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0 毫秒
1.
在经济思想史发展的历程中,关于劳动在经济活动中究竟扮演了何种角色,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核心问题,并派生出两条截然不同的研究路径。西方经济学认为劳动只充当生产要素之一,参与创造社会财富。马克思经济学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深入探索与全面比较两派理论的思想演进、分析方法等,对正确分析我国现阶段分配方式的特点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方主流货币理论忽视货币的作用,忽略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职能,无视货币配置对经济的重要影响。基于人们消费内容从物质转向精神、投资(机)需求的增加、虚拟经济的膨胀与泛化而使得经济中不确定性不断增加的时代特征,本文对马克思货币理论进行时代探索,提出:(1)货币需求是经济活动内在的、本质的需求;(2)央行发行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在此基础上以记账贷款的形式创造信用货币的主体构成当代信用货币基本结构和机制;(3)信用货币配置通过两方面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一是消费视角,当信用货币配置倾向于劳动者而不是资本、倾向于中低收入群体而不是高收入群体时将会促进经济增长、降低经济波动;二是生产投资视角,当信用货币配置倾向于实体经济部门而非虚拟经济部门、倾向于高生产率部门而非低生产率部门时,将会促进经济增长、降低经济波动。  相似文献   

3.
货币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货币理论是以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我们通过对马克思货币理论的信用货币与世界货币论、货币发展规律论、货币职能理论的分析发现,要实现其现实价值,则应加大信用货币管理与加大货币使用的监管力度,防止泡沫经济产生;自觉遵循货币流通规律,提高社会货币利用实效性,提高社会货币化程度,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运用货币职能手段,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保持三大产业均衡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4.
在劳动价值论讨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分析前提是原始状态下的简单实物交换,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适用范围仅只是“事先假定的实物交换”,既不适合于货币存在条件下的商品经济,更不适合于资本产生后的商品经济。而马克思关于“第三物”的论述表明,这种观点是不能成立的;从方法论上讲,马克思经济学研究方法与“经济人”假设有着质的区别。如果以价值存在和运动在货币居间和资本居间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新特点,去反对、排斥、否定马克思对价值本质的抽象规定,就会割裂“共性”与“个性”、“整体”与“个别”、“抽象”与“具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是《资本论》中马克思经济理论学说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货币的起源、本质及定义,货币的职能等方面阐述了马克思的货币理论,揭示出了引发金融危机的根源,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货币理论是在古典货币数量论基础上的较大创新.相比古典货币数量论将货币流通量作为引起通货膨胀的唯一因素,马克思则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也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一个原因.由此,区分货币币值变动属于实际贬值还是相对贬值,对研究通货膨胀成因及其治理是极其重要的.从近年来的情况看,货币供给的内生理论更切合中国的实际,因此,基于内生性的货币供给逻辑和通货膨胀的成因,我国当前治理通货膨胀的基本思路是:以流通中的货币需求量为目标,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并使之与需求量相适应;在发挥中央银行的货币调控手段基础上,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相似文献   

7.
在虚拟经济中存着的未经过人类物质生产劳动而产生的价值现象,这些价值的载体在其合理限度内是生产领域执行职能的资本的纸制副本.在其膨胀的形态下,它不代表任何东西,是虚假的价值.虚假价值存在的前提是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虚拟资本是虚假价值产生的依据.它的本质是资本关系高度发展是它形成的生产关系基础.虚假价值没有劳动作为实体但又是在现实经济中运动着的客观事物,并且它借助货币这种一般价值形式与真正的价值发生着相互转换,并在转换中自我膨胀.虚假价值的提出是对劳动价值论的完善和发展,为说明当今社会复杂纷纭的价值现象提供了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发现并提出了教育经济价值理论,这一理论包括教育具有经济效益、教育生产具有生产性、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教育费用是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费用等重要观点.马克思教育经济价值理论是教育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文章试从教育经济学角度审视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推动中国职业教育经济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和历史观对一般价值理论进行批判性研究,指出作为经济概念的"价值"概念是一个可以证伪的概念,并选取"交换"这一经济活动中根本的单位作为理论范畴.通过对其发展史的叙述和衍生概念的分析,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困扰传统经济学理论界和现实经济活动的"价值"相关问题,如货币发展,经济危机.而且沿着交换理论的逻辑线索,对部分现有经济学传统理论和前沿理论,做出一定的综合尝试.  相似文献   

