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随着科教兴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 ,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教师已成为人们羡慕的职业。然而 ,近几年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以及各种违纪现象屡见不鲜。同时 ,在职业信念、从教态度、团结协作、言表风度、法纪观念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些不仅影响教师自身队伍形象和建设 ,而且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 ,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教师职业道德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即师德教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一、师德教育的现状(一 )师德教育缺少切实可行的运行和管理机制笔者调查了 76所中小学 ,几乎所有…  相似文献   

2.
刘春霞 《教育与职业》2006,(33):185-186
党和政府明令禁止教师体罚学生,但体罚和变相体罚在学校教育中依然存在。体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发展、智力发展及学习成绩都有负面影响。应坚决制止教师体罚行为,深化素质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加强教师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已不多见。但在教育过程中,一些班主任和老师对"问题学生"往往采取  相似文献   

4.
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及个别教师的素质低下、法制观念淡漠、心理不健全、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等因素,致使我国学校教育中对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屡禁不止。对此,我们应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心理素质和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已不多见,但在教育过程中,一些班主任和老师对“问题学生”往往采取疏远、隔离以及嘲讽等态度。这些在不少人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行为,实际却是典型的校园“冷暴力”。校园“冷暴力”的存在是对学生人格和权利的不尊重,既危害学生的健康成长,又妨碍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因此,校园“冷暴力”的滋生和蔓延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  相似文献   

6.
武永忠 《教育》2013,(22):36-37
上世纪80年代,禁止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的规定进入了我国教育法律层面。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树立起"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道德,正确处理好与学生、家庭、社会的关系。而应试教育和学校考核的巨大压力又要求教师不得不采取有效措施维持班级纪律督促表现欠佳的学生改正错误、迎头赶上。如何让学生在错误中学会不犯错误如何适当应用惩戒教育,至今仍是教育界不可回避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规定,体罚及变相体罚学生等行为将受到处分。但是,教育原理告诉我们:"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无数的教育实践也证明了这一道理。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惩戒权究竟有哪些,又该如何实施?批评式惩戒权:2009年8月,教育部曾下发了《中小学班主任日常工作规定》,明确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因此,对于  相似文献   

8.
1、部分教师职业道德堪忧 教师的职业不同于其它的一些职业,它是塑造新一代灵魂的特殊职业,教师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当前部分教师职业道德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老师,您的心理健康吗?提出这样的疑问,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因为目前一些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确实不容乐观。近年来,因教师体罚、责骂、挖苦讽刺学生而使学生身心受到伤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教育实践中反映的这些问题,已经不能简单地用个别教师职业道德水准低、知识修养差或学校管理不严来解释。这实质上  相似文献   

10.
浅析中小学中存在的体罚现象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体罚现象,是近年来社会上关注的问题之一。尽管法律明文规定禁止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但并没有引起某些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和警戒。因此,体罚和侮辱学生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且花样繁多。体罚学生的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它将严重地影响教育方针的贯彻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有必要就学校中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危害、性质、责任、原因及纠正措施进行研究和探讨,以加速依法治教的进程。 一、体罚现象的危害性 对学生进行体罚有着极大的危害。一方面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实施体罚,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  相似文献   

11.
梁宗宪 《文教资料》2011,(4):152-154
体罚是教师职业道德严厉禁止的行为,但体罚现象屡禁不止。除了教师素质较低的原因外,确实有一些教师认为体罚对学生进步有利,这种观念的存在致使体罚现象时有发生。本文论证了体罚对学生思想存在的一些潜在影响,以说明废除体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某种职业的工作者所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作为一个人民教师为了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起到应有的作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出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必须要认真履行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人民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的职业生活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它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等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从来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主义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保证教育事业顺利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陈德福 《考试周刊》2013,(53):160-160
针对报道的教师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失范行为导致学生伤害的事件,舆论无一例外地指向教师缺乏职业道德、丧失人伦,无不诛之而后快,呼吁狠抓师德师风建设。作者认为,教师的失范行为固然可恨,必须坚决杜绝,然而不帮助教师形成"爱学生的能力",仅靠师德师风教育,绝不能从根本上清除诟病。  相似文献   

14.
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问题,是全社会所关注的问题,教育部门强调禁止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在生活中,各种媒体关于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问题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各级教育部门也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禁止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学生上不知如何入手。  相似文献   

15.
适当体罚是否需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时期以来,新闻媒体对多起严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事件的曝光力度较大,不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消除体罚、变相体罚问题非常重视。有的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相应的制度——在当面批评教育学生时,让学生站立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一些学校告诫教师:“安全第一(不出教育事故),教学第二。”对于这种现象,笔者甚为担忧——对于那些屡教不改、影响极坏的学生,我们恐怕更管不了了。不少学校都有目无纪律、打架斗殴、扰乱课堂的个别学生。这种学生桀骜不驯,对一般的批评教育根本无所谓,甚至受了处分仍一意孤行。对于这样的学生,能不能…  相似文献   

16.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专业课教师课堂教学是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通过对目前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存在问题的反思,提出优化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张丽芬 《江苏教育》2006,(1A):34-34
1.启发教师的生命关怀和生命智慧,实施生命化的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实施生命教育.必须培养教师的生命情怀,让其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生命化的教育方式。从已经发生的中小学生的生命问题看,不少是由教师反生命的教育方式所导致,如教师的体罚和变相体罚:教师语言的讽刺挖苦;  相似文献   

18.
论体罚产生的原因和禁止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体罚学生事件多次见诸报端,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关于体罚现象的教育理论研究严重缺位,以及由此导致的教师教育和制度建设的滞后乃是体罚现象屡禁不止的深层原因。要想彻底禁止体罚,必须在重视理论研究的上,加强教师教育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9.
师范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可以称之为灵魂教育。但当前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开设时间欠妥,使职业道德教育黯然失色。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评价能力,对未来的教师具备端正的职业态度,做出正确的职业行为有着重要意义。因而,高等师范院校应关注职业道德教育,重新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时间等,以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书育人,教师的职业素质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即是否教书育人的问题,是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能使多少学生得到多大程度的成长的问题,是教师的职业素质问题。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其中职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职业素质的构成因素。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低下,是绝对不会有较高的职业素质的,这时,职业道德决定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