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托马斯·哈代的主要成就不仅在于小说创作。20世纪初,哈代以成熟的诗人身份出现于英国文坛,并为后人留下了918首诗作。哈代的诗歌既不是维多利亚时代风尚的,也不像现代派诗人那样走极端,而是兼有这两种风格特征.可以说,哈代是从维多利亚时代向现代主义过渡的诗人,在英国诗歌发展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桥梁作用.本文拟就从哈代诗歌的形式,主题及创作技巧等方面作一粗浅分析,通过对哈代诗歌的现代主义色彩的探讨,表明哈代作为诗人的现代性一面。  相似文献   

2.
罗娟 《现代语文》2007,(4):118-118
这首送别诗有它自己特殊的韵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强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可以说是表现一种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丁尼生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桂冠诗人,由于他创作了很多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方言诗,并影响了英国民间诗人的创作,因此被誉为“人民的诗人”。本文主要介绍丁尼生成为“人民的诗人”的时代背景,其方言诗的题材、内容与意义,以及他对平民诗人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诗人蒲柏曾给牛顿拟过一个碑文,后来虽未予采用,但该诗却流传甚广,很多关于牛顿的文章都引用过它。其后,另一个英国诗人J.C.斯奎尔,按同样的形式又续了一首诗。对于后一首诗准确的理解和翻译,曾经引起了一场很热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5.
台湾诗人非马的这首小诗《鸟笼》,在平白晓畅的诗句背后潜藏着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智性思考,其诗形的精心设计也给读者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6.
在浩如烟海的诗歌文本当中,能读到一首让人眼前一亮的诗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这诗在你的眼前亮过之后,还能够让你的心隐隐作痛,那更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疼痛是记忆的内核,人类总是对疼痛保持着深刻的记忆.这应该是人的本能的一种反应。诗人们常常将疼痛融入在诗行之中。试图让读者产生疼痛感,从而引发回应和共鸣。有些诗人一生都做不到,尽管写了很多诗,世读者一首也记肝不住。有些诗人一首诗足以俘获你的心,让你时常捧起,反复咀嚼回味。我就读到过这样一首好诗.它就是叶丽隽的诗歌《在黑夜里经过万家灯火》:  相似文献   

7.
文化研究在英国一般上溯到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评论家马修.阿诺德。作为对维多利亚社会现实的回应,他以自己的生活、思考和写作展示出强烈的精英意识和文化追求。他的诗作表达出对古希腊宁静至善境界的向往;他的诗论则提出了诗是追求完美与光明的先导,诗的创作离不开诗人和评论家的不懈努力所生发出的时代精神;他的文化与社会批评是对时代沉疴的直接应对,对后世的英国社会生活、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素材库     
《新作文》2007,(11)
寒冷的冬天,纽约的繁华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牌子上写着"自幼失明",可是他却得不到多少施舍。有一次,他向一位诗人乞讨,诗人诗的妙用  相似文献   

9.
"家中天使"是英国诗人考文垂.帕特莫尔在十九世纪中叶发表的一首诗,他在诗中描绘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极具耐心、自我牺牲的理想妻子的形象,反映了在那个时代的女性角色就是在家中相夫教子作贤妻良母。妇女运动发展到二十一世纪,英国女演员艾玛·沃森做上了"他支持她"运动的联合国世界妇女亲善大使,承担起了争取两性平等权利的重要职责,她现身说法发表了一篇鼓舞人心的演讲,呼吁世界女性要表现出完整而真实的自我,这样才能生活得更加自由。  相似文献   

10.
国学闯关     
1.现存九千三百多首诗,在我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多产诗人是()A.杜甫B.李白C陆游2.唐朝是一个诗人辈出、群星璀璨的时代,下列诗人中,生活在晚唐的是()  相似文献   

11.
作为英国战后一位富有时代责任感的著名诗人,特德·休斯在《狗鱼》一诗中向大家展现了现代人异化的生存状况。在当今生态危机时代,诗人在呼吁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和谐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虽然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英国出现了一派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但这浮华的背后却隐藏着重重危机。在《狗鱼》这首诗中,诗人以诗言情,将自己心底的忧患呐喊出来以警醒世人。  相似文献   

12.
"当你年老时"是爱尔兰诗人叶芝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献给爱尔兰独立运动女战士茅德·冈的一首爱情诗。在诗中,叶芝塑造了一个有别于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新女性形象。这种新女性相对独立,受过良好的教育,不囿于家庭生活,更注重积极的社会生活。叶芝借助此诗表明了他对这种强有力的新女性气质的推崇以及对她们朝圣者式灵魂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好诗?这个问题老生常谈,自“五四”以来长期困扰着诗人、诗论家及读者.特别是八十年代初朦胧和先锋等派崛起后,更合人莫衷一是.一向崇尚小说创作的《人民文学》竟在今年第5期爆出冷门,破天荒在该刊首页用几百字推荐沉寂多年的老诗人宫玺的《十首短诗和一个组诗》,称其为用朴素的语言,对生活作了深入的理解和发现,是高层次的诗.笔者读后,颇有同感.今择一首试作赏析.  相似文献   

14.
郑谷乃唐季极负盛名的诗坛名家,诗人于中和元年(881)因避黄巢之乱而入蜀。郑谷一生著述颇丰,然现在仅存三百余首,其中,蜀中诗逾四十首。他的入蜀诗内涵丰富,涉及面广,视野开拓,艺术造诣独深。然而,后人对其诗的评价褒贬不一。笔者以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对诗人及其作品的评价应结合其所处之时代背景,这样,我们就没有理由胶柱鼓瑟地沿袭前人的评价标准去讪笑郑谷诗的"骨体太孱"了。  相似文献   

15.
我从未见过一首诗像一棵树那样可爱.诗是像我这样的愚人写的.而树只有上帝才能创造——一个诗人的手记。  相似文献   

16.
《贫女》是晚唐诗人秦韬玉的名篇,通常认为此诗语义双关,是诗人借贫女抒自己怀才不遇的哀怨。借用现象学关学的层次分析,读者阅读时所经受的语言训练都参与了读者与这首诗的初始相遇,参映着书写上的形式特征。  相似文献   

17.
这首诗中,诗人运用隽秀柔和的笔调,描绘了雪花优美的形象.活泼的身姿,生动地写出了雪花的快乐。诗的节奏轻快.调子舒展明朗,意境优美。“不是徐志摩.作不出这首诗!”茅盾先生的话正能概括出这首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一个整体,应将两首诗结合起来理解。诗人在第一首诗中着力描绘了温暖、有活力的江南春景,向我们表达了他不愿北归的想法,因为经过多番磨砺,他已经识透朝廷的复杂,只为等待自己心中那个实现理想的春天。  相似文献   

19.
《登幽州台歌》是初唐诗人陈子昂的名作、欣赏这首诗首先要对诗人当时的处境作一了解、分析。以前的屈原、后来的李白等等都曾以宇宙时空为题感慨人生,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直接道出诗人的不幸和失意,而是要读者凭借知识和想象力来体悟该诗的真正含义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诗的妙用在西方,作家们谈起诗的妙用时,总喜欢讲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那乞丐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有一天,一个诗人走近他身旁,他便向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点别的吧。”说完,他便随手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