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只有深刻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结合社会实际,从培养新型价值观出发,才能从根本上构建完善的新型社会;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构建和谐社会,教育要先行,在明确教育为国家民族服务的前提下,改变目前存在的教育短视性行为和观念对教育改革和发展至关重要;继续教育只有在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的条件下才有存在的意义,在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前提下才能求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章在概述和谐社会涵义的基础上,探讨了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问题。章认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应集中在以下三方面,即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劳动观、突出社会主义公平观、强调价值观建设与创新精神培养的统一。通过创新,将和谐社会的理念全面贯彻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去。  相似文献   

3.
王玮 《文教资料》2009,(31):221-223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因此,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培养其树立和谐的人生价值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阐释大学生和谐人生价值观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培养大学生树立和谐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培养大学生树立和谐人生价值观提出了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中华民族价值观演变的必然结果,也是当代中国人对民族价值观发展之应然状态的自觉,它必将在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起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的支撑作用。探讨和谐价值论的应具内涵,历史地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价值观演变和发展的必然与应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完善和谐价值理论本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价值观视域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价值观冲突是思想文化矛盾的集中表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命题的提出,包含着对当代社会价值观冲突及其影响的正视与认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中含有深刻的价值观意蕴,以及自己的主导价值观: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求以民主保证自由的实现,以法治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进而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是贯穿其中的核心价值原则。价值观对于个人、社会所具有的功能和意义,以及价值观与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使价值观建设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条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包含着丰富深邃的哲理内涵。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注重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观、突出“联系”的辩证法是其主要构成要素。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所蕴涵的哲学意蕴,对当前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思维坐标。  相似文献   

7.
探讨和谐社会视阈中进行现代医学教育势必包含加强医学生医学伦理教育的必然诉求,而培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宏观指导下的医学生核心价值观应当成为医学伦理教育的重点,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内涵可初步表述为“人民健康至上”或者“人民生命至上”  相似文献   

8.
浅议生物教学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生物新课程三大教学目标之一,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阐述挖掘生物学教材的内涵,适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科学价值理念的升华和集中体现,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用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拓宽思想道德建设路径,是新时期党和政府对高校的客观要求.文章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入手,分析了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探讨了高校社会主义价值观实践路径,希望能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提供可供参考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社会是个大系统,每个人的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大的社会环境,大学生也不例外。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视域下探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同时和谐社会的构建关键在人,大学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我们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的现状及原因,并对和谐社会构建中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体育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兼谈和谐社会南阳体育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深刻理解和谐社会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体育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探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体育的作用和地位,体育的发展战略、标准和对策,为南阳等内陆欠发达地区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及体育自身的和谐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属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共同富裕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实践途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共同富裕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在和谐状态中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树立生态文明科学技术观的意义,认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科学技术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有力杠杆,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科技文明形态是生态文明和绿色文明.树立生态文明的科学技术观,建立绿色科学技术体系,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和谐,并最终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社会共识,现代行政法服务于和谐社会,因而将和谐价值贯穿于行政法运行的全过程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分析提出行政法的和谐价值的社会背景,然后解构行政法的和谐价值的内涵,最后提出实现行政法和谐价值的途径,以期对建构和谐社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新理念,是加强党的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传统“和谐”理念价值观与新时代价值理念的有机结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大理论价值。该文试从“和谐”思想的研究领域、党的建设理论、社会建设理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四个维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依饭节是仫佬族具有很强的审美情趣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民族节庆活动.依饭节文化中蕴涵着崇尚自然的道家思想、齐家爱国的美德教育、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自觉自励的村民自治法则、神灵与世俗合一的精神境界、歌舞乐一体的民间艺术,这些都体现了较高的当代传承价值.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依饭节文化的认同受到了冲击.因此,有选择地传承、保护、...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虽然不是思想家,但其诗文中展现出丰富的和谐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自我的和谐、与他人的和谐以及与自然的和谐。自我和谐由三部分组成:淡泊的名利观;“固穷”的贫富观;旷达的生死观。其和谐思想对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和谐世界建设,都具有许多启示、很好的借鉴作用和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仁爱”与“兼爱”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谐社会,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理想和目标。和谐社会的建设,既要制定和谐的国家典章制度,又要建立处理个人、家庭、国家、社会关系的和谐原理、原则。孔子以“仁者、爱人”为指导原则;墨子从“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出发,认为和谐是治理个人、家庭、国家、社会关系的原理、原则。这些思想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高职院校和谐校园内涵解读的基础上,指出了高职院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时代价值,重点分析了高职院校构建和谐校园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使和谐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一个新的价值选择,也使和谐成为法律价值的新内容。和谐成为法律价值的一部分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在和谐与其他法律价值之间仍存在很多矛盾,要从根本上解决现代社会的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更合理地分配权利,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新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