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犁 《钓鱼》2005,(22):26-26
雾化是利用鱼饵的松散特征,使钓饵被水溶解后向四处扩散,并在钓点形成类似雾状的水质。尽管诱鲢鳙与诱其它鱼一样,都是垂直诱鱼和平面诱鱼结合,使鱼在不同深度集结,但聚鲢和聚鳙在钓饵是有差别的,而且两种鱼的聚窝速度以及泳层也不同,甚至鱼讯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杨天举 《钓鱼》2012,(16):47-47
海竿组钩中常用的炸弹钩、水怪钩、葡萄钩、麻疯钩等,这些的理想配饵应是既腥香能诱鱼上钩,又较长时间耐水泡(2~3小时),且缓慢溶散雾化诱鱼,避免速溶速散造成空钩现象,  相似文献   

3.
李哲 《钓鱼》2005,(22):23-24
为了弄清雾化对钓鱼的作用,有必要搞清雾化的含义。所谓雾化,是钓饵入水后在下行运动的过程中,饵中的细小颗粒脱离饵团溶解于水悬浮于水,并在饵的入水处形成一道自上而下浑浊的带状缓慢下落现象。通俗的解释,就像喷气式飞机喷出的尾气一样。雾化的程度好坏是由钓饵中的雾化成分所决定的(钓饵中的雪花粉和薯粉)等。合理科学的使用雾化的作用,利用雾化的功能诱鱼对钓鱼是有利的,反之则是有弊的,且看以下几个使用雾化不当的实例。  相似文献   

4.
在品种繁多的“丸九”钓鲫饵料 中,最受广大钓鱼人青睐的当数“黄鲫”。它的优点在于主料薯粉质优,辅料小麦蛋白纯正,饵性“温和”,诱鱼、留鱼性能好,调制方法简单易掌握,软硬及溶散性可随意调整,属于广谱鱼饵中适用面很广的钓饵之一。 此钓饵主、辅料配比合理,诱鱼剂添加适度,经高科技手段去粗取精后发挥了薯粉诱鱼的特性,并突出了薯粉原有的清香淡甜的本色,鲫鱼为此流连忘返。无论是用于肥水、瘦水,老塘、野坑,均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黄鲫”的另一大特点,是它的亲合力及互溶性好,除单独使用外,还可以用任何一种钓饵混合…  相似文献   

5.
一、传统约法,仍有雾化台钓法用饵的主要特征之一是钓饵的“雾化”,雾化的饵增加了饵的可视性,迅速扩散了饵的味儿,诱鱼效果因而比较好。传统钓法一般在野外的自然水域进行,这些地方的鱼情特征一般是大鱼数量稀少,小杂鱼数量较多,鱼儿普遍地比较狡猾。若照搬台钓法的钓饵,鱼饵快速地化散,可以想见,一定是手忙脚乱地频繁换饵,慌慌张张地提竿,难得钓上片鳞。当然,传统钓法并不排除使用雾化的饵,相反,钓友们还创造了钓饵同蘸饵、包饵相结合的钓法,较好地解决了饵对钩的附着力同饵的雾化效果之间的矛盾。传统钓法中,这种钓法专…  相似文献   

6.
诱鱼效果的确定用菜籽饼粉、香糠、商品饵混合,加水调和成干湿适度的饵团直接手抛打窝,这是传统钓时我们最常用的诱鱼方法。用它来诱鲢鳙鱼聚窝也完全可以。用商品饵与添加剂混合,钩挂大饵做窝,则是悬坠钓法比赛时采用的方法。只要钓场有鲢鳙鱼,过不了十几分钟,它们就会闻味(香甜酸臭)观色(雾化状微粒料)而来,在钓点周围的区域集中。一般规律是鳙鱼在中下层或潜底吸食,鲢鱼在上层位置活动。如果诱饵和钓饵比重大、雾化慢,两种鱼儿都会潜底争食,反之诱饵和钓饵比重轻、雾化快,钓棚又设在中间水层,两种鱼都会追随雾化饵而集中在钩子的上下部活…  相似文献   

