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专利商标局(下称美国局)于近日发布2010财年绩效和责任报告,对全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专利2010财年,美国局共受理509367件(2009财年为486499件)专利申请,比2009财年增加4.7%。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78649件,外观设计申请28559  相似文献   

2.
苹果公司日前通过了一项专利申请.该专利用于保护苹果的太阳能移动存储器技术。随着这一技术的发展,今后手机、电脑等装备均可实现太阳能供能。苹果的这一技术自2006年起就已提出专利申请.并得到了美国专利商标局的验证。为了保护自身的iPod Classic设计及其他苹果商标.苹果公司还将继续申请其他相关专利。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制度类似于本国优先权制度,已经实施了二十余年,它的存在是否有助于促进发明创造,提高专利质量?若是,则对我国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专利申请质量,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研究方法]使用美国USPTO专利数据库,首先考察美国临时专利申请案的特性,然后使用6个与专利质量相关的指标比较了主张临时专利申请案优先权的专利(PA)和未主张临时专利申请案优先权的专利(NPA)的质量差异,并运用Logistics模型分析哪一专利指标与PA的关联性最强。[研究结论]研究表明,2004-2018年间,美国临时专利申请案不但存在国别(地区)差异,而且技术领域也存在显著差异。PA和NPA在平均前引和后引次数、专利权利要求数量、专利家族规模以及审查持续时间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主张临时专利申请案优先权的专利确实具有更高的专利质量,且专利请求项数与PA的关联性最强。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专利申请费用变动前后低质量专利比例的变化情况,揭示两者之间存在的制约关系。依据美国1982年专利法修正案和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提供的专利申请费用变动时间表,选取了1982年和2005年两个费用上调和下调时间点来进行对比分析,将被引频次、专利寿命、是否申请PCT作为评定专利质量的关键指标,采用统计、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对专利数据进行分析。专利申请费用增加,以各指标来定义的低质量专利的比例平均下降了0.66%;反之,专利申请费用降低,低质量专利比例平均提高了4.4%。这一结果针对大企业来说,效果更为明显,两个时间点前后低质量专利比例分别平均下降和提高了1.23%、4.5%。  相似文献   

5.
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可供用户做的法律状态检索包括:通过查找专利交费情况确定专利是否提前失效,通过查找撤回的专利确定专利是否在授权或公布的同时被撤回,通过查找专利保护期延长的具体时间确定专利的最终失效日期,通过查找继续数据确定专利是否有继续申请、部分继续申请、分案申请等相关联的情报;通过查看专利权人的变化情况确定专利权是否经过转移,[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的十年中,美国专利商标局的专利申请数量突飞猛进。其中,申请数量和高复杂技术的专利申请都有大幅度提高。申请量增长,但审查员人数没有增加,这些导致了审查周期的延长。为了缩短审查周期,美国国会以及民众都要求要求转变审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美国专利商标局网上电子专利申请系统(EFS-Web)自2006年3月开通以来,成效显著。截至2007年4月底,通过该系统受理的专利申请已达70多万件。目前,每周以电子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在专利案件的申请或诉讼过程中.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及美国各级法院对《美国专利法》第101条规定的可专利主题评判方式出现多种不尽相同的解释。应该如何判断101条所规范的可专利主题.权利要求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才能落入101条规定的范畴,成为备受美国知识产权界争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评估一家公司的在美国的专利和专利申请拥有量时,人们通常会首先想到查找美国专利商标局的“授权专利数据库”和“申请公布数据库”。但是仅在这两个数据库的“专利权人”入口进行检索,得到的结果通常并不是该公司的实际专利拥有量,即检索中出现了文献的漏检。为何会漏检?这是因为,“授权专利数据库”和“申请公布数据库”的数据仅是最初的专利权人和申请人,而专利申请被公开后或专利授权以后,因发生专利权转让等事宜,专利权人可能会发生变更,此时这两个数据库的数据是不发生变化的,因此不能在这两个数据库中得出完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正在继续实施其于2007年3月颁布的"2007~2012战略计划"。为了实现"保护知识产权、改善专利和商标体系"的最终目标,美国专利商标局设定了3个战略目标以便指导其政策方针以及  相似文献   

