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着助困与育人的脱节、贫困生主体性发挥不够和资助管理中的"服务意识"薄弱等误区。加强和改进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必须从培养贫困生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贫困生的全面发展出发,重塑资助工作理念,着眼于贫困生成长成才;整合社会资源,合力推进贫困生资助工作;尊重贫困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发展性资助体系;促进贫困生工作的专业化,适应资助工作新要求。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已从以物质保障为主的"保障性资助"向以物质保障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的"发展性资助"转变。发展性资助育人符合学生内在需求提升规律,也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重要手段。构建"扶困、扶德、扶志、扶智、扶能"五扶并举的资助育人实践架构和绩效评价为保障机制的"五扶一评"发展性资助育人实践体系,可将"资助"与"育人"全面结合,提高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促进学生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资助工作既有区别,又有内在的一致性和互动性.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学生资助工作确立"以人为本"理念、完善资助工作体系、促进贫困生身心全面发展;加强学生资助工作是繁荣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鉴于目前艰苦行业院校贫困生的成因复杂和在贫困生资助认定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而在贫困生资助的实际工作中,如何客观、公正地认定贫困生,把有限的帮困助学资金用在真正贫困的学生身上,研究提出"全方位立体化"的贫困生资助认定方法,建立动态贫困生档案、推行"权利义务对等"资助模式、实行资助公示制度等在内的贫困生资助认定体系的思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面向“后脱贫时代”,高校资助应当从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贫困生认定是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针对高校资助多存在重物质保障轻育人的问题,从发展型资助视角,将育人理念融入贫困生认定过程,把受助学生的义务工作考核、学业成绩及在校行为表现作为后续学年困难认定的主要指标,实现资助和育人有机结合,提高贫困生认定精准度,提升资助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6.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指导,以引导贫困生实现"受助—自助—助人"发展为宗旨,针对贫困生入校、在校、出校三个阶段的不同需求和问题提供经济资助和发展性资助,建立"资金资助、精神帮扶、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贫困生资助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7.
建立贫困生资助体系不仅是助困,也是培育人才、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构建以就业力为核心的"发展型"资助模式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结果,有利于提升贫困生的就业能力。高校需要拓宽勤工助学渠道,在实践中锻炼贫困生的就业力;以贫困生需求为导向,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搭建实践平台,以"项目式"资助模式锻炼贫困生的综合能力,促进贫困生全面发展;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帮助贫困生积累心理资本和情商资本。  相似文献   

8.
国家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正不断加大,如何把资助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是政府、高校和社会都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现行贫困生界定方法之不足,从"初步界定,完善贫困生界定指向过程"和"再次判定,构建贫困生界定验证过程"的两个角度,提出贫困生界定体系之构建步骤,以期发挥资助资金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9.
发展性资助育人是目前高校助困工作的主旋律,是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资助理念,也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发,指出培育贫困学生的诚信意识;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培育学生的感恩意识;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培育学生自立自强意识,旨在推动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素质培养与能力开发,帮助贫困学生从"受助"到"自助"到"助人"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10.
对贫困生的资助,必须改变以经济资助为主的工作模式,建立以培养贫困大学生健全人格和全面素质提升为目标的工作体系.要明确人文与经济并举的贫困生资助内涵;要建构"权利与叉务对等"的助学平台;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引导;要加强工作力量的整合和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1.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前高校贫困生教育资助工作的效果受到广大贫困生的认可,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资助对象认定机制尚不完善、资助主体比较单一、资助模式有待优化等。完善高校贫困生教育资助制度,应健全资助对象认定机制,以保障教育资助公平;加强政府资助力度,挖掘高校资助潜力,激励社会力量助学;优化贫困生教育资助体系内部结构,完善各资助方式的内容及管理制度;注重"经济物质资助"和"精神心理援助"相结合,建立综合救助体系,促进贫困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目前,国家的"奖、助、补、免、贷"各项帮扶制度日益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在解决贫困生问题上收到了一定成效,但强调经济资助、侧重政府投入,以及认定标准的模糊,阻碍了资助工作的深入推进.促进贫困生资助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从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着手,明确内涵式发展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13.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落实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贫困生资助工作的主要参加者和实施者,要树立"育人为本、应助尽助"的工作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学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科学开展资助育人工作,努力维护贫困生权益,为促进贫困生和谐全面发展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贫困生扶助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点工作之一,是一个系统而细致的爱心工程.目前,高校贫困生扶助工作明显局限于物质帮扶,滞后于新形势的需要.贫困生扶助工作从单一的经济资助转向综合资助,将助学工作与育人工作有效对接成为今后贫困生扶助工作的必然选择;即以"人本思想"为指导,在人文关怀中,以贫困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推进高校助学工作育人化,从而更好地帮助贫困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刘星红 《教师》2016,(4):118
近年来,国家对普通高中贫困资助资金力度逐年加大,大部分贫困学生能享受到国家给予的资助,这些助学金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经济压力。然而,一些并不困难的学生也纷纷加入贫困生的行列,大家争着做"贫困生"。这给普通高中贫困生资助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障碍,严重影响了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的实施和资助效果,甚至影响到校园的和谐稳定。一、"伪贫困生"产生的原因1.家庭教育缺乏爱的奉献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是孩子从小到大身受父母言传身教影响最大的  相似文献   

16.
贫困生问题是高等教育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励志教育是破解贫困生"核心问题"的有效手段。学生资助工作不仅具有扶困功能,也具有德育功能。正因为如此,高校在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过程中,不仅要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当前,互联网络时代"微教育"的兴起,为高校开展贫困生励志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式和载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从学生资助工作的实际出发,运用"微教育",通过德育的内容、"贴心"的教育形式和"入心"的技术手段,使贫困生的成长成才受益于励志教育,顺利完成学业,并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提升实效性的要求、贫困生作为人的"需求体系"的发展诉求、落实贫困生在资助工作中的话语权利是建立学生资助工作精准化的基本逻辑。要在坚持经济资助与精神扶持相结合、差异化资助与动态化调整相结合、制度规范与提供社会支持相结合的原则下,构建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需求评估机制、沟通互动机制、决策实施机制、评价激励机制以及制度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学生资助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工作实践,在此提出将经济资助和能力提升、就业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相结合资助育人"五帮服务",着力构建"经济资助、精神关怀、能力提升"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贫困生资助工作体系,希望能为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贫困生资助政策是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保证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2008年义务教育实现全面免费后,过去以"两免一补"为主体的资助政策的性质和功能已发生了改变,贫困生资助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政策设计有待完善,如资助项目类别少、资助对象面向窄、资助标准额度低、资助名额有缺口、资金使用欠弹性;政策实施中存在认定材料办理难,监督管理有待加强,社会资助力量缺乏引导等问题。故应完善政策设计,健全义务教育"助学金"制度,增加高层政府财政投入,建立学生资助储备金;在实施过程中,增添人文关怀,加强经费监督管理,有效引导社会助学力量。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逐年增加,高校的扶贫助学工作任务也越来越重。现今,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保障;各高校广开渠道筹措资金,建立"奖、贷、勤、助、补"多元化资助体系,以帮助贫困大学生克服经济上的困难。一、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意义及现状在我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始终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努力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已成为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