7.
《钓鱼》2007,(21)
叉骨钓组这种钓组的优势在于钓手能够使用两种钓饵。无论钓饵是否相同,都能够有效地增强钓饵的效果。如果钓手为了增强钓组的诱鱼性,可以在钓组上加上色彩  相似文献   

8.
华歆 《钓鱼》2003,(21)
传统钓鱼的特色是诱钓分离,先撒诱饵,在鱼引来之后再用精练的钓饵挂钩。所以,抱着传统不放的人只会在钓饵上动脑筋,常常忽略了诱饵的作用。商品饵诱钓同步,边诱边钓,鱼来得快,聚得多,但诱和钓并不统一。现象之一是钓点聚鱼很多,但咬钩信号杂乱,忙死了钓不上鱼;现象之二是钩沉不到底,半路上就被小杂鱼叨走了;现象之三是诱不来鱼,却有一条钓一条,鱼不多,但钓得实在。之所以出现这三种异象是因为钓手不识饵,只知道用鼻子去认识钓饵,不懂得合理钓饵状态是决定诱鱼与能否把鱼钓上来的关键。刚接触“本味”饵的时候觉得其貌不扬,颜色白不白、黄不…  相似文献   

9.
配组钓法     
张炎冰 《钓鱼》2009,(9):17-17
传统手竿钓鱼以一线一钩为主,操作两步走,先用手抛或借助工具将诱饵投到钓点,估计鱼诱来后再在钩上挂饵垂钓,由此而有诱饵粗、钓饵精的习惯。日本人合二为一,配合着坠下两钩和浮标,上钩用雾化饵诱鱼,下钩用另一种饵,主钓。这种上钩主诱,下钩主钓,各司其职而又紧密配合的钓鱼方法称为配组钓法。  相似文献   

10.
《钓鱼》2007,(5)
麸,从小麦磨成的面粉中筛选出来的碎屑与麦皮。历来都是做诱饵的,可是日本人把它作为钓饵的原料,解释是“麸是小麦面粉中的麦蛋白,经烤制而成的一种食品,做为钓饵原料时,是经特殊烤制,然后加工成粉末状”。经过加工的麸,“在水中雾化很快,有诱鱼效果强、见效快的特点,并可以根据其性质、种类、糅合程度来自由调整饵的雾化性及黏性”。  相似文献   

11.
柳明 《钓鱼》2007,(11S):54-55
叉骨钓组,这种钓组的优势在于钓手能够使用两种钓饵。无论钓饵是否相同,都能够有效地增强钓饵的效果。如果钓手为了增强钓组的诱鱼性,可以在钓组上加上色彩鲜艳的太空豆或者亮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管察 《钓鱼》2006,(9):19-20
“台钓”的贡献是把我们从两步走,诱饵粗、钓饵精的诱钓分离引导到诱钓合一。众所周知,我们称为“台钓”的钓鱼方法典出日本,是在“日钓”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至于日本人原来怎么钓,《丸九钓饵词典》的说法是“上钩用雾化饵诱鱼,下钩是让鱼咬钩的”。显然,主诱和主钓是分开的。最近,看了一个韩国的光碟,他们钓鱼是上钩用商品饵,下钩装蚯蚓,诱和钓分离,只是操作时是把我们的两步走缩短为一步了。  相似文献   

