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在花:据报道,从今年起成都建“新优质学校”缓解“择校热”。这不仅有利于打破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局面,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且也能抚平长期以来萦绕在人们心头的“择校热”之痛。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择校热”之风依然盛行,甚至个别地方愈演愈烈,此举措为推进教育公平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2.
潘磊 《江苏教育》2014,(9):59-61
说到底,"择校热"主要原因在于教育发展不均衡。要解决"择校热"问题,必须走教育均衡发展之路。近几年来,我校为做好相关学校的均衡发展工作,根据省市教育部门出台的有关政策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走出谋求均衡发展的"四部曲"。  相似文献   

3.
《云南教育》2014,(8):20-21
玉溪市红塔区自2011年探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区化建设以来,加强学区化建设,逐步实现了城乡教育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不断缩小了校际、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在缓解“择校热”、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4.
郭会桥 《成才之路》2010,(6):I0011-I0011
由优质小学或初中牵头.设立试验“学区”。通过学区内教育资源共享、师资交流等方式.打破学校间的“围墙”,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各校均衡发展.遏制“择校热”。  相似文献   

5.
<正>说到底,"择校热"主要原因在于教育发展不均衡。要解决"择校热"问题,必须走教育均衡发展之路。近几年来,我校为做好相关学校的均衡发展工作,根据省市教育部门出台的有关政策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走出谋求均衡发展的"四部曲"。  相似文献   

6.
新闻背景 为了遏制“择校热”,推动教育公平,江苏日前公布“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意见稿”,其中规定:“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城乡教师资源,建立本行政区域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满六年的,应当流动。”教师流动“一刀切”可不可行,能不能有效遏制“择校热”,公众对此看法不一。  相似文献   

7.
城乡教育有差别,要均衡,不应是“削峰填谷”,而应既“垒峰”又“填谷”。北碚教育的均衡发展,难点在“乡”。北碚教育人用一种特有的睿智,以“城”为基,以“乡”为翼,城乡共同推动北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统筹农村教育发展,激活农村学校活力,是北碚区教委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并提出要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了进一步推动延安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缓解“择校热”和“大班额”现象,使每名适龄儿童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2013年延安  相似文献   

9.
一段时间以来,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和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其重要原因是城市和农村的学校发展差距较大,城乡优质教育的需求与供给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随之而来的择校热、择校风的背后,便是人们对教育缺乏公平的不满。  相似文献   

10.
周顺焕 《贵州教育》2011,(22):6+19-6,19
随义务教育的普及,使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在我州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择校热”。择校就是择教师,它实际上是优质教育资源供需矛盾的反映,其根源在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如果我州基础教育城乡均衡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就可从根本上铲除“择校热”滋生的温床。就此问题笔者在此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1.
2009年2月25日。我省召开2009年度教育工作会,决定从当年起实施“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以此从根本上破除择校热这一顽症,预计用7年时间,到2015年全省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已经实施了一年,效果也在逐渐显现。今年起.我们新增了“追踪教育均衡”栏目,报道全省各地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希望给读者朋友了解全省基础教育的新进展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2.
熊丙奇 《上海教育》2014,(10):70-70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但是落实《义务教育法》,保障每个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促进基础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众所周知,我国基础教育存在严重的不均衡发展问题,地区之间、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之间,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存在很大的差别,这直接导致屡禁不止的“择校热”,政府部门虽然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各类学校招生,采取“就近入学原则”,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与入学挂钩的选拔考试或测试,但现实中,  相似文献   

13.
"择校热"引发的教育不均衡现象存在已久,如何让择校、择班、择师热逐渐降温,只有"均衡编班",才能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才能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校风学风建设积极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是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义务教育的本质要求,更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长治市城区教育局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建设"四宜"城区的战略目标,本着"安全第一、质量为本、内涵发展"的工作思路,面对义务教育发展存在的校与校之间办学条件,特别是硬件设施、装备水平差距较大;师资水平,尤其是专任教师配备、教师学历层次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学校规模相差较大,“大班额”“择校热”与生源不足现象共存等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发扬亮剑精神,结合城区实际,2012年,在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片区互动联合体的均衡办学新模式,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最优质的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决定舰队速度的不是里面航速最快的船,而是最慢的船”。在全社会都在倡导教育均衡,呼吁教育公平的大形势下,这句话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择校热使人们过于关注那些发展速度飞快的强校、名校,而无形中忽略了艰难前行的薄弱校、边缘校,不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教育》2010,(3):24-24
2006年邯郸市为了改变义务教育。超大班”和小班并存局面和择校热等不均衡教育现象,向社会承诺:“3年内实现城区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打造无择校城市!”2007年至2009年,主城区中小学择校生分别减少2500人、3400人和3900人,基本实现无择校。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由于教育的不均衡发展,使优质教育资源成为教育需求者争相抢夺的“焦点”,于是,大班额的现象日益突出。七八十人的班级成为优质学校普遍的现象,有的学校一个班甚至高达九十近百人。教育行政部门尽管采取了强硬措施扼制这种现象的蔓延,但是,对面“择校热”疯狂强劲的势头,依然显得势单力薄。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一种单一、机械的模式化教育。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择校热"得不到有效治理,演变成一种社会问题,各界都把它归因为择校背后的利益链——政府、学校及其家长或学生之间的利益关系。要实现择校热背景下的政府、学校、家长的互利共赢,需梳理教育产权制度下的利益主体及其关系;分析择校热背后的教育产权制困境;建立政府、学校、家长三方制衡的正和博弈的产权制度。切实维护受教育者的权益,推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和经费投入上的差距等原因,农村教育与城镇出现了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硬件设施上,更反映在师资力量上,导致了农村学生进城读书热、择校热以及城市学校大班额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教育均衡、公平发展。鉴于此,近年来各地根据实际,纷纷推出相关制度和政策,把城镇教师支援农村学校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积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视点关注     
《河北教育》2007,(3):11-11
“一号提案”推动名师流动省教育厅去年出台多项政策均衡教育资源配置,资源不均导致择校热,教育“贫富分化”加剧,政府投入要“有偏有向”,校长轮岗缩小学校差距。[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