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诸多属性中最刚性的属性,也是记者要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然而,随着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在大力提倡市场化和媒体产业化的今天,媒体之间竞争日益加剧,媒体之间竞争独家报道、竞争信息量、竞争社会影响,一些媒体为了扩大影响力,偏离新闻规律和基本原则,急功近利,以虚假新闻、猜测新闻、片面新闻等吸引读者眼球。虚假不实报道屡有出现,甚至呈愈演愈烈之势,严重损害了媒体的社会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新闻作品需要处理好新闻与宣传之间的关系,两者关系处理得好,既能充分展示事实的新闻价值,又能实现良好的社会效果,反之,不但收不到良好的社会效果。而且有时还会出现负面效果,比如一些正面典型报道得不到受众认可,甚至使其产生怀疑和反感,原因往往就是没有处理好新闻与宣传的关系。中国新闻奖是中国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其许多获奖作品可谓新闻与宣传有机结合的上乘之作,笔者现借取一些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谈如何处理好新闻与宣传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中央和地方的一些新闻单位,对乡与乡之间、县与县之间、地市与地市之间、省与省之间特别是几个省之间的接壤地区的报道多起来了。这类新闻可以称之为“边区新闻”,是新闻百花园中的一朵带露的新花。  相似文献   

4.
对反转新闻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采访的深入,初始的新闻报道所呈现的事实被后续报道颠覆,这种现象被称作反转新闻。学界将反转新闻界定为某些报道,认为这些报道是虚假、失实的,具有危害新闻真实和媒体公信力、有损公众知情权和社会秩序的消极影响。事实上,反转新闻是后续报道对先前报道进行事实更正、补充的过程,从整个过程来看,反转新闻并非有害而无利,其积极意义体现在以下三方面:推动新闻理念由结果真实转向过程真实、促使新闻生产更加透明化、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相似文献   

5.
现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已与经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于是,作为反映社会真实的新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把社会新闻与经济新闻结合起来写的新文种,有人称之为社会经济新闻。社会经济新闻以辩证地分析,帮助读者了解某种经济现象,或某一经济领域的形势、成就与问题,而不再是过去那种单纯的“成就报道”或“批评报道”。  相似文献   

6.
贺杰 《东南传播》2016,(5):151-153
在近些年的媒体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在新闻报道与人文关怀之间的两难之境。新闻真实与新闻伦理二者之间是矛盾冲突还是可以平衡取舍,是值得新闻人深思与探讨的问题。本文研究的是媒体报道中的新闻伦理问题。某些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干预性报道导致影响司法判决和事件进程,某些对弱势群体的报道以及灾难报道反而给被采访对象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完善的新闻伦理观,以期在新闻真实与新闻伦理之间寻求最大的利益平衡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一特殊环境之下,新闻专业主义所倡导的客观报道与公共新闻所提倡的社会服务责任之间存在着一定矛盾。本文简要分析如何在具体国情下把握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寻找公共新闻中的新闻专业主义与公共服务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8.
一、社会新闻的兴起社会新闻是用以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的一种新闻体裁。对于社会新闻的定义,学者们给出了许多不同的解释。如刘志筠:“社会新闻反映的是除了政治、经济以外的那部分社会生活、社会秩序、社会风尚、社会问题、社会现象,以致一些影响到社会的自然灾害、影响个人生命财产的事故等”;赵超构:“社会新闻是以个人的品德行为为重点及具有社会教育意义的新闻”;钟沛璋:“是社会主义时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不论怎么定义,社会新闻的报道范围越来越广,跟老百姓的接触也越来越密切。  相似文献   

9.
和潴社会建设离不开尊老爱幼的社会公德,也少不了扶贫济困一类的义举。报道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社会各界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持和帮助,是新闻界和新闻从业人员的一件常事。然而,送钱送物、关心慰问这类助民利民好事的报道,对于新闻单位和新闻从业人员来说也是一件难做的工作,我们的报道搞得不好反而会帮倒忙,会成为援助者与受助者、政府与弱势群体之间的一道新隔阂。  相似文献   

