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莉莉·巴特是美国作家伊迪丝.华顿的小说《快乐之家》的女主人公,嘉丽妹妹是德莱塞同名小说中的主人公。两部小说的创作背景都是20世纪初正处于变革中的美国大都市,金钱左右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虽然故事内容有别,但两位女主人公却有着相似之处,她们都是美国梦的追逐者。莉莉由于不能完全牺牲自己的道德标准和自尊,使得追求变成一场噩梦;嘉丽却利用不道德手段成就她的美梦,实现了跻身上流社会的梦想。  相似文献   

2.
万辉  祖洁 《文教资料》2010,(14):18-19
《苔丝》和《嘉丽妹妹》分别是英美两国两大文学巨匠哈代和德莱赛的代表作。两部小说的女主角都是一位来自农村的女孩.小说都描述了女主人公在男人为主导的社会中坎坷曲折的命运。然而,虽然她们有着相似的出身。但命运却截然不同。本文主要从社会环境、家庭条件、时代和性格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她们相似的开端却截然不同的命运铭刻着英美两国不同的时代的烙印。  相似文献   

3.
庄群 《海外英语》2011,(7):257-258,260
《珍妮姑娘》是继《嘉丽妹妹》之后德莱塞的又一部不朽之作,其女主人公珍妮是一位来自社会底层的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少女。该文试用女权主义的一些观点进行分析,探析在当时的父权制社会中,珍妮的人生困境中投射出的曲折的情感历程,并探讨造成珍妮悲剧的根源和揭示在当时的父权制社会中女性这种境遇的极不公正。  相似文献   

4.
玛丽·E·韦尔金斯·弗里曼的两个短篇故事《“母亲”的反抗》和《新英格兰修女》描述了两个生活在新英格兰地区的女性为追求自我,与社会、家庭和婚姻的统治力量抗争的故事。两位主人公,一位是几十年来任劳任怨的母亲,另一位是十几年一直独自过着清幽生活的“修女”。她们抗争的原因,方式和结果既有相似之处,却又不是完全相同。这些相似和差异的原因都可以从人物的个性心理方面加以分析比较。可以说,人物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她们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在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影响下,《玩偶之家》和《伤逝》中的两位女主人公娜拉和子君都发出了代表女性最为强烈的振耳发馈的声音。她们都被各自的生存环境所异化,但在处理的过程中,两位主人公却采取了各自不同的方式:娜拉通过话语否定了不合理的社会,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人的权利;子君则在默默中前行,没有选择,只有接受,惨遭抛弃,以至最后丢掉性命。这两种不同的抉择背后蕴含了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根源。并且较之于浸润在更多的民主思想中的西方女性。中国妇女有着更为悲惨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伤逝》和《寒夜》的女主人公都为了追求个体精神的自由而女性主体自我意识得到了觉醒,但觉醒后是继续前进还是固步自封?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笔者试从两位女主人公女性主体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觉醒后的困惑来解读这两个相隔21年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珍妮姑娘》中的主人公珍妮与莱斯脱是一对恋人,性格的差异、悬殊的家庭地位、残酷的社会环境是导致两人爱情以悲剧收场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8.
文学是人学。人都有七情六欲。于是人们对感情的描绘尤其是对爱情的礼赞便成为人类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在作家的笔下不知道留下了多少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其中感人至深的莫过于中国汉代名作——长篇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和莎士比亚著名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它仍堪称东、西方文学史上的“双壁”。这里面,两个女主人公的形象尤为光彩夺目;《孔雀东南飞》的女主人公刘兰芝,集东方女性传统美德于一身;《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女主人公朱丽叶,溶西方女性崇高精神于一体。尽管她们出现的时间前后相差1400多年,地点相距万里之遥,但在她们身上却有许多共同之处。本文拟从这两个人物性格形成的社会基础、性格主要特征以及促成她们性格完成的外在因素等诸方面对她们的性格特征之同异谈一点粗浅的见解,不当之处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9.
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他们眼望上苍》被公认为美国黑人文学中女性追求独立自由的典范。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解读女主人公珍妮的三次婚姻,探讨人物需求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矛盾及女性曲折的自我实现之路。在种族歧视的父权社会,珍妮并未真正获得自由与尊重,实现独立与自我,她对理想的追寻最终只是如梦一场。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的《祝福》写于20世纪20年代,老舍先生的《月牙儿》写于30年代;前者的主人公是农村妇女,后者生活在城市。尽管作者以及时代社会背景不同,这两篇小说都是文学巨匠以女性为主人公的不朽的悲剧作品,两位主人公的形象也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1.
《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德莱塞具有代表性的两部悲剧小说。德莱塞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满怀深切的同情塑造了两个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追求幸福的贫家女的生动的悲剧形象,她们的堕落而非不道德,除了自身性格原因,罪恶的根源是那个逼良为娼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分析德莱塞最早的两部作品《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中的几位主要女性形象,从而指出德莱塞对女性人物的刻画和他对男性人物的刻画是一致的,即运用现实主义的笔调、力求真实,从而超脱了“天使”与“妖妇”的传统套式。但是,其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仍是经过了男性目光的照射,没能超越作者的男性价值观和审美观。  相似文献   

