织革新家.她不远万里,飘洋过海来到海南岛黎族地区,学习并推广了黎族的棉纺织技术,大胆革新创造了一套先进的棉纺织工具,使江南地区的棉纺织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衣被供给的迫切需要.黄道婆的卓越贡献,充分地证明了这样的真理:在封建社会中,“只有农民和手工业工人是创造财富和创造文化的基本阶级”;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各兄弟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社会观念变迁视角,梳理和探究了改革开放以来海南岛黎族地区在经济、婚姻、服饰、宗教观念等方面的主要变化,本文认为这种变化具有三个主要特征:从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变、保守性向进取性转变、依附性向自主性转变,并对导致这种观念变迁的三个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美孚黎是黎族之一支,分布在海南岛中南部的黎族苗族自治县的东方县(东方、江边、大田、抱板等四个区)、昌江县(红卫区、石碌镇)和汉区儋县的东部,占黎族人口的百分之四,是黎族支系中较小的一支。史家对美孚黎的研究甚少,对美孚黎之族名,更少注意。美孚黎的得名,对黎族族源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就其族名略加考究。美孚,音 moi fau 一般黎语的意义中,“美”是“客”,“孚”是“生”美孚即“客生”黎语多倒装,对于事物的叫法,通称在前,专称在后,“客生”也就是“生客”。“美孚”是美孚黎的自称,被其他支黎族称为“生客”。“客”,在黎俗中并非是通常的客人之客(通常所说的客人,黎语称为 bau~3a:u,或 me(?)kho:t~3)mo:i 乃专指汉人,是黎族对汉人的通称,意为外来民族,他们则以土著自居。民族学界对黎族地区的调查均证实确有此义,黎族人民  相似文献   

18.
引言黎族是海南岛文明的开拓者.数千年来,黎族人民在海南这块富饶的热带土地上生息繁衍,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独特风格的原始住宅形式——船形屋.建筑,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尤其是在近代和现代,黎族人民一方面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力便生活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对本民族传统住宅进行了多次改革;另一方面由于黎族的经济、文化深受汉族的影响,因此他们又不断吸取汉式住宅建筑在形式、结构,材料等诸  相似文献   

19.
黎族是海南岛古老的土著民族。西汉中期与中原中央封建政权发生联系,在汉族封建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下,黎族社会越过原来社会正常的发展水平,没有经过奴隶社会而由原始社会直接进入封建社会,黎族的封建化进程缓慢而且发展不平衡,经由一千余年,到明清时期,完成了黎族封建制的巩固完善。  相似文献   

20.
黎族人民若干世纪以来就生息在美丽富饶的海南岛上.黎族现有人口七十余万,主要聚居在黎族苗族自治州八个县,少数杂居汉区各县.在悠久的岁月里,他们创造了光辉瑰丽的文化.他们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斗争中以艺术概括的方法口头创作了绚丽缤纷的传说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