10.
货币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系统分析与研究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内涵及启示,并结合中国改革创新的现实,探讨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当代价值,具有十分明显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亚当·斯密提出的"经济人假说",历经经济发展和社会实践的检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从古典经济学发展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学本体论的架构实现了从"经济人"本体论到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本体论的转变.伴随着这一历史性转变,经济学理论界的学者们对我国政治经济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反思,人们逐步达成了共识:经济学理论也应当有自己的本体论.我们要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理论体系和内容,以实现我国政治经济学理论范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由于没有在理论上完成创新,人们仍然用"五种社会形态说"来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果使"左"的理论至今仍然支配着一大批人的思想,成为否定改革开放的思想理论基础。基础理论创新的滞后,使现代西方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经济改革的指导理论,使改革出现了一些失误。解决的办法,就是创新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在新的理论指导下深化改革,从源头上解决分配不公和腐败分子有机可乘的问题,同时剔除传统理论中"左"的、不符合实际的成分,消除传统"左"的思想理论的影响。文明类型研究已经初步实现了对"五种社会形态说"的突破和创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科学解读,为创建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探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知识的作用日益显现,国内外一些经济学者对传统的经济理论,包括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提出了质疑,甚至提出"知识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不能被取代的.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价值论"的内容要不断创新发展,应该树立科学的认知观.  相似文献   

14.
著名的“平衡论”是布哈林的代表性理论之一。布哈林从苏联当时的国情出发,根据 他的平衡论思想,强调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在社会平衡的状况下进行,要正确处理国营经济与私 有经济、工业与农业、重工业与轻工业、积累与消费、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 系,遵循价值规律,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和协调发展。这就是布哈林独具特色的建设社会主 义的“动的经济平衡”理论。布哈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中的平衡论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 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重大的现实意 义。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背景下,环境以及其他一切物品的价值集中体现为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价值,市场体制及其价值观是导致全球环境危机的根源。在环境经济领域被广泛采用的CVM法以及其他准市场方法以一元价值论为哲学基础,因此受到环境伦理学家的激烈批评。市场及其新古典经济学并非价值无涉的经济体系和学科体系,而是充满价值判断的道德体系,它们强化了经济价值但同时弱化了其他人类价值。除了经济价值以外,环境还具有无法用货币衡量的内在价值,但这一概念及其主张同样存在难以克服的理论矛盾。量子力学发现,经典物理学中物质与意识的两分未必成立,量子纠缠现象表明整个宇宙是一个存在内在关联的整体,环境是否具有内在价值可以借助量子论的观点得到更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从经济哲学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建劳动力理论和劳动力商品理论之同时,前瞻性地萌发了"劳动力资本化"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理论中形成了不同的发展走向,其中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框架中的劳动力资本化研究。而劳动力资本化的前提是劳动力所有者占有或拥有知识、信息、科学、技术等精神生产资料,劳动力资本化的实质是劳动者将其所掌握的精神生产资料作为资本,将其视为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作为针对"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相统一的"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社会生产系统这一"对象域"加以研究和建构的理论,为劳动力资本化研究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基础,使劳动力资本化研究在理论上成为可能:它的三个基本原理为劳动力资本化研究提供了原理依据,它的"价值链"网络结构模式为劳动力成为资本奠定了价值创造和价值运动的理论基础,它的"科学价值库"理论、价值"孵化"理论、科学实现价值增值的规律为劳动力资本化研究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它的"四大结论"在理论上为劳动力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找到了根据。  相似文献   

17.
哈耶克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批判主要包括三个层面:无知论是哈耶克社会主义批判的哲学基础,它断言人们所掌握的知识存在或然性,不能把握全局性变化,也无法做整体性和中长期计划;自发的扩展秩序理论是哈耶克批判计划经济的历史观前提,也是无知论的理论延伸和提升,主要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自发性角度否定计划经济的可行性;经济计算论据是哈耶克否定计划经济的直接经济学依据,认为由于取缔自由竞争的市场,导致社会经济无法核算成本,浪费和高成本不可避免。在这些理论中有科学的预见,也有时代局限和意识形态偏见所造成的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误读。  相似文献   

18.
价值研究上的实用主义倾向是持续百余年价值争论的根源。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一种抽象的分析工具,应该看做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假设前提。事实上,马克思的价值分析和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价格分析是互补的。我们应该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重新认识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并以此为基础整合经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经济个人主义是个人主义历史抽象形式在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领域的延伸、扩展,它的出现,摈弃了传统自然经济社会的封闭性、狭隘性、粗陋性,向市场经济提出了解放并保证个人权利、价值、尊严的要求。它关注从个人本身具有的特性出发,以保障并更好实现个人利益为准则,考察其经济活动与这种活动产生的机制的互动,探求个人的丰富性与全面发展的实现途径。个人活动形成经济秩序,由于政治经济学的独立而成为理论上的自觉认识,意味着个人准则已作为解析社会基本运作的机制而获得理念上的成熟;经济规则的确立,同时也为个人对经济发展意义的揭示奠定坚实的学理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自亚当·斯密以来的整个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发展史,都可以被看作是经济个人主义理论的延伸和拓展,从对个人利益的人性求证到斯密勾勒的市场社会的"经济人"这种个人形态到哈耶克以"真正的个人主义"系统说明个人经济行为的诸种观点,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了肯定、尊重并依据个人的经济实践去分析、说明、构建社会演进的理论主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