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文化选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话题。由于课程改革者难以摆脱文化主位意识的左右,课程改革的文化选择的中立与平衡的假设只能是一个不现实的神话。统治阶层占据主流文化地位,具有对课程知识的绝对选择权,会更多地倾向于主流文化。面对多样的社会文化,课程文化选择有探寻文化的普遍性与顺应文化的多元性两种思路,但都应以民主公平为原则,建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与信任的、和而不同的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2.
李俊杰  徐浩 《科教文汇》2010,(14):58-58,71
儿童是文化的产物,同时也创造着自身的文化。幼儿园课程应改变以传承社会主流文化或成人文化为主要目的的工具价值取向,从儿童自身的文化品性出发,在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的过程中激发、培育和提升儿童文化,促进儿童的自我建构和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中国,文化生态格局的变迁导致了科学主义的极端发展,科学绝对主义和科学相对主义对主流意识形态形成持续压力.新的历史时期,民众的文化意识多维度、多层次地苏醒起来,上层建筑与民众文化实践疏离的结果,是民众意识中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在淡化.文化全球化的来临,强势文化的侵入,对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外部冲击.推进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转向,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意义,建构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优势,是应对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儿童是文化的产物,同时也创造着自身的文化。幼儿园课程应改变以传承社会主流文化或成人文化为主要目的的工具价值取向,从儿童自身的文化品性出发,在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的过程中激发、培育和提升儿童文化,促进儿童的自我建构和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5.
课程的文化底蕴与大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霁野 《内江科技》2007,28(11):32-32,79
课程与文化是密切联系的一对范畴,从教育史的角度研究课程,印证了课程的"他文化"底蕴,亦有其"自文化"底蕴,即"教育学化了的文化"底蕴。因此,在大学课程改革中,应设置包含科学精神的人文课程和包含人文精神的科学课程,面对这样的课程大学教育理应在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整合中前进。  相似文献   

6.
过巧 《科教文汇》2020,(5):177-178
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要求加强和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从教学本质出发,明确提出培养有文化意识的学生,以诠释如何落实"立德树人"。为达成该目标,需要提升教师的课程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当前仍存在"无生"课程文化观主体缺失、文化意识与文化自觉缺失、文化体验过程重视不足等阻碍,本文尝试从以生为本、增强文化自觉、关注文化体验过程的三个维度出发,探讨增强英语教师课程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随着计算机科技的飞速,计算机基础课程在讲授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也应不断深入、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更新,从而表现出与其它课程迥然不同的“动态”特征。本文对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周昊 《科教文汇》2009,(18):50-50
高校学生反主流文化是学生对高校主流文化的否定与反对,对高校大学生个体身心发展、高校整体形象乃至社会风气具有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尝试在理清我国高校学生反主流文化的表现形式、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探讨高校学生反主流文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文化的现代与过去、民族与世界常常在伴行的路上相互抵触、博弈,网络环境下尤其如此.编辑作为社会主流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如何在与时俱进的同时又秉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似乎是个"两难"的选择.在分析编辑工作与文化传播两者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编辑文化责任感的重要性,以及建立编辑文化责任感的两个重要的前提--民族意识和时代意识.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反主流文化是学生对高校主流文化的否定与反对,对高校大学生个体身心发展、高校整体形象乃至社会风气具有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尝试在理清我国高校学生反主流文化的表现形式、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探讨高校学生反主流文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湘南民俗文化的独特性使得幼儿园特色课程更具“特色”,其趣味性符合幼儿个性及兴趣发展、其艺术性满足幼儿审美需求等因素表明其是适合幼儿园建构特色课程的民俗文化。笔者试图从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及课程实施途径三个方面来建构基于湘南民俗文化的幼儿园特色课程。  相似文献   

12.
中药文化课程体系由一系列特色鲜明的课程及活动组成,旨在弘扬传统文化,提高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文化自信,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尝试。该体系的构建要求学校在素材遴选、课程设置、具体实施、质控监督等核心环节投入较多的人力和物力,部门间要协同配合,教师要拥有丰富的跨学科知识储备,学生要具备勤奋积极的求知态度和实践热情,各方面共同努力方能起到效果。  相似文献   

13.
赵颖  邓利民 《科教文汇》2012,(31):156-157
本文分析了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差异导致的后果,针对高职院校实际情况提出了“基于企业需求的项目化课程建设”、“校企文化互动的师资队伍建设”及“开展校企文化对接的文化活动”三位一体的高职校企业文化对接的模式,使企业文化渗透到校园教学、生活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无缝化对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尹海燕 《科教文汇》2012,(14):67-68
大众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充实语文课程资源,使语文课程变得更具生活性、现代性、灵活性。但是,大众文化又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要趋利避害,合理开发利用大众文化作为语文课程资源,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姝婧 《科教文汇》2014,(29):196-197
透过台湾卡帕幼儿园草悟道主题活动“犀牛家族”,感受台湾在地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其中有许多做法深得大陆幼儿教育借鉴、参考。笔者从寻找在地文化与幼儿之间的契合点,营造体验式的在地化课程,注重多角度的支持与配合三个层面提出启示,与关心热爱幼教的人士分享。  相似文献   

16.
刘珍 《科教文汇》2014,(29):164-165
校本课程是社会文化变迁在学校课程领域的反映,是一种文化开发,需植入文化因子。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既是一项崭新的课程,又是一项个性化的工作,充分体现学校的智慧与特色、精神与活力。文化开发是校本课程的立足点,校本课程的实施应内化成学生的一种文化心理,推动校本课程的持续发展,为学校文化建设奠定深厚基础,使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更具有内涵,两者可以互相作用,互相推动。我校根据学校实际,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实施校本课程的文化开发,加强校本课程建设,营造特色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17.
张芳 《科教文汇》2013,(36):13-14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通过剖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指出正确引导大学生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个人修养,健全人格和全面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从教学计划、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四方面探讨了如何有效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结构的要求,构建了包含五个模块完整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包括课程实验模块、课程设计实践模块、现场实践模块、创新能力培养模块和社会实践模块,培养体系注重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育相结合,为学生创设多维实践环境,能够保障系统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9.
组织文化的演化:社会生物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社会生物学的文化演化思想出发,探究了组织文化的选择、变革和保存的过程,建立了组织文化动态演化模型,从理论上初步剖析了组织文化的动态特性,为相关领域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