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是”的最基零用法,是作表示判断的动词。及句法角度看,它的作用是和判断宾语构成一个动宾短语,在句中充当谓语,从表达的角度看,它是把主语和宾语联系起来,表示主语和宾语之间具有同一关系或从属关系。例如: ①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趵突泉》) ②叙利奥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十二岁,是个黑  相似文献   

2.
“是”字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句式,也叫判断句,是由表示判断的动词“是”和它的宾语组成的动宾短语作谓语的句子。在“是”字句里,动词“是”和宾语没有直接的语义搭配关系,“是”的作用是表示判断的性质,联结主语和宾语,表示主语和宾语之间具有同一关系或从属关系。例如:(1)北京是我国的首都.(2)自学是我们当今造就人才的一条重要途  相似文献   

3.
被字句是动词谓语中表示被动关系的一种特殊句式。它在结构上和表达上与一般句式有一些不同的地方。让我们先来比较一下下面两个句子。①小红打碎了杯子。②杯子被小红打碎了。这两个句子都是动词谓语句,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强调的重点不同,结构也不同。句①的受动对象“杯子”放在动词“打”的后面作宾语,施动者“小红”作主语,全句陈述的一个事实。句②的受动对象则放在动词“打”的前面,做了句子的主语,而施动者“小红”和介词“被”组成介宾短语“被小红”,充当了动词“打”的状语了。这种用“被”的句子就称作“被”字句。它是强调受动对象遭受施动者什么样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的“是”字句,可分为表示判断和不表示判断两大类。表示判断的“是”字句的主语和宾语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从语法结构上看,主语和宾语都是体词,词性一致.不表示判断的“是一字句,主语和宾语没有逻辑上的联系.从语法结构上看,主语是体词性的,宾语多数是谓词性的。“是”虽然不表判断,但却可以表示各种意义。“是”属于动词.  相似文献   

5.
<正> 《水浒》中的被动句,主要是“被”字句和“吃”字句,这些向熹先生已有专门论述(《语言学论丛》第二辑)。这些“被”字句和“吃”字句一般都是表示主语受到损害,动词对主语来说。是不愉快的,不好的(当然并非全是如此)。这种被动句我们称之为消极被动句。《水浒》中,表示被动的还有另外一种句式——“蒙”字句。这种句式,至今尚无人论及,这也许是由于人门笼统地认为“蒙”是一个表敬副词的缘故吧。  相似文献   

6.
古汉语中的使动用法,使得动词和宾语的关系跟一般的动宾关系不同,含有“使它怎样”的意思。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同一个动词,有时是一般用法,即动作由主语发出,有时却是使动用法,即动作是由主语使宾语发出。这就需要我们细心加以分析,才能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请看下面两个例句: ①张良是时从沛公。 (《鸿九宴》) 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同上) 例①的“从”是一般用法,是主语“张良”发出的动作,全句译为“张良这时跟随着沛公”;例②的“从”是使  相似文献   

7.
一下列二例都是双宾语句: (1) 母亲教我许多生产知识。(《母亲的回忆》) (2) 给你早点!(《沧桑大地》) 为了叙述方便,这里用ZH代主语,W代谓语,B代宾语,双宾语分别为B①和B②。例(1)、(2)句式分别为:ZH‖W→B①/B②,‖W→B①/B②。一、双宾语句式的构成取决于谓语性质:一定要有“有所与”或“有所取”意义的及物动词(Wvt),能同时支配两个宾语,即B①和B②。  相似文献   

8.
凡句,主语使宾语具有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内容,即为使动句;使动句中的谓宾关系为使动关系;其中的谓语动词可称为使动词。凡句,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内容或主语把宾语看作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内容,即为意动句;意动句中的谓宾关系为意动关系;其中的谓语动词可称为意动词。 仅从理论上如此谈“使动”和“意动”,似乎并不困难。问题是怎样依据理论去分析和解释具体的句子,谬误和分歧往往就在这里产生。学者们在注释或引例时,各持己见,然皆不申述理由,以致读者是非莫辨,无所适从。本文拟把教学中碰见的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现代汉语里的被动句常用介语“被”字去表示。被动句的主语是受事,即主语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而不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这个“被”的宾语是施事。“被”字强调被动性,说明主语受到什么遭遇,并用它表示某种不如意的事,这是汉语里被动句的特点。只不过古汉语里极少用“被”字去明显的表示被动。本文所说的被动表示法是指借助一定的表示被动的字而造成的句法。在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被动表示法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有形式标志和无形式标志两种。具体内容如下: 一、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1、“于……”式:在谓语动词之后用介词“于”字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例如:①是孔丘逐放鲁君,曾不用于世也。——(《盐铁论·利议》)②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于臣。——(《韩非子·喻老》)  相似文献   

10.
上一篇谈了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和兼语句,这里谈谈是字句、存现句和紧缩句。一、是字句是字句在形式逻辑中是用来表示判断的,因此通常又称之为判断句。是字句是动词谓语句的一种,它的谓语是由表示判断的动词“是”和它的宾语组成动词短语充当的(《暂拟系统》称为“判断合成谓语”,新的教学语法系统不采用这个说法)。“是”表示肯定判断,它的前头加上否定副词“不”组成“不是”,表示否定判断。  相似文献   

