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作业本发下来了。咪咪打开作业本,发现很多词语都画上了红线,它们是:很白、很黑、很香、很酸……老师还写上了一句批语:你用了那么多的“很”字,“很”字真的太累了。咪咪不明白老师的意思,就去问老师。老师说:“请你读读这些画线的词组,有什么感觉?”咪咪认真地读了两遍,说:“一篇作文里,用的‘很’字太多了,觉得很单调,而且也不形象。”老师说:“如果把‘很白’换成‘雪白’,‘很黑’换成‘漆黑’,‘很香’换成‘香喷喷’,‘很酸’换成‘酸溜溜’再读读看,感觉又怎样?”咪咪按照老师说的方法读了两遍,恍然大悟地说:“老师,换上了您说的这…  相似文献   

2.
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案例:教学北师大版语文第二册《燕子妈妈笑了》一课,在识字方法的交流中,有个孩子说:“把‘借’的单人旁换成金字旁,就成了‘错’,错误的错。”我评价说:“你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住了这个字,这真是一个记字的好方法。”有的孩子说:“菜园是方的,所以‘园’这个字用大口框围起来。”我又马上评价说:“你也是个有心人,能联系生活实际记生字,小朋友们都佩服你。”这样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评价中也渗透了对学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1.比较法。比较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比较法包括词语比较、句子比较、段式比较和篇章结构的比较。如《祟米》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还是不 的好,我们摇回去放在家里吧!’以简单的心里喷出 了这样愤激的话。”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把句子的“简单”两字删掉行吗?为什么?把“喷”字换成“说”、“讲”、“道”行吗?为什么?通过比较,学生更加深人地体会到农民们满腔怒火不可抑制的心情,也认识到旧中国的农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即使丰收了也无法摆脱痛苦生活的悲惨命运。 2.联系法。文章是…  相似文献   

4.
换词理解,就是把甲词换成乙词,然后进行比较理解。这是学生准确理解词语的好方法。例如《燕子飞回来了》一课的最后一段有这么一句:“小燕子高兴地说:‘妈妈,京生也爱学习了。”’怎样让学生准确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呢?可以把这句话中的“也”字换成“很”字,变成“京生很爱学习了”,然后让学生把它与原句比较。学生思考比较后,  相似文献   

5.
巧设障碍,激发学生求新求异。这里的障碍是指疑难,或“激将法”。那就是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故意设难,“挑刺”,激发学生“异想天开”。如教《桂林山水》一课,课文中“桂林的山真奇、真秀、真险和漓江的水真静、真清、真绿”时,我向学生提出文中的‘真’字可以换成别的词吗?”。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这一连六个‘真’字,都可换成‘很’字。”有的说“真”字还可变成“非常”、“特  相似文献   

6.
标点符号能辅助语言文字来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实践中,教师如重视标点符号的教学,就能使学生“于无字处见深浅”。有一位教师在教学《瀑布》最后一句“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时,先引导学生理解了句子意思,然后指导朗读,问道:“大家看看,‘烟’和‘雾’字后面用了什么标点符号?”学生齐答:“逗号。”“能不能把逗号换成顿号?为什么?”这一问,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有的说,能换,  相似文献   

7.
一天,山羊老师把小熊叫到办公室,指着句子“西瓜像蜜一样甜”对它说:“这里的‘象’字你写错了,应该写成‘像’字。”“为什么?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小熊摸摸脑袋,满脸不解地问。山羊老师说:“这两个字的读音相同,都念‘xiànɡ’,可是不一样的地方多着呢。你再看看,哪儿不一样?”小熊仔细一瞧说:“字形不一样,‘像’字多了一个单人旁。”山羊老师说:“对!可是最重要的是使用方法不一样。我教你一首儿歌吧:‘像’和‘像’,都念‘xiànɡ’,使用方法不一样。形态样子要写‘象’,景象、气象和印象;相似比喻要写‘像’,眉毛弯弯像月亮。”小熊…  相似文献   