10.
建设性新闻理念起源于西方,并助推欧美新闻观发生重要变革。这一理念传入中国后,与我国新闻报道的建设性融合,形成中国化的建设性新闻理念。近年来,各地新闻媒体通过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报道工作,积极践行建设性新闻理念,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基于宁波民生e点通栏目在正面宣传、舆论监督报道领域的建树,谈谈建设性新闻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1.
刘婷婷 《新闻窗》2012,(1):37-38
社会新闻含义相当广泛,主要是指关于民生方面的社会问题、社会事件、社会风貌、社会生活方面等进行报道,在题材和内容上更为贴切老百姓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联系,而在报道手法上,社会新闻的报道方式可以更活跃。社会新闻跟政治新闻、军事新闻、经济新闻、文化新闻、科技新闻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广泛社会性、生动趣味性和人情冷暖性。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视社会新闻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它不仅以其贴近生活、时效性强、反应迅速、观点新颖给电视新闻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报道热点已成为一种新闻现象。对这种现象如何认识?怎样才能搞好热点报道?这是我们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一、热点新闻产生的大背景当前,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各个阶层、各种社会集团的利益都处在不断的调整变化之中,在这调整变化过程中必然出现一些引人注目,特别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一些政治、经济事件和社会问题,这些都是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1987年中国的深度报道为研究对象,从主题、文本、报道思维等角度总结了当年深度报道的主要特征,进而考察作为内部因素的职业意识与作为外部因素的社会环境对新闻生产的复杂影响.文章以媒介社会学为研究视角,采用个案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在对"深度报道年"特征及动因进行描述的基础上,试图揭示职业意识、新闻生产与社会环境之间相瓦影响、复杂交错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1987年中国的深度报道为研究对象,从主题、文本、报道思维等角度总结了当年深度报道的主要特征,进而考察作为内部因素的职业意识与作为外部因素的社会环境对新闻生产的复杂影响.文章以媒介社会学为研究视角,采用个案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在对"深度报道年"特征及动因进行描述的基础上,试图揭示职业意识、新闻生产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复杂交错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公共新闻     
《新闻与写作》2006,(11):11-11
“公共新闻”是1990年前后在美国提出、在近10多年中引发很多争议,并且也激发美国新闻界作出一系列探索性新闻实践的新理论。“公共新闻之父”纽约大学杰伊·罗森这样讲述“公共新闻”“:新闻记者不应该仅是报道新闻,他的工作还应该包括这样的一些内容:致力于提高公众在获得新闻信息基础上的行动能力,关注公众之间的对话和交流的质量,帮助人们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告诉社会大众如何去应对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让他们去阅读或观看这些问题。”“公共新闻”一经提出,很快被澳大利亚等国的新闻媒介引进,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推行开来。把“公…  相似文献   

16.
在关于青少年的新闻报道中,新闻侵权、煽情报道、伦理错位等现象屡见不鲜,本文以一些关于青少年的新闻报道为例,探讨青少年报道中的伦理问题,同时探索青少年报道中的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17.
刘珺  邱建明 《新闻前哨》2002,(12):10-11
随着新闻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些报纸盲目追求“卖点”,导致新闻炒作之风愈演愈烈,还美其名曰“策划”。对此,有必要溯本清源,从理论上弄清楚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炒作的区别。一、新闻报道策划的本质和特征新闻报道策划就是新闻工作者根据媒介的新闻传播宗旨与原则,对报道的内容与形式加以选择,并通过对新闻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对报道过程的组织控制,以获得最佳报道效果的过程。新闻报道策划能够确保新闻报道主题鲜明,导向正确,并有助于组织最佳采访方案,确定最佳报道形式。新闻策划的第一个特征,是创新性。新闻策划之所以在90年代…  相似文献   

18.
在目前许多媒体的内容结构设置中,科技报道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没有专职的科技记者,没有固定的版面、栏目,一些重大科技新闻、科技信息得不到充分的报道。科技新闻跟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等有着较大的不同,主要是一般读者难懂。但科技新闻与其他的新闻也有共同的属性,就是可读性。所以,科技报道就要突出"翻译"和解释作用,把高科技从象牙塔拉回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19.
娱乐新闻作为报纸新闻的一种重要形式,以其报道灵活、形式多样、富有趣味性和可读性的特点,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受到越来越多读者们的关注。但当今一些媒体和记者为了追求一时的刺激,一味迎合市场,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一些虚假、庸俗化以及不负责任的报道堂而皇之地登上娱乐版面,不仅大大降低了娱乐新闻以及媒体的信用度,而且造成了许多负面的社会影响。因此,在采写娱乐新闻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如何客观、全面、真实地进行新闻报道,进而利用娱乐新闻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大众文化时代赋予其的重要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0.
尹长东 《新闻窗》2006,(5):34-35
当前都市类报纸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其中对时政新闻的报道已经成为各家报纸的必争之地。然而,时政新闻大多属同一新闻源,得到的原料一样,想要做出各具特色的报道并非易事。而且,时政报道不比社会新闻,稍稍把握不当,就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要想让时政报道既出彩,又不出格,这对大都还年轻的都市类报纸记者而言,可算是个难题。不过,问题总有解决的办法。笔者认为,善用一些方法,都市类报纸的记者其实也能把时政新闻做漂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