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阅读和写作间的紧密关系。然而现实中的语文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学了那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积累了那么多好词佳句,写起作文来却干巴巴,空洞洞。我们的读写结合主张读为前提,以读带写,写中促读,整合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使学生从阅读中吸取写作的营养,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路子。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的同时,通过仿写、续写、写读后感等形式个性化地处理教材,融入写作训练,使课堂教学既能强化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又能使学生的习作训练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相似文献   

2.
写作教学历来就是语文教学中棘手的问题,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并利用阅读教学中的写作资源,从仿写、改写、续写、写读后感四种基本的写作形式入手,进行有效的读写结合,真正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相对独立,无形中造成读和写一定程度的分离。就写作训练与阅读教学结合而言,可以从续写、仿写、补写、扩写等方面入手,寻找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契合点,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续写,以续写促进对文本的进一步解读,寻找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契合点,以读激写,以写促读。  相似文献   

4.
林云艳 《教师》2015,(6):76-77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两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我们能够将阅读教学和写作巧妙地结合起来,以读促写,一定能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我在读写结合方面的做法有:拟小标题、课文集美、多向假设、课中批注、仿写学用、改写续写等.  相似文献   

5.
王涛 《现代语文》2013,(9):134-135
提到作文,学生通常会感到害怕,这也让不少老师头疼。学生怕写,一般在于没东西写;老师难教,总感到效果来得不明显。其实,就技巧讲作文也仅是常规做法,练习写读后感确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体现综合性,读写结合即是最为重要的综合。读后感,名义上是在检验读,实际上是在练习写,读写结合正是其最大魅力。一方面,读后感可以逼迫学生读时用心读,以读促写。读可以获取信息扩大视野,读可以愉悦身心获得审美情趣,读可以提供并丰富写作素材。如果不读,学生将无从下笔;如果不用心读,则形成不了真实的感悟。事实上,但凡供以学习的文章,差不多都能见到读的影子。会写的人通常会读,  相似文献   

6.
英语教学倡导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这是发展高中生语言和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读写结合中应当采用读后仿写、读后缩写、读后续写等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实际有选择地运用某一种读后写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言说欲",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文练笔融读写为一体,以读导写,以写促读,是阅读与写作相融共生的手段。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表现为目标不明,少方法;脱离实际,内容空;放任自流,缺评价。笔者试着分析误区,提出对策:通过仿句式、仿段落、仿篇章、仿体裁等仿写式练笔,习得写作方法;通过在简略处扩写、精彩处扩写、空白处扩写、结尾处续写等感悟式练笔,找寻写作内容;通过互动式评改,获得写作乐趣。  相似文献   

8.
读促进写,写也促进读。在目前的教学中,许多教师为体现读写结合,把写“挤”进了课堂,但是仔细观察