8.
赵珈瑜 《学周刊C版》2011,(1):200-200
听一位教师上梁实秋的《鸟》,让学生体会“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中“唤”字之深意时,这位教师是这样引导的:“为什么不是从梦境中叫醒或喊醒,而是用了‘唤’?”“早上唤醒我们起床的是谁?”“你能从‘唤’字里读出点什么吗?”从学生的回答里可以看出他们的情感已经跟作者产生共鸣,对文本的理解也提升到了一定层次。  相似文献   

9.
日本出版界的朋友,要把老舍先生写的《宝船》编入汉语课本。但在编辑过程中,他们发现一个悬而未决的小问题,特地向老舍先生请教:“您的作品中有一处写道:‘开船喽!’请问这里为什么不用你们常用的‘啦’字,而要用这个‘喽’字呢?”老舍先生略加思索,微微一笑,说:“这个地方,我记得当时自己是念过,推敲过的。在咱们中国的北方方言里边,‘喽’字是  相似文献   

10.
小红经常把“两个人”写成“俩个人”。一天晚上,小红写好了日记,早早地上床了……她突然听见低微的哭泣声,觉得很奇怪,便寻声走了过去。原来是“两”在日记里哭。“你为什么哭呢?”小红不解地问。“两”字带着满腹委屈对小红说:“我和‘俩’是兄弟,可你却把我们混淆,让我们兄弟俩闹矛盾……”“那你们有什么区别呢?”小红低着头问。“两”字说:“我只有一个读音‘li2ng’,意思有四种:一、表示数目,一个加一个是两个,常用于成双的事物、量词或‘半’‘千’‘万’‘亿’前。二、表示双方,如‘两败俱伤’。三、表示不定的数目,大致相当于‘几…  相似文献   

11.
教贵得法     
在教学中常有这种情况: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教,会给学生留下不同的印象。有的老师使学生觉得如乘轻舟,一路顺风;有的老师使学生感到如入深山,举足艰难。原因何在?关键在于教学方法。善教者,得法,省时省力,“事半功倍”;不善教者,不得法,费时费力,“事倍功半”。有些学生往往把“染”中的“九”写成“丸”,多写一点。如何教好这个染字呢?有这样三位老师,他们的教法确实是称得上独具匠心,耐人寻味。有一位老师教“染”字时,把“染”拆成三部分:水(氵)、木、九。“为什么‘染’字里面有‘水’呢?因为染色要用水;为什么‘染’字里面有‘木’呢?因为染料是植物;为什么‘染’字里面还有一个‘九’呢?因为在古代‘九’表示数量很多,这  相似文献   

12.
在一般古汉语教科书和文言虚词专著中,都把“有”字出现在名词前,看成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头。这种观点影响是如此之深,以至有人在探讨国号前附加的“有”、“大”、“皇”诸字意思时,就能断言:“‘大’字为一美称,表示‘广大’、‘伟大’,多为本朝人的称谓。‘皇’也是‘大’的意思。”而“‘有’字井无什么实际内容,只是用在名词前的语首助词,一般是后来加上去的”。“有”字有无实义,学术界曾有探索。秦建明、张懋镕二同志最近撰文,又提出了不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已”时我估计学生会“与己”混淆,就进行了反复强调。可是在作业中仍有许多同学把“己”写成了“已”,“把已”写成“了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把这两个字区分开来呢?于是,我写出“己”“和巳”的篆“书“””作为过渡,让学生联系字义来辨别这两个字的形体。生1说“‘:己’像一个人在做自我介绍,挺胸收腹,一副自信自豪的样子。”生2说“‘:巳’像一条蛇,巳时到了,天气暖和了,蛇爬出洞来吊在树枝上晒太阳。”这时,我突然发问“:对‘已’字你怎么想?”一阵沉默之后,生3举起手说“‘:已’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超越自己,战胜自我,所以这个…  相似文献   

