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的金融自由化始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自由化进程加速,90年代后期基本完成了金融自由化的全过程,建立了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日本金融自由化的主要改革举措是:20世纪70年代改革国债发行方法,培育国债市场以及促进短期金融市场的发展;80年代实现了国内金融市场自由化和境外日元自由化;90年代后期进行了爆炸式金融改革,体现在建立自由金融市场、完善市场规则、改革金融行政方法等方面。在金融自由化改革期间,中央银行采取多种金融政策手段,有力推进了金融自由化目标的完成。我国正处于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应借鉴日本的宝贵经验,推动我国金融自由化改革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与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日本教育改革参照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恢复时期着重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经济高速增长和低速增长时期,以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对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进行改革,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向国际化发展,强调教育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战后日本高等教育发展进行了阶段划分,并对不同阶段的典型特征进行了概括。认为战后日本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典型特征在1952年以前,主要表现为“民主化”,在1952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表现为“大众化”,此后则主要表现为“自由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战后日本高等教育发展进行了阶段划分,并对不同阶段的典型特征进行了概括。认为战后日本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典型特征在1952年以前,主要表现为“民主化”,在1952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表现为“大众化”,此后则主要表现为“自由化”。  相似文献   

5.
近十几年来,台湾金融管理部门为适应岛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贯彻台湾当局“经济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之既定方针,致力推动金融的“国际化”。已取得较大的进展与成效。近几年台湾外汇储备稳定增长和金融实力不断增强,这表明台湾已实行金融“国际化”。本文将分析台湾推行金融“国际化”的措施、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6.
这本书是由我所日本教育研究室梁忠义撰写的专著。作者试图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科学地分析教育的本质和正确地剖析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一般进程。分析了战后日本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其内容是:战后日本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战后日本国民经济计划中的教育政策和计划;战后日本教育与“经济高度增长”;战后日本  相似文献   

7.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较长时间内推行着统治经济,战后实施了“道奇路线”,对价格、物资、财政、金融、外贸等管理体制和经济管理组织机构进行了全面的改革,踏上了现代市场经济的道路。在新体制下,企业成为经济运行的主体,可以自由从事投资、生产、定价、销售等各种经营活动,并且实现了企业组织股份化;市场机制对配置各种资源起着基础作用,市场体系健全,经济交往国际化;政府对经济运行实行间接调控,经济生活法制化。然而,日本经济体制模式除了具备这些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一些显著的本国特色。  相似文献   

8.
贸易立国战略是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法宝,对解决日本资源能源贫乏和国内市场狭小的问题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本文以贸易自由化为主线,分析了战后日本贸易政策的演变,以及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日本出口、进口以及贸易差额的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9.
日本金融体制是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的双元结构。这既有历史的原因,更由于低利率、扩大存软和贷款的竞争、投资引导的高速增长政策、金融非国际化所致。超额借贷,企业内部资金比例很低,商业银行负储蓄而向日本银行借资填补,等等,这种超借贷促进了经济高速发展;但带来了结构失衡、消费品涨价、紧缩不灵的弊端。作者在第三部分论述了随着70年代的低速增长,直接融资上升:(1)国债增加;(2)金融自由化;(3)企业尽量增加自有资本;(4)利率自由化;(5)有价证券投资增加。  相似文献   

10.
金融体系的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导致的金融风险将会直接威胁到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成为金融安全的“杀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是金融企业健康经营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保证金融体系稳定可靠的基础.本文从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阐述内审制度现存的问题,探讨强化金融行业内部审计、防范金融体系重大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无论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都存在缺陷.金融体系建设是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相互推动演变的动态过程.金融体系的建设应该以提高金融效率为目标.我国金融体系的建设处在由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过渡的中间阶段,应该以完善资本市场和实现商业银行的现代化转型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从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起,到一九五二年四月美日旧金山片面媾和条约生效止,日本处于美国的单独占领之下,这一时期,美国向日本提供了大量援助,对日本强制实施了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使日本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如果离开了战后民主改革,就谈不上日本的“战后体制”,也谈不上战后经济的发展。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战争不仅给被侵略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样也给本民族造成了巨大浩劫,战败使日本经济陷入瘫痪状态,  相似文献   

13.
二战期间,以武力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把日本引向不归路,惨败的日本战后在保守派首相吉田茂的率领下,自主选择了“日美基轴和经济外交”战略,在亚太经济政策上主张:追随和依靠美国,以美日同盟为基轴,复兴日本经济;以“战争赔偿”重新进入东南亚市场;服从美国冷战战略,对中国实行“政经分离”原则,维持以贸易为主的事实上的关系。吉田茂的亚太经济政策为日本经济在战后十年的迅速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基础,但过分依赖美国,使日本不得不面对“半独立”、“半媾和”等日美关系问题,也延缓了对苏、中、东南亚政策问题解决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美国、德国、日本三个发达国家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发达国家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共性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从法律支持、合作金融体制、组织体系、完善监管四个方面进一步推动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的侵略政策以经济侵略为主。为推行其经济政策,首先着手操纵东北的金融领域。通过在我国东北发行货币、投击倒把、垄断汇兑及金融资本输出等种种手段,扰乱东北金融市场,破坏东北的金融秩序,欲挤垮东北的金融体系以取而代之。到“九·一八”事变前,尽管这一目的没能得以完全实现,但也确使东北的金融体系遭到重创。  相似文献   

16.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促成了以金融自由化为主轴的金融逆转,并推动了以投资者保护为基调的公司治理改革。伴随着这场全球范围内的金融革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改革开始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潮流和趋势。随着中国的WTO进入,中国经济将更快地融入到开放的世界金融体系中。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必将推动我国会计改革的国际化进程。为了应对会计改革的全球化趋势,会计教育也应该进行以全球化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本文从会计国际化改革的角度和背景讨论了会计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内容。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经济中,金融体系对资源配置而言至关重要。在金融发展理论中,根据银行和资本市场在金融体系中的相对重要性,将金融体系划分为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和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通过对不同国家金融体系的比较,分析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和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功能差异。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目前我国应当构建银行与资本市场协同发展的金融体系,但在经济转型时期仍应坚持以银行为主导,即发挥银行在资源配置、公司治理等方面的主导作用,逐步取消银行持有非金融企业股份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从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建立现代教育体系起,日本战前的中等教育和战后的高中教育先后实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再由大众化向普及化的过渡。在这一阶段性发展过程中,日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因素对其不同历史时期高中教育(或“中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这主要表现为:经济因素在其中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政治因素和文化传统在其中有效地起到了制衡作用。  相似文献   

19.
日本面向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自由化政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和天野郁夫的相关分析出发 ,概括地阐述了自由化既是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个前提 ,也是它的必然要求。在此基础上 ,本文对战后日本高等教育表现在高校与政府关系上的“不自由”进行了简要的回顾 ,并对近年日本高等教育改革中自由化的三个重要表现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0.
日本高等专门学校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战后日本高等教育机构另一轨的“高等专门学校”制度已步入“不惑之年”。探究作为战后日本高等技术教育制度奠基的高等专门学校制度的创建、变革、趋向,期盼在归纳总结40年来日本以高等专门学校为主轴的高等技术教育发展轨迹的同时,为构建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体系提供若干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