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04年2月—1905年8月,日本与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以中国东北为主战场进行了长期的厮杀,结果是日本打败俄国,在美国的调停下,双方签订《朴茨茅斯和约》。这场战争是一场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战争,对日本、俄国、中国、朝鲜以及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对日本的影响1.使日本获得了更多的侵略特权通过《朴茨茅斯和约》日本从中国取得辽东半岛;从俄国取得库页岛南部;还取得对朝鲜的独占权。至此,日本夺取了相当于本土面积76%的殖民地,为日本以后完全霸占朝鲜和在中国东北实行殖民扩张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课本第98页:《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一节中,将俄国同英法相提并论,共同称为资本主义列强,欠妥。因为,俄国在欧洲的扩张主要在18世纪;在中亚扩张开始于19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才吞并该地区。对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占领则是通过1858年《中俄爱珲条约》和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课本第100页“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争夺”一目中的克里米亚战争时间则是1853年至1856年初。由此可见,俄国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主要在1861年前。而1861年农奴制改革之前,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课本第83页“俄国1861年改革”第一、第…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新崛起的美国为了扩张在中国东北的势力与日俄展开了激烈的争夺。通过剖析20世纪初美国在中国东北的经济扩张计划及列强间的矛盾,总结美国扩张计划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1904--1905年间,日本、俄国为争夺对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控制权,在中国东北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战争——日俄战争。  相似文献   

5.
1911年沈阳国际防疫会议目的是为了解决当时正在东北肆虐的鼠疫问题,然而它却变成了美、日、俄三国在东北获取更多权益的争夺和中国为了防止东北权益进一步沦丧的一场政治斗争.日俄两国企图借机瓜分东北,美国出于自身的经济利益,客观上支持了中国.  相似文献   

6.
日本大陆政策、俄国远东政策与中国东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北地区南接朝鲜,北临俄国,东南与日本隔海相望,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历来是远东矛盾的焦点。19世纪中期以来,日俄两国围绕大陆政策与远东政策在此展开日益激烈的争夺:随着西伯利亚铁路的修建,俄国施行一系列进攻性的政策、方针,致使双方矛盾急剧升级,为争夺中国东北最终走向战争。战后,出于各自侵略利益考虑,日俄由对抗走向勾结,共同瓜分中国东北。  相似文献   

7.
课本第100页“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争夺”一目中有这样一段话:“19世纪中期,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欧洲霸权,资本主义列强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导致了一些局部性的国际战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克里米亚战争。”在这里不论是在题目中,或是在正文叙述中,都把克里米亚战争定性为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争夺,甚至在第98页这一节的题目就是“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这是非常不合适的。略微懂得历史的人就会清楚,克里米亚战争时俄国是一个封建大帝国,根本不能算资本主义国家。正是克里米亚战争暴露了俄国农奴制的腐败,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推…  相似文献   

8.
“门户开放”政策(1899~1949年),是美国为分享侵略权益,争夺中国市场而提出的侵华政策. 19世纪末,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美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向海外扩张,中国潜在的市场令他们垂涎欲滴.但在西方列强和日本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之际,美国正忙于同西班牙争夺古巴和菲律宾,一时无力兼顾对中国的争夺.打败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美国立即把其注意力转向中国,此时中国几乎被其他列强瓜分殆尽.美国军事力量相对薄弱,也无力同欧洲列强争夺中国.在这种形势下,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其他列强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相似文献   

9.
[重点难点解析]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历史背景 1.民族危机加深:《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争夺加剧,日本通过日俄战争打败俄国,将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东北地区。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直接干  相似文献   