14.
对于形近字“虚”和“虑” ,平时运用时 ,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将“虚”、“虑”用错 ,经常把“虚心”写成了“虑心”。区分这两个字 ,我从字形分析入手 ,先在黑板上板书这两个字 ,问学生 :“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立刻回答 :“部首都是‘虎’字头。”然后 ,我指着“虚”字启发学生 :你们平时在做作业时 ,遇到不懂的难题应该怎么办?学生回答 :“要虚心请教老师或同学。”“对 ,要记住‘虚心’的‘虚’里面是个‘作业’的‘业’字。”我慢慢地说。接着又指着“虑”字 ,对学生说 :“这个字里面有个用心的‘心’字 ,那么 ,在课堂上当老…  相似文献   

15.
智力星球     
才字、邀峰飞 上语文课时,老师提问“‘张小明,请你用文明礼貌的‘礼’字造个句子。”张小明思索了一会说:“爸爸提着包出门托人办事。”老师说:“没‘礼’字呀?”张小明认真地说:“咋没‘礼’呀?礼在爸爸的提包里装着哩。” “足球比赛我看得多啦,我懂得有关足球的一切知识。”“是吗?那你告诉我,足球网有多少窟窿眼儿?”莎一‘办星球答‘…毖加白…血到鱼答案:在“口”上加上一横,再把字向右转就成了“冲”字。(1)答案:谜底写起来很简单:一横一竖勾—“丁”字。为什么呢?你看,加上一个“留’,是“盯”字,加上“口,字是“叮”字,加上金字旁…  相似文献   

16.
一、问字“老师,‘恐惧’这两个字怎么写?”一位老师在操场上匆匆走过,一位学生追在后面问。“就是‘恐怕’的‘恐’,‘工具’的‘具’加个竖心旁。”“老师,‘恐惧’两个字怎么写?”在另一个场合,又一位学生问。“‘巩固’的‘巩’加个心字底就是‘恐’,‘惧’就是‘具体’的‘具’加个竖心旁……”这是笔者有意安排学生做的一次“问字”游戏。在教师潜意识主导下,“脱口而出”回答学生。从学校领导,教研员,语文、数学等不同专业与岗位的十多位老师的回答,只有两次的答案里有“恐龙”的“恐”。答案无所谓正确与错误,但“‘恐龙’的‘恐’,…  相似文献   

17.
1.1984年,一群俄罗斯专家来华传播“巡回展览画派”的绘画艺术。我们负责接待的同志热情地用“勤劳、智慧”等语汇称赞俄罗斯民族,但俄罗斯专家却摇着头笑了,并毫不掩饰地说:“俄罗斯民族是智慧的,但是它很懒惰。”请从这则材料中确定一个观点,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2.“我是一只被放在广场上的观赏鸟。早晨,我刚刚落脚广场,就被一只大手紧紧攥住,丢进一个口袋。‘小雪’和‘点子’跟我的命运一样……”“啊,他们把‘小雪’和‘点子’投进一盆滚沸的开水。啊,那只大手又抓住了我。我知道,我们要成为人类的盘中餐了……”请根据上面的…  相似文献   

18.
我启蒙时接触的第一个字是“一”。启蒙老师把“一”字写在我手掌心上时,我只用了一口茶的工夫就认识了,美得简直要飞到七彩云上。这时,老师向我得意忘形的心上泼了“一桶冷水”:“从前,有个学生,学了‘一、二、三’后就辞别老师了。他说,‘一’字是一横,‘二’字是两横, ‘三’字是三横。行了,我不用老师教了。谁知有人要这个学生写个‘万’字,他花了大半天时间,画了一万条横线哩……”  相似文献   

19.
《楚辞》中的“兮”字,原是楚国的方言。郭沫若《楚辞·离骚》注译:“‘兮’,古音读‘啊’”。孔广森《诗声类》云:“‘兮’,古音当音‘啊’”。自此以后,十多年来各类古典文学选本对“兮”字的注解,都依照他们两人的说法,注云:读“啊”或“呵”。如新近出版的程嘉哲《九歌新注》云:“把其中(指《九歌》)的‘兮,字都按古音念成  相似文献   

20.
幽你一默     
耳朵被拧掉了有个老师经常用体罚的方法对付学习差的学生。一次,一个学生在作业中把“陈”字错写成了“东”字,老师发现后非常气愤地当着全班同学把他叫到前边,大声问:“说!你的‘陈’怎么没了耳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