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精益求精的禀性、淡泊名利的心性、锲而不舍的韧性、锐意进取的个性,共同铸就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文中从产品、技术、过程、道德四个层面分析了工匠精神的文化内涵,阐述了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提升我国竞技体育队伍的整体素养、增强我国竞技体育软实力、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并以运动员为对象,提出在竞技体育中培育工匠精神,应强化体育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培育,树立"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志向与价值取向,在科学训练中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形成利于工匠精神的运动员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指出了我国对竞技体育的传统价值取向的不足:1)主要局限在为政治服务,忽视了为经济、文化发展服务;2)忽视了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认为竞技体育的价值具有双重性,是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综合体现.我国当前的竞技运动及其对竞技运动的研究,更多地考虑的是如何提高运动成绩,仍然没有在理论上考虑如何将竞技体育表现出的各种属性上升为民族的现代素质.  相似文献   

3.
竞技体育的发展最初来自于大众的竞猜行为.在长久的发展中,竞技体育逐渐发展有了今天的雏形.规则、娱乐、以及定期举行的赛事带给当代观众以强烈的视觉观感,在体育中所体验的刺激、挑战、快乐则是竞技体育风行与世界的重要原因.然而竞技体育的文化形成中,也出现了各种因素的融合.以奥运会为例,其文化内涵和文化纸箱却仅仅不只是全球性的运动赛事这样简单,更多的则是融合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因此,在针对当代竞技体育文化进行分析时也应该重新审视体育的价值,即:什么造就了现代竞技体育?,"竞技体育的社会性功能是什么?""竞技体育的文化机制与价值的未来归因方向是什么?"这三方面不仅仅构成了大众文化对体育意识的理解,也重构了现代体育的模式和规则.文中也从这三个角度出发,立足于现代文化分析角度,探索竞技体育文化意识的形成、发展与异变.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方法,对儒家文化传统赋予现代竞技体育的精神气质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是:儒家文化的“义利之辩”使现代竞技体育行为有一个更高尚的精神动机——成功感、责任感;儒家文化的群体意识可创造性地转化为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儒家文化的“贵和”思想,促使现代竞技体育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和谐共洽。  相似文献   

5.
伦理对竞技体育宏观层面的发展运行进行价值评价和把握是伦理对竞技体育作用的重要方面.这种评价和把握的作用方式可从多个角度分析,既表现为超越层次,也表现为适应层次;既表现为内在方式,也表现为外在方式.伦理对竞技体育发展运行的价值评价和把握表现在:对作为系统和体制的竞技体育进行价值评价和调适--其伦理原则主要是正义(或公正);对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价值把握;对具体赛制和规则的导向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竞技体育的发展与衰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及社会学的角度,对中国古代竞技体育发生,发展及衰落的历史过程作了论述,并着重从文化观念方面探寻了体育发展的历史根源。文章指出中华民族与其它民族相同,早在远古时期即具有竞争观念与竞技活动。至汉唐盛世,竞技精神昂扬,竞技活动极为兴盛。文章分析了宋元以后古代竞技意识开始泯灭,社会娱乐性体育地位日益下降的原因,认为这一历史现象的最本质的文化根源是,中国古代以儒家、道家为两大支柱的封建哲学思想与竞争意识、竞技精神是相对立的。儒家的仁礼伦理文化与道家的虚无无为观念,均导致对个性的压抑及对平等竞争的体育精神的否定,因而中国古代竞技体育终于走向了衰落。此外,文章对古代民间娱乐性体育的社会地位及原因亦作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以西方美学理论为视角,对竞技体育的审美属性及其审美价值展开“史论结合”式的研究.依照竞技之美呈现的不同形式,将其分为美的属性与崇高属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竞技体育特点分别对这两种审美属性加以辨析与整合:美的属性主要表现在竞技体育主体外在的身体层面,反映在竞技体育主体及其参与者情感之中展现为一种“美感”;崇高属性主要表现在竞技体育主体内在的精神层面,反映在竞技体育主体及其参与者情感之中展现为一种“崇高感”.美感主要体现为由人类感性层面所掌控的一般性美学特征,而崇高感则主要体现为由人类理性层面所掌控的超越于美感之上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奥运竞技的社会价值及其完好展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运的本质特征是竞技,奥运竞技的精神要向体育组织和民众推广,这是体现奥运社会价值的重要所在.在实地观察体验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解释了奥运竞技的含义,指出奥运竞技精神的构成及其向社会推广的重要性,探讨了更好实现奥运社会价值的相关体育问题.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将希腊精神的性格的核心或中心诠释为“美的个性”.竞技体育的美的个性精神主要是在主观的艺术作品——“人类自己的文化”中呈现自身;古希腊竞技体育产生的精神哲学基础在于人类表现自身身体的美丽形态的精神冲动力.自我表现的希腊精神直接推动了以竞技体育赛会为核心的游艺活动种类和形式的孕育与发展.智慧之学和展现自身身体的美丽形态的体育运动之学的统一的精神诉求直接决定了古希腊城邦国家教育的“完人”目标和原则.反过来,古希腊城邦国家“完人”的教育理想又促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命道德精神指生命本身存在何种道德意义,以及对人与生命之间的关系应坚持何种道德精神,包含人们的体悟生命之道后的实践精神。在现代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由于现代竞技体育的过度职业化、商业化、科技化以及受政治、种族等体育以外的社会性因素的影响,竞技体育出现了游离自身发展目的的趋势和问题——竞技体育的异化问题,其本质上则是人的异化问题。文章从生命哲学视角探讨了现代竞技体育中人的异化表现及其和人的生命人文精神——生命道德精神缺失的关联性。这对竞技体育发展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分析学生体质下降、群众体育发展落后、竞技体育异化等社会问题入手,对体育文化自觉问题进行研究。认为中国体育需要文化自觉,要将国家体育思想和行为置于世界范畴,进行自我扬弃。通过对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思想等"软实力"的挖掘,提出了构建中国体育发展"软实力"的建议:重拾文化自信,树立体育"文化自觉"意识、追求健康的权利与理念,提升公共体育服务质量,进行体育人文精神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衍生出体育全球化,对各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就消极影响而言,全球化的功利性、盲目性和垄断性对健康体育文化的形成、运动员长远的发展和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不利。所以建构起具有"人本性"、"科学性"和"人道性"特征的竞技体育生命道德精神是十分必要的,结合我国竞技体育各要素的发展状况,其建构也具有很大的现实可行性。生命道德精神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体育道德精神,它既能消解全球化对竞技体育发展的非良性冲击,也能为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注入勃勃生机与活力,推动中国竞技体育以更健康、更文明、更符合时代潮流的方式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3.
体育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起重要作用,高等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者要通过采取适当的途径与手段能够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进取精神、竞争意识、法制观念、创新能力等,从而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拳击文化与现代拳击运动的二元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拳击运动与西方文化关系的历史考察,阐述了以科学理念、人文精神、市场意识为基本内涵的拳击文化决定了拳击运动的本质,其文化主题的三重变奏推动了拳击运动的历史发展。通过拳击文化的内在紧张和异化对拳击运动的影响,诠释拳击运动的人文价值和精神取向。同时揭示了现代拳击的二元走向及其分裂,其深层原因是拳击文化内在要素对立矛盾的结果。这种矛盾表现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分立、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内在紧张,市场取向与人文取向的背离。  相似文献   