11.
连动式是汉语所特有的一种句法。与现代汉语一样,古汉语连动式,是句子的谓语连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包括它的宾语),来表示同一主语的连续行为。这几个连续的行为,从意义上看无主次之分,从时间上说有先后之别,它们之间常常有目的或因果的关系.古汉语连动式的动词之间,有的不用连词,有的用连词“而”、“以”等。例如:①项庄拔剑起舞。(《鸿门宴》)②卒买鱼烹食,得鲁腹中书。(《陈涉世家》)③公入而赋。(《郑伯克段于鄢》)④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论语·述而》)例①例②不用连词。例①“拔剑”与“起舞”间先后相承,例②“烹食”是“买鱼”的目的。例③例④用连  相似文献   

12.
《论积贮疏》“思考和练习一”要求找出文中三个宾语前置的表示否定语气的语句。人教社教学参考书答案为:①国胡以相恤。②国胡以馈之。③何招而不至?三句都属宾语前置句。但第①,②句均没有否定词,表示不出否定语气,而疑问代词“胡”只起帮助发出疑问的作用。第三句中虽有否定词“不”,但不是用来否定动词“招”的,疑问助词“何”只帮助发出疑问。故三个句子都不是表示否定语气  相似文献   

13.
1、拍《三重门》,导演、韩寒互不买帐报道称:接下畅销小说《三重门》的青年导演金琛声称并不满意原作者韩寒自己写的剧本,他表示,许多作家都不擅于剧本二度创作,而韩寒也并不是个全才。与此同时,韩寒方面传来消息说为了不让别人曲解他的作品,他准备自己执导电影版的《三重门》。High客乱弹:韩寒年少气盛情有可原,但如果真觉得如他自己所说“天赋重于学习”的话,是不是他还有可能依靠天赋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呢?很难让人  相似文献   

14.
王占英 《新高考》2011,(12):21-21
"是"字句是病句考查中常见的一种句式类型。笔者以2011年高考病句题为例,总结出以下几种"是"字句病句的错误类型:一、搭配不当判断词"是"置于主语和宾语之间,主语和宾语常常都表示同类事物或都表示行为活动,判断不当  相似文献   

15.
刘宇 《教育教学论坛》2013,(27):149-150
本文选取2003年至2012年十年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报告中把字句进行句法、语义和语用研究,得出报告中把字句宾语多由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组成;把字句结构为单一型处置式,其主语通常省略,主语与宾语的关系通常为施事与受事关系。  相似文献   

16.
“把”字句是汉语最常见的句式之一,其结构和语义蕴含十分复杂,近年来,关于“把”字句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我们至今仍然还不能说认清了它的全貌。“把”字句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维语的SOV句是最常见的句式之一,S为主语,O为动词谓语的宾语,V为动词谓语。由于维语是有形态变化的语言,动词谓语与主语之间有较严格的一致关系,土语的人称决定着谓语的人称形式;动词谓语对其宾语也有较强的支配关系,宾语必须以一种格的形式(通常是宾格)与之搭配。所以S、O、V三者互相制约、互相…  相似文献   

17.
一、使动用法的几种特殊形式 在“齐威王欲将孙膑”句中,“将”是使动用法。这种主语、谓语、宾语具全的句子是常式句。使动用法在常式句中是比较容易辨认的。语言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含有使动词的句子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须要我们了解含有使动用法的种种句式,以确切地理解文意。 (一)没有宾语的使动式 虽然使动用法是使宾语发出动作,但宾语有时却不出现。如: ①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 )也。(《赤壁之战》) ②左右以君贱之也,食( )以草具。(《冯谖客孟尝君》)句①的“走”是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代操军),意思是使(操军)败逃。句②的“食”是及物动词用作使动,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代冯谖),意思是“食之以草具”,以粗恶的食物让冯谖吃。这种省略使动宾语的句子,在理解和翻译时,须把省略的宾语补出来。 (二)双宾语的使动式 用作使动的词有时带两个宾语,若不详审文意,便会错解其义或不知其解。如: ③晋侯饮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初学古文的人常把句③理解为“晋侯喝赵盾的酒”,而实际上,“赵盾”和“酒”并不组成定中词组,它们都是动词“饮”的宾语。“饮”和“赵盾”是使动关系,使赵盾饮;“饮”  相似文献   

18.
与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相比,沔阳话中以“等/紧”构成的被动句只有完全式被动句,以及含被动意义的“遭、挨、乞、逗”谓词,没有复合形式,其所带的宾语也各有限制。在句法功能上,“等/紧”字完全式被动句可做定语、主语和宾语,在语用上是地地道道的白话,普通话中较文一些的“被”字句不能译成沔阳话的“等/紧”字句。  相似文献   

19.
“把”的宾语与动词之间的关系是“受影响”关系,动词的后附成分(或宾语)和前加成分(状语)对这种关系有促成作用,“把”字句的主语是引起这种关系的原因。“把”的语法意义在于点明“受动词影响的成分是谁”。  相似文献   

20.
一个动词后边带上两个没有结构关系的宾语,这种句子叫双宾句.离动词近的宾语一般指人,叫近宾语,也叫间接宾语;离动词远的宾语一般指物,叫远宾语,也叫直接宾语.带双宾语的动词一般表示“给予”的意义,所谓“给予”,是指主语给予近宾语什么,远宾语表示的事物是从主语那里来的,近宾语因“给予”而有所得.例如“小李送我一支钢笔”里,远宾语“一支钢笔”是主语“小李”给予的,对“我”来说表示有所“给予”,“我”因“送”而得到“一支钢笔”,通常表示“给予”的动词有“给、送、教、问、赔、赠、还、递、奖、托、退、告诉、教给、送给、赠给”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