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深圳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办法》实施一年后,新闻发言人履职状况到底如何?记者在发生重大事件时能否第一时间联系上各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南方日报》记者就此展开调查,发现大多数发言人在电话那头并非触手可及:政府方面,65%的新闻发言人电话无人接听。其中,市人居委和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的号码全是空号。党委方面,44%的新闻发言人电话无人接听。  相似文献   

2.
自2003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首期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以来,各地政府纷纷设立新闻发言人。政府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媒体是什么关系?是“对手”还是“伙伴”?怎样唱好“同台戏”?笔者结合南京的实际发表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3.
《新闻前哨》2006,(4):78-78
《中国青年报》刊登全国政协委员冯世良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发言说,新闻发言人不能成为“摆设”。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国已实行了4年,上至国务院各部委,下至市级政府各部门,都先后设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有了,但运转得并不好。很多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基本上是“三缄其口”,常常拒绝接受新闻媒体采访,主动举办新闻吹风会更少。某些部门对外公布的新闻发言人电话竟是空号,或无人接听。新闻发言人以这种方式回避新闻媒体,阻碍了公众与政府的联系与沟通,还暴露出相关部门拒绝媒体和社会监督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深圳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办法》实施一年后,新闻发言人履职状况到底如何?记者在发生重大事件时能否第一时间联系上各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南方日报》记者就此展开调查,发现大多数发言人在电话那头并非触手可及:政府方面,  相似文献   

5.
《新闻窗》2005,(5):14-14
为进一步完善我省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提高我省新闻发言人整体水平,8月8日至12日,国务院新闻办、省委宣传部和省政府新闻办联合举办了贵州省首届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参加培训班学员约80人,包括50家省级政府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和各市州地党委宣传部、外宣办有关负责人。同时,部分省级政府部门新闻发布工作联络员和省级主要新闻单位负责人也旁听了培训班课程。  相似文献   

6.
李丹 《新闻世界》2012,(8):264-265
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不完善和新闻发言人专业素养的不足,我国的政府新闻发言总是处于一种尴尬和被动的境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目渐专业化,使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弊病被日益放大,如何提高政府新闻发言人政治传播和新闻发布的能力,以及巧妙地利用媒体做到上情下达,满足公众对信息的渴望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了。  相似文献   

7.
曾杰 《新闻采编》2004,(4):15-16
在电视上,人们时常会看到新闻发言人的身影,他们代表国家、政府或军队,就某一重要事件或介绍情况,或澄清事实,或表明原则立场,由于其身份特殊,新闻发言人往往能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如我国外交部的新闻发言人、美国军方发言人等等。或许是受此影响,国内有的省级政府部门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新闻发言人,力图一统本部门的发言渠道,就政府工作直接与民众进行沟通。在这种情况下,传媒的尴尬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说政府直接发言隐含着对传媒“代言”状况的某种不满,  相似文献   

8.
焦扬 《新闻记者》2004,(12):6-7
去年以来,全国各地在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制度、培训新闻发言人和开展新闻发布工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据新华社报道,目前全国已有15个省级政府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有13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  相似文献   

9.
2004年1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首次公开了62个部委75名新闻发言人的联系方式,媒体也前所未有地将焦点集中在各个部委的新闻发言人身上。然而要想让新闻发言人制度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加强建立地方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据悉,截止到2004年年底.全国省市自治区中,已制定新闻发布制度的有23个,已设立省级政府新闻发言人的有20个。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经由政府的大力提倡,2004年步入稳健发展阶段,据新华社报道,目前全国已有15个省级政府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有13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媒体在对该制度争相报道的同时,也开始以更理性和成熟的态度看待政府这一重大举措。新闻传播理论界在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上宣讲现代传播理念,同时也将新闻发言人制度列为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1.
王豪 《新闻三昧》2004,(5):30-30
“新闻发言人”是公共关系学里的概念。新闻发言人的主要职责是让政府、企业等公共机构与社会公众进行良好的沟通。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施,有助于迅速传播政府政策、事实真相,避免流言流传,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开放的政府、政府官员必须通过媒体直接面对公众,学会“说话”、学会和公众沟通。2003年6月,经历“非  相似文献   

12.
张晓露 《报刊之友》2012,(11):114-115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从刚刚起步之初到今的不断探索改革,在一步步地进行自我完善。新闻发言人作为政府的喉舌和代言人,在应对突发事件,维持社会安定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受众对于其形象的把握关系着新闻发言人工作的成败,于是媒介关于新闻发言人形象的建构显得格外重要。本文通过媒介在新闻发言人形象上的建构分析说明其重要性的。  相似文献   

13.
“7·23”甬温线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新闻发言人的表现成为各方热议的话题.有人指出铁道部新闻发言人在发言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失误,有人迅速提供信息链接,历数国家各部委、各级政府新闻发言人岗位轮换的次数和“不发言”或“少发言”的比例数.给人的印象是,新闻发言人群体存在很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设立于1983年.当时只是为了满足对外宣传的需要。二十多年来,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国从最初只局限于中央一级,发展到国务院新闻办、国务院各部委和各省级政府三个层次的新闻发布制度。新闻发言人制度充分发挥着引导社会舆论、改善政府形象的特殊功效,对政府的管理和公众知情权的实现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曲静 《新闻传播》2009,(6):91-91
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重大事故和灾情及时披露制度最近几年.系列围绕新闻改革的举措.标志着新闻政策的取向日益开明和透明.如今.宣传思想工作更是被提升到国家软实力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传媒业日新月异的今天,诞生于二十多年前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布机制,其所依存的媒介生态环境已发生显著变化。新闻发言人需要在新的环境下调整角色,重新定位,以不断适应媒介市场的发展变化和更好地履行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2007年4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园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布;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并于11月1日起施行;2008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随着这些条例和法规的实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了实现通过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及时高效公开政府信息、最大限度满足公众知情权的目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必须努力创新传播模式,进一步优化各种传播策略。本文试分析政府新闻发言人的“冗余信息”策略,探讨运用这种策略应该注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时下,各地纷纷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然而,对新闻发言人设立的意义及功能、作用的不同理解,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效应。  相似文献   

19.
新闻发言人是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新闻发布人员,其实质是一种新闻发布制度。新闻发言人的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政府、部门的观点立场,并代表政府或部门回答记的提问。发言人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工作集体,从事材料的收集和了解情况等工作。同时新闻发言人与其他有关部门的合作沟通也非常重要,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20.
某报曾经刊出过一条“本报记者”撰写的消息:《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强调未批准国外公司在国内投资办烟厂》。而消息中报道的主要内容则是:“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今天郑重宣布,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没有批准任何一家国外烟草公司在中国境内投资办烟厂。”显然,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所使用的“中国境内”是准确、严谨的,消息标题中编辑所采用的“国内”是不准确、不严谨,存在着政治性纰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