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客家问题是一个文化问题。客家民系的形成,需要时间与文化的积淀,需要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生存地域与空间,同时必须形成共同的语言、心理、生活方式与信仰,而且成为民系的自觉。判断客家是否形成,首要的是看是否具备了形成的各种条件,并有无文献及实物为证。客家是族群融合的产物,这一融合大约于明代中期完成。  相似文献   

2.
论客家文化构成的多元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是华夏汉族一个民系,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客家文化的形成经历了近千年历史,其文化的构成主体是古中原文化,途中汲取了江淮文化的养分,进而与聚居地的闽粤赣三角边地的少数民族(畲、苗和瑶族)文化相互激荡,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客家文化,从而显示了客家文化构成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3.
略论客家文化的形成及其多元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往的客家研究,偏重于从历史文献和谱籍资料来考证客家历史渊源,强调客家是纯粹中原汉族血统,这显然是与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不相符的。近年来,又出现了另一种倾向,即认为客家的主体是少数民族,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从血缘上去界定客家的观点,因而也失之偏颇。本文认为“客家”是一个文化概念,而不是种族上、血缘的概念;客家文化的构成是多元因素的,但其中既有畲瑶等少数民族文化的因子,也有相邻民系文化的成份,但其主体是中原传统文化,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必须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4.
客家民居是客家文化的杰出代表,是客家民系昭示文化正统的象征.它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择中为尊理念,从客家民居的取向、选址、造型及建筑材料等方面昭示了客家民系对中原文化的传承理念.  相似文献   

5.
闽西是中国客家民系形成和主要聚居地之一。文章从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上探讨客家文化是如何形成的,从社会调查的大量史实论证客畲的融合过程,阐述了由此而形成客家民系的安土而不重迁,以农为主多方发展,讲道德重节义,重血缘讲亲情,敢于斗争勇于开拓,重教兴学承继文化传统等六大特质。  相似文献   

6.
《围龙》的创作成就和特色,得益于客家民系意识深层原动力;作品勾勒出客家民系意识的特质:对中原黄河文化的高度认同,对接纳海洋文化的自觉热情;认定了客家文学图腾──围龙屋;喻示走出纯粹传统意义的黄河文化,在开放流通中吸纳蓝色海洋文化,是客家文化的时代变迁和历史使命。客家民系意识的倡兴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凝聚力;民系意识与地域文学创作存在着有机联系。随着工业文明的推进,民系个性可能走向淡化、消失,将是更多民系民族共同面临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论客家文化构成的多元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家是华夏汉族一个民系,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客家文化的形成经历了近千年历史,其文化的构成主体是古中原文化,途中汲取了江淮文化的养分,进而与聚居地的闽粤赣三角边地的少数民族(畲、苗和瑶族)文化相互激荡,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客家文化,从而显示了客家文化构成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8.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支系,客家民系具有强烈的认同心理,而客家人的这种认同主要表现为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客家人认同的心理归属与精神纽带,对文化的认同是海内外客家人追求的根本。客家是一个文化群体,文化是客家民系之根。所谓的血缘认同只能是对某一宗族和亲缘关系的认同,并非对整个客家民系的认同,因此客家民系认同的心理基础与本质是文化而非血缘。  相似文献   

9.
闽西是中国客家民系形成和主要聚居地之一。文章从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上探讨客家文化是如何形成的,从社会调查的大量史实论证客畲的融合过程,阐述了由此而形成客家民系的安土而不重迁,以农为主多方发展,讲道德重节义,重血缘讲亲情,敢于斗争勇于开拓,重教兴学承继文化传统等六大特质。  相似文献   

10.
客家民间舞蹈是客家民系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民间艺术形式,既保留了中原文化的神韵,又融合了闽西独特的地域文化元素,呈现出形式多样、内涵丰富、风格质朴的特点。基于此,主要从地域文化角度阐述了闽西客家民间舞蹈的艺术特点,并对其传承困境进行了分析,旨在使更多的人了解闽西客家舞蹈文化。  相似文献   

11.
在客家学的研究中,客家民系的本质问题争论较多。我们认为客家群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原汉人南迁而不是客家人南迁的结果,南迁的中原汉人与古百越族的支系主要是畲族融合形成了现在称之为客家的民系,而且在这个融合过程中畲族不占少数。  相似文献   

12.
肖莹 《文教资料》2007,(20):130-132
客家饮食文化不仅包含着客家民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信息,而且蕴藏着该民系的人生态度、生存理念和思维方式。客家饮食文化除包含了许多中原饮食文化的因子外,更多地体现了客家社会特有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客家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13.
客家民俗中的越、僮之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客家人聚居的闽粤赣地区,历史上是土著百越民族的居住地。因此,客家民俗曾受到百越民族及其传人文化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从服饰、饮食、婚姻、丧葬、宗教信仰、节日、杂俗等方面论证,说明:客家文化是多元一体文化,岭南百越文化,曾对南方汉族各民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家、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日趋紧密,而各类文化在相互交流和融合过程中难免带来相互之间的抵触和碰撞。作为中华民系文化之一的客家文化在文化多元化潮流中受到了巨大冲击,要保持客家文化的独特性,不仅要继承和发扬其传统精神,还要转变落后观念以实现客家文化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5.
南迁汉人几经周折定居闽粤赣边区 ,在融合当地土著后 ,形成了客家民系。该民系形成后 ,对边区的山地开发、传播先进的汉文化方面 ,发挥了积极作用 ;客家人具有强烈的爱国心 ,在推动中国历史 (尤其是近代历史 )前进方面起了先锋作用。因此 ,客家民系在中国历史上享有非同寻常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客家学的研究自19世纪末发端以来,罗香林是最早对客家民系作系统研究的奠基人。罗氏的学术思想对客家学研究启示多多。综观罗氏的学术著作,民族融合、文化融合的思想贯穿于字里行间。罗氏在论述客家历史源流时,在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强调其特殊性,引发了学术界的热烈讨论。本论题是在实践罗氏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田野考察资料有关客家研究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7.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客家山歌,特定的多元文化基因塑造出朗朗上口的艺术特色,客家山歌融入视唱练耳教学,其丰富的文化元素内涵和多元传统音乐特色,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文章从音准练习、节奏练习、视唱练习三个方面融入,改变原教材多西方少传统的缺陷,丰富了教学内容,植根侨乡因材施教,提高兴趣传承客家文化,延伸海外拓宽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8.
赣南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客家人在形成民系的同时形成了共同的独特的民系心理素质———生殖崇拜。赣南客家礼俗的分析有助于探讨客家人生殖崇拜现象及成因,也利于理解赣南客家文化。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客家方言承载着深厚的客家文化。客家方言折射出了客家民系在迁徙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移民文化及地理文化。  相似文献   

20.
"客家民系"的概念是由罗香林先生于上世纪30年代首先提出,对客家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族群"的概念进入学术视野后,很快被学者运用到客家研究领域,进而形成了"客家族群"的概念。近年,在客家研究领域,"客家族群"的使用频次已经超过"客家民系"。对"客家民系"与"客家族群"两者进行概念上的辨析,再从田野与历史的视角中寻求学术界接受"客家族群"的理由,并通过这一概念的转变来反观概念变化背后所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