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由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象棋布局陷阱108招》已与广大象棋爱好者见面了。这是象棋大师尚威的又一力作。此书已被北方棋艺函授班选作教材。与《特级大师攻防战术》、《特级大师残局致胜》成为每个高级班学员所必须攻读的课本。在众多的象棋书  相似文献   

2.
由《北斗棋苑》、《宝岛象棋》联合出版的《象棋名流精华》已与海内外象棋爱好者见面。本书是高级教练、象棋大师江苏言穆江的力作。也是继《胡荣华飞相百局》(胡荣华著)之后海外版的又一名著。该谱在前言中介绍:“本书,梅雪争春探讨桔秘,炮马对峙同赏象趣,评述介绍当代名手的实战精华局例,内容包括弃子、  相似文献   

3.
由上海著名棋手葛维浦编著的《象棋布局飞刀》一书,近日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是继《象棋入门指南》、《象棋战术举要》等书之后的又一力作。象棋布局“飞刀”是指棋手在比赛中使用的新型阵式。它具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特点。常言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而布局“飞刀”即似暗箭,常令对手防不胜防。它是棋手们在比赛中克敌制胜的锐利武器。  相似文献   

4.
最近,棋坛名宿屠景明先生编著的《象棋名局赏析辞典》(第一辑)已由上海辞典出版社出版。这是一套鉴赏、评析历史象棋名局的工具书。现在出版的第一辑,遴选1956年至1989年历届(共24届),全国象棋个人赛的精彩赛局100局,包活历届全国象棋赛的大部分冠亚军争夺战的对局和“最佳一盘棋”。编著者以夹叙夹议的方式,对棋局中的精彩部份作了深入浅出的评析,在评析的同时,  相似文献   

5.
由象棋特级大师、《北方棋艺》主编王嘉良和象棋大师、《棋友》主编孟立国编著的《象棋斗炮战》一书,将于11月由黑龙江棋院出版。为使读者先睹为快,特选介四局如下。  相似文献   

6.
《象棋实战技巧丛书》是辽宁象棋大师尚威的又一力作,现已由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丛书是由《象棋实用杀着》、《象棋谋子技巧》、《象棋解危谋算》三部书组成。象棋实战技巧是一个弈棋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也是困扰一些象棋爱好者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很多棋艺爱好者从布局打谱入手,经过一段努力往往是下起来得心应手,布局大占先手。接下来是越走先手越小,甚至和也和不下来。表现出中局棋力太差,这当然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如实战机会太少,与水平较高的棋手对弈的机会就更少了等等。但是应该说功夫没下到也是主要原因,换…  相似文献   

7.
中国象棋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历史悠久,魅力无穷,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集科学、文化、艺术、竞技于一体的智力体育项目。随着2008年首届世界智力运动会的成功举办,中国象棋得到了愈来愈多孩子家长的认可,各地象棋培训班风起云涌,焕发出勃勃生机。但同时也让我们担心,因为学习象棋绝非易事!加之各地象棋教练员水平不一,书店都是一些千篇一律的《象棋入门》,很难培养出出类拔萃的象棋人才。《棋艺》杂志想棋迷之所想,在新年第一期推出"象棋少儿教程"这一崭新的连载栏目,正如一场及时雨,为求知若渴的象棋学子们带来了福音!从本期开始,我将结合我的教学经验,从开局、中局、残局的基础知识入手,分门别类地加以讲解,希望能够对小棋手提高棋艺水平有所帮助,为中国象棋教育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本课要点:学习掌握开局尽快出动大子的基本原则。纯熟兵仕胜单士、兵仕和单士、双兵胜双士残局胜和技巧。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北斗》象棋研究会为庆祝成立11周年,举办了会庆活动象棋表演赛,特邀请我国三位象棋名家前往。他们是:广州杨官璘、南京言穆江和北京徐家亮。他们的三场精彩表演受到了狮城棋艺爱好者的热烈欢迎。首场正值新加坡全国象棋赛闭幕颁奖,由新  相似文献   

9.
《棋艺(象棋版)》2009,(1):46-47
中国象棋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历史悠久,魅力无穷,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集科学、文化、艺术、竞技于一体的智力体育项目。随着2008年首届世界智力运动会的成功举办,中国象棋得到了愈来愈多孩子家长的认可,各地象棋培训班风起云涌,焕发出勃勃生机。但同时也让我们担心,因为学习象棋绝非易事!加之各地象棋教练员水平不一,书店都是一些千篇一律的《象棋入门》,很难培养出出类拨萃的象棋人才。  相似文献   

10.
由象棋大师孟立国和孙志伟合著的《象棋概论》第一集五九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平炮兑车一书现已脱稿,将于明年在成都棋苑出版。全书分四章:一、炮打中卒,二、肋车捉炮,三、炮打边卒,四、双车过河,约十万多字。这里选登点滴,供读者先睹为快。  相似文献   

11.
我年少时,曾经一度爱下《斗兽棋》。后来,《斗兽棋》被颠覆了,这是象棋的魅力!我总觉得象棋凝聚着我们华夏民族太多的智慧与文化,一旦喜欢上,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二哥用两角钱买来了一副象棋,是广西梧州产的,棋子是木质圆形的,棋纸上划有红格子,两边的炮位上还画有炮垒的图案。我们兄弟俩常常摆棋厮杀,日子久了,棋子还在,那棋纸则慢慢破掉了。  相似文献   