10.
1904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日本军国主义与沙俄帝国主义为争夺中国东北与朝鲜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这场战争主要在满洲及其临海进行,但西方列强要求清政府保持中立。清政府宣布“局外中立”并请求列强予以保护。但是就中国而言,日俄战争决不是一场局外战争。它的引发、战场及其最终解决,都与中国休戚相关,为什么清政府会采用这一政策?本文拟从国内外两方面具体考察这一政策出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日俄战争是日本与俄国争夺中国东北的一场决战。在综合国力不及俄国的情况下。日本依靠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大力发展军事力量,进行了充分的备战,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营造出明显的战略优势,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2.
第一节帝国主义对天津经济加紧侵略和日寇对天津农业的摧残一、帝国主义加紧对天津的经济侵略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不能不使帝国主义者加紧压迫作为主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殖民地和附属国”,特别是在世界市场已被帝国主义列强分割的情况下,中国便成为帝国主义通过大力倾销和疯狂掠夺来转嫁经济危机的理想场所。争夺最为激烈的要算是日本和美国,各自都想把中国攫为己有。甲午战争后,日本势力已侵入中国,它又乘西方列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无暇东顾和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机会,于1931年9月18日武力占领中国东北、随后向华北、华东地区扩张,妄图独占中国。  相似文献   

13.
1905年9月《朴次茅斯和约》的签订,标志着日俄战争的结束。通过这场为时一年又七个月的帝国主义分赃战争,日本不仅攫得了对朝鲜的实际控制权,而且夺得库页岛南部,并把中国东北南部地区纳入势力范围。战争改变了列强在远东的格局,日本同沙俄这两个军事封建的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关系,也由战争一变而为四次缔结协约,在列强瓜分远东势力范围的争斗中,它们既相互争夺,更相互勾结。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基本上都有割让土地的内容。可是,《辛丑条约》却一反常规,居然没有割让土地的内容,其原因除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给列强以沉重的打击外,列强之间意见不一,矛盾重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镇压义和团运动的过程中,列强之间既相互勾结,又彼此争夺。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以后,列强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并空前激化。其间主要矛盾有俄日矛盾、英俄矛盾、英法矛盾、美国和其他列强之间的矛盾,其中英、俄、美、日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俄国在列强瓜分中国的角逐中表现最为积极。1895年三国干涉还辽成功,日本…  相似文献   

15.
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不仅是日俄两国内外政策发展的结果,而且与列强在远东的角逐密切相关.日本挑起这次战争,得到1902年第一次英日同盟的有力支持.一日本在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获胜后,资本主义迅速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军国主义者大肆鼓吹应由日本充当"东洋之盟主".日本与沙俄在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问题  相似文献   

16.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东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疯狂侵略中国的边疆和邻国,企图并吞朝鲜、越南等国,并且进一步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中国的边疆出现了新危机。这个时期,由帝国主义各国对中国边疆地区的侵略而发生的事件主要有以下几起: 一、美日侵台和台湾人民的坚决抵抗一八七一年十二月,琉球国宫古岛的两艘船在归途中遇到飓风,飘至台湾南部高山族聚居的牡丹社地方。上岸后,渔民和当地居民发生冲突,一些人在冲突中死亡。琉球是一个群岛组成的国家,位于台湾省东北方。自明朝洪武五年(公元一三七二年)以来,琉球国一直和中国保持着“宗藩关系”。琉球人和台湾人之间发生矛盾,日本根本无权过问。然而,在美国支持下,日本却利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此为借口,侵占琉球,并进一步发起侵略台湾的战争。  相似文献   

17.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战争以俄军的失败而结束。双方于1905年9月5日在美国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主要内容包括:俄国将从中国取得的旅顺和大连的租借权让给日本,将长春到旅顺口之间的铁路及其支线的权利让给日本,并重新划分了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18.
远东是西方国家开始向东扩张时对最东部北区的通称.长期受列强的争夺.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由此在远东地区引起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国际性危机.本文从发生在抗战前期的“天津事件”阐述了英国的远东政策(主要是对中国、日本两国的政策),从而对评价中国的抗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远东是西方国家开始向东扩张时对最东部北区的通称.长期受列强的争夺.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由此在远东地区引起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国际性危机,本文从发生在抗战前期的“天津事件”阐述了英国的远东政策(主要是对中国.日本两国的政策),从而对评价中国的抗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一场日俄争夺中国东北地区权利的帝国主义战争,它以俄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这场战争对中国和日本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