13.
马建华 《钓鱼》2007,(7X):22-23
对悬坠野钓饵料的要求既不同于传统钓对饵料的要求,也有别于竞技钓鱼比赛时对饵料的要求。说它不同于传统钓饵料是指悬坠野钓的饵料除了注重饵的味道和营养成分搭配外,还更加侧重饵的物理状态,对于饵的雾化、溶散、附钩性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而传统钓的饵料只注重饵料是否对鱼的口味,利用饵料的物理状态诱鱼的作用却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张凤春 《钓鱼》2010,(20):37-37
诱鱼是指钓鱼人先将鱼饵撤入预定的水中,将水中周围的鱼吸引过来。找鱼是指钓鱼人用钓组装钓饵后,直接投入鱼的栖息地或鱼道。目前,钓鱼人一般先诱鱼,也有边钓边诱的。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不少从事传统钓的人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即诱饵和钓饵既不相同,味道又各异的问题。 诱饵、钓饵不同料,味道不一致,在无形之中就形成了各司其职:即诱饵只起诱鱼、聚鱼的作用,只要能将鱼引进窝中,留在窝内,似乎就算尽到了责任,完成了使命。至于鱼咬钩与否,则是钓饵的事。因此,许多时候出现窝中鱼星不断(表明鱼已进窝并正在吃诱饵),就是不肯咬钩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绝大多数人将其归结为气侯、水情和鱼的刁滑,并没有意识到是诱、钓饵饵料不同和味道相左所造成的。 当前风起云涌的竟技钓,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诱…  相似文献   

16.
贺建成 《钓鱼》2007,(8X):41-43
诱鱼也叫引鱼,诱鱼而钓就是引鱼而钓,或叫诱钓和引钓。是钓鱼技术中的一种主要手段,要想钓好鱼,多钓鱼,必须诱好鱼。不同的钓鱼方法有不同的诱鱼方法,使用哪一种诱钓方法,是由鱼情来决定的。诱鱼的方法有如下一些:先诱后钓,先钓后诱,边诱边钓,长诱久钓以及诱钓合一和钓饵诱钓等方面。现分别介绍如下,供钓友参考。  相似文献   

17.
管察 《钓鱼》2005,(12):22-22
鲫鱼是下层鱼,习惯底摄。在“台钓”出现之前,我们主要是底钓,坠钩平底,先撒窝,再根据底况和鱼的摄食偏向选择相应的钓饵。“台钓”不打窝,用诱钓合一的钓饵边诱边钓,但钓着钓着鱼上浮了,于是有钓离底、钓半水和钓一标深等钓术变化,但这是针对池塘而言。野钓或粗放型养殖水域鱼的密度低,诱鱼就不能省略了。  相似文献   

18.
马建华 《钓鱼》2005,(24):28-29
悬坠钓的战术 1悬坠钓的诱鱼 悬坠钓的诱鱼就是钓手采用对鱼的味觉、视觉有强烈诱惑力的饵料,通过钓手的技术动作对钓点附近的鱼进行反复刺激,使其被诱集到钓点并产生强烈的索饵欲望的行为。为达成诱鱼的目的,首先要求诱鱼的饵料必须是鱼非常喜欢吃的饵料,饵料的味道可以比钓饵的味道更重一些,以便于尽快将就近的鱼诱集到窝内。  相似文献   

19.
张炎冰 《钓鱼》2005,(15):32-32
钓饵雾化,鱼引得多,这应该是好事。可是问题来了,一是口乱,二是穿鱼层太多,三是“炸“(指受到惊吓)鱼。这三个问题在现在来说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案,但时至今日吉彦军仍然在说“诱鱼的分寸要把握在增一分太多,减一分;长少,谁做到了,谁就是高手。“对于鱼多发怵的钓手来说,不妨听听吉彦军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20.
空军训练营     
《垂钓》2021,(2)
提问:请问用菜籽饼怎样做钓饵和窝饵?回答:用菜籽饼做钓饵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海竿翻板钩钓饵,一种是手竿钓饵。做翻板钩钓饵时,要把菜籽饼切割成五六厘米见方的饼板,中间钻孔即可;做手竿钓饵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根据钩子的大小,把菜籽饼切割成小长条形,然后套上橡皮筋皮套,类似于我们使用的颗粒钓饵;另一种形式就是把菜籽饼浸水溶散,再加入其他面饵、粘合剂,调整到理想状态,当搓饵使用。也有人在散饵中加菜籽饼溶散物,但加入的比例不会太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