13.
钱婧 《海外英语》2012,(9):221-223
In Western countries,WWI fostered a major change in attitude by bringing many women out of their homes into new spheres of action,and brought birth to the " new women" and the booming of feminism in United States.Bernice Bobs Her Hair,published in 1920 and collected in Flappers and Philosophers,is a well-known short story of early Fitzgerald.The two heroines-rural girl Bernice and her cousin Marjorie,who was an urban gardenia girl-both had their long beautiful hair cut passively.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veal the traditional patriarchal shadow deep inside the " new women",by the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changes and their incentives in Bernice and Marjorie through three phases:before Bernice talking about haircut,haircut as Bernice’ s chatting topic and after haircut,to search for the real meaning of New Women,which,as the writer’ s opinion,New Women are not the females getting rid of the constraints of " angle",such as " beautiful long hair",but the females who take the responsibilities for the societies,their families and themselves based on their feminine essence.  相似文献   

14.
《嘉莉妹妹》与《珍妮姑娘》是德莱塞的两部姐妹篇。前者以反叛社会主流意识为主题,描写了一个以男性为实现梦想的阶梯;最终走向成功的嘉莉;后者又回归于社会主流思想,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完全符合当时男性审美情趣,以“家庭天使”形象出现的珍妮。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体现出德莱塞内心的矛盾性与妥协性。  相似文献   

15.
《嘉莉妹妹》中嘉莉为了极力摆脱物质的贫困,只追求对物质财富的占有,而精神生活却极度空虚。嘉莉只顾自己的感受,从不理会别人以及社会,为了获得物质快乐而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最终成为一个追求物质成功却精神孤独的失败者。拟从萨特的存在主义角度,试图分析嘉莉最终取得成功事实上是孤独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简·奥斯丁笔下的女主人公诸如<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曼斯菲尔德花园>中的范尼等人物的性格特点,认为简·奥斯丁是个具有浓厚"灰姑娘"情结的作家.奥斯丁善用灰姑娘故事来处理人物的婚姻爱情,旨在提高19世纪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也是奥斯丁强烈的道德观与教育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Jennie Gerhardt is an American realistic fiction and is Theodore Dreiser 's second long novel after Sister Carrie published. Theodore Dreiser is a pioneer of American realism and a naturalist so that his works are all almost related to people's life in America, for example, The Financier, The Titan, The"Genius", An American Tragedy and so on, these all reflect the real life of America through some stories. And how to use American structuralism to decode this story, which is a core of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8.
黄茹  史志梅 《海外英语》2012,(12):202-203
Sister Carrie is the young protagonist of the novel of the same name who moves from Wiscons to Chicago and accomplishes her rise to aristocracy in the cutthroat city environment.This novel mainly depicts this girl’ s metamorphosis.At first,she is no more than a poor bumpkin.However,in the end,she unexpectedly transforms into a glamorous actress.Yet,things by no means are as idealized as they appear to be.On the contrary,it is a process of struggle along with degeneration.  相似文献   

19.
一个进城打工的贫穷小姑娘从车窗口给前来送行的弟弟们扔下几个金色的桔子,这种人间亲情深深地打动了悲观厌世的"我"。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桔子》通过这样一件"偶然遇到的小事",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憧憬。然而,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却使芥川茫然不安,倍感失望。论文从《桔子》的创作动机和背景入手,通过对"桔子"象征意义的分析,进而探究芥川内心深处矛盾而复杂的"明"与"暗"。  相似文献   

20.
Sister Carrie and Dwelling depict two heroines who share similarities in many aspects. They all live in the social transitional period and suffer a lot. This paper will make a comparison about the two ladies' tragic fates and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n females brought about by the social trans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