12.
象棋之美     
最近拜读言穆江大师的新作《象棋实战新得》,感触颇多。言先生上世纪征战棋坛,佳局不断,《狮岛棋风》、《象棋攻防新战术》相继问世,深受棋友喜爱。同一人,在人生不同的时期,对于棋局的理解随着时间推移与现代象棋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从象棋的纵向上讲,精益求精;从横向上讲,开阔视野。象棋有思维之美,棋手间的思维对弈,象棋的深度可以让一个棋手通过不断刻苦钻研,更上一层楼。但是人  相似文献   

13.
余琦  张文江 《收藏》2008,(4):100-103
象棋起源很早,在宋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始盛行,这与象棋规则趋于成熟和定型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司马光撰《七国象戏》,晁补之著有《广象戏图序》,这些专著对宋代象棋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由国际象棋大师、“双枪将”李中健著,象棋大师王嘉良校阅的《象棋精巧实用残局》已由黑龙江省棋社出版。该书作者以其创拟的棋局为例,独具一格的阐述了象棋残局的战理,计分弃子,停  相似文献   

15.
由著名象棋国际大师刘殿中与象棋教练齐津安合著的“象棋致胜法宝丛书”,最近已由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丛书之一的《象棋致胜韬略》一书的面世无疑为广大象棋爱好者找到了战胜对手的法宝,该书分为象棋与韬略、象棋整体战略、象棋优势韬略、象棋均势韬略、象棋对攻韬略等五章,将150局典型的名手战例,从谋略的角度予以阐释。此书对于象棋爱好者结合兵法韬略知识,促进棋艺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本刊选载其中部分内容以飨读一b者。  相似文献   

16.
象棋一词,最早见于《楚辞·招魂篇》,后在刘向《说苑》和蔡邕《弹棋赋》中连续出现。然而,从地下发掘的有关文物证明,我国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的象棋形制及步法,均与今日象棋形制有较大差异,说明它尚处在幼年时期。从南北朝起我国象棋进行了一次革新。革新后的象棋又名“象戏”。从遗存的文物证明,唐代象棋局的形制,与今日的国际象棋局完全一样,只  相似文献   

17.
首届“三环宇宙杯”象棋论坛征文赛为了发展象棋文化,迎合网络象棋论坛才子佳女们翩翩文采,庆祝宇宙联盟成立4周年(2001年11月始建于联众),宇宙帮派和《棋艺》编辑部决定举办论坛征文大赛。由吴建强先生赞助的高奖金2006年弈天个人赛(元旦前后开赛)结束后,年底出一册宇宙专刊,凡获得征文优秀奖以上的作品将收录其中,并赠送给作者和朋友。截止时间:2005年10月20日至2005年12月20日。评分时间:2005年12月21日至2005年12月25日。颁奖时间:2005年12月26日至2005年12月31日。  相似文献   

18.
帮帮象棋     
在中国,谈到流行的智力竞技运动,人们都会提及“三棋一牌”,即围棋、象棋、国际象棋和桥牌。作为智力竞技的主管部门,中国棋院也是把工作重点放在这四项上,设有四个独立的业务部,而其它所有的智力竞技(游戏)都被统一归属到新组建的“综合开发部”进行管理。尽管如此,象棋在三棋中的地位却有点奇特,远不如它的两个兄弟围棋和国际象棋来得风光。在中国棋院,围棋和国际象棋都有长设的国家队,每年国内外的重大比赛络绎不绝。但象棋不然,代表象棋最高水平的特级大师都散落在各地棋院或体工队,只在有重大比赛时,他们才能见面。在象棋领导层中,也少有象棋界的代表,中国象棋协会主席由中国棋院院长王汝南兼任,而谁都知道王是围棋棋手出身,对象棋并不在行。没有国家队,没有自己的“代言人”,大赛又不多,象棋受到冷落也就不足为奇了。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任何竞技运动要想谋求自身发展,在纷繁迷乱的社会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除了自身的魅力,还要靠媒体的传播来吸引受众的眼球,进而得到企业的青睐和“输血”,象棋不过才开始介入这个循环的初级阶段。不久前曾有人问特级大师许银川,象棋与围棋的主要差别在哪?这位当今弈林第一高手的回答是:象棋缺少国际比赛。可以说这正是中国象棋特别是专业象棋难以解开的死结。  相似文献   

19.
12月10日,鹤岗市举办了2017年中小学象棋比赛,近五百名小棋手参加了比赛。本次比赛是一次鹤岗试点象棋进入中小学第一课堂必修课的成果检验,旨在加强广大中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能够对国粹象棋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实现象棋作为智力体育课的初级目标。通过此类活动学生以棋为媒,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也给小棋手们搭建一个施展技艺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由北京市西城区体委创办的《北京象棋》(双月刊)16开本32页,现已试刊,第一期于9月15日出版。该刊包括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每期有布局中局残局的理论研究、国内外名手对局评介、排局创作、古局新诠、棋史棋话、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