11.
世界各国专利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了2006年《专利统计概要》,从美国专利商标局、日本特许厅、欧洲专利局提交的专利申请数量、三方专利强度(指三方专利数量除以GDP或总人口数)、专利的技术领域、专利申请人类型划分、专利的国际合作等几个方面,对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专利发展态势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这些专利数据反映了OECD成员国及部分非成员国创新活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2003年8月26日,美国专利商标局发布通告,宣布从2003年9月29日起启用专利和商标在线转让系统,从该日起,专利和商标持有人可以通过美国专利商标局官方网站www.uspto.gov在线提交转让申请。这一系统实际上又分为专利在线转让系统(EPAS)和商标在线转让系统(ETAS)两大子系统。ETAS主要解决企业商标和商誉的转让登记,而EPAS服务于专利权的转让登记。因此,全面了解和掌握EPAS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得窥ETAS的真面目。应时代之需EPAS的产生,得源于下列背景和条件。1.电子政务概念的提出以及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刺激和催化了EPAS的诞生。美国专利商标局于2000年10月启用在线  相似文献   

13.
在专利申请或诉讼过程中,美国法院和美国专利商标局对《美国专利法》第1 01条规定的可专利主题判断标准存在多种不同的解释。应该如何判断《美国专利法》第1 01条所规范的可专利主题,权利要求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才能落入该条规定的范畴,成为备受美国知识产权界争论的问题。本文以科米斯基案为例,寻找不同判断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可专利主题范围的认识中容易出现的误区予以澄清,为判断可专利主题提供更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据美国《密尔沃基新闻卫报》网站报道,在日前召开的美国生物产业组织(BIO)2010年度展会上,美国专利商标局局长大卫.卡波斯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均表示,专利申请积压问题将阻碍美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镭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3):43-43,247
黑龙江省2006年专利工作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出现了专利申请量继续增长、专利授权量大幅度增长、专利授权量占专利申请量比例明显提高、专利质量与增量同时提高甚至好于增量等另人满意的特点。与此同时,我们对实际存在的发明专利授权量与申请量比率增长缓慢、职务申请在专利授权量中比例下降、科研单位申请授权量继续下降等问题,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专利是技术产出的重要指标,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本文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年报公开的中国专利数据和世界知识产权局(WIP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开的世界专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反映我国专利的发展现状。近十年来我国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快速增长,申请本国专利的数量已远超其他国家保持世界领先;但申请国外专利方面与欧盟、美国、日本仍有较大差距,国内和国外专利授权率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发明专利授权量和有效存量仍有待提高,在PCT和三方专利申请上美国和日本仍遥遥领先。  相似文献   

17.
全球专利申请激增,专利国际申请费用成为专利申请人获得一国专利权必须考虑的成本,主要为价格成本和交易成本。各国政府根据专利国际申请的态势和本国的国情来制定专利申请价格,因地制宜调整专利国际申请所需的费用。同时,许多国家积极参与专利审查国际协作(专利审查高速路)之中,该合作模式本身并不需要支付使用费或仅仅支付少量费用,且能提高专利申请的授权率、减少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的次数、降低继续审查请求及申诉率等,从而降低专利申请至授权之间的交易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8.
国际专利申请也称PCT申请,是依据专利合作条约(PCT)而提出的专利中请,其过程分为国际阶段和国内阶段。  相似文献   

19.
从专利角度看英国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敏  刘彦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8):168-174
作为世界领先的科学知识产出国,从科学研究、工业流程到商业模式,英国具备从知识资产重要性不断上升中获得收益的有利地位。通过对英国的三方专利数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在美国专利商标局的专利申请量以及在中国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的专利数据统计,与同期世界主要国家的专利数据比对研究,观察分析英国近十年的专利产出与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2010年10月19日,美国专利商标局宣布将与纽约法学院专利创新中心(CPI)共同启动第二轮同行评议专利试行项目。该项目于2010年10月25日开始实施,内容在之前的试行项目基础上进行了扩展,所涉专利申请将从软件和商业方法领域扩展至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通信和语音识别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