15.
文学经典的价值维度中,文学精神始终是最重要的一环,而悲剧精神及其衍生的批判精神构成了五四后中国文学精神的某种核心。悲剧精神的深化,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达到的高度。如将战后海峡两岸文学纳入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学的整体研究视野之中,可清楚看出:正是文学的悲剧精神、批判精神在解决文学与政治、传统与现代的紧张性对峙矛盾中,延续了“五四”后中国文学典律构建的命脉,而它的失落也造成了经典性的萎缩。  相似文献   

16.
对体育文化“对话”精神的呼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文化的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出发,通过对体育文化历史的回顾和对当代体育现象的分析,阐述了对话已成为当代体育不可或缺的内在属性。对体育中对话意识和精神的强调,不仅使我们对体育的社会文化功能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而且对体育中存在的狭隘的哲学文化意识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和批判。  相似文献   

17.
论体育游戏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育游戏是以身体动作为基本内容,以游戏为形式,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团队精神为目的的特殊体育活动形式.体育游戏最大的特点是寓教于乐,因而为广大师生所喜爱,随着人们对游戏功能认识的不断提高,体育游戏被广泛地应用于体育教学中.从体育游戏的特征、意义及创编和选择体育游戏应注意的问题,探讨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竞技体育软实力建设的缺失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竞技体育比赛中"黑色"的问题屡屡出现,体育人文精神岌岌可危,使竞技体育已经走向了一种两难的境地,大大地失去了它在人们心目中应有的魅力。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以软实力为切入点,对竞技体育软实力建设的意义进行了阐述,着重分析了我国竞技体育软实力建设的症结问题,即竞技体育中"育人"的职能缺失;竞技体育中"体育精神"的缺失;竞技体育比赛中诚信的缺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竞技体育软实力建设的路径:明确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转变竞技观念;解构物化竞技,强调知识竞技的"人物双修"思想;弘扬体育精神、加强奥林匹克精神教育。以期为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竞技体育中,运动员年龄异化的问题屡屡出现,严重制约了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运动员年龄异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有:经济利益的冲击;竞技体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体育法制、道德建设不完善;诚信的缺失等。因此,必须转变竞技观念,强调竞和思想,逐步健全完善竞技体育事业法制建设,加强奥林匹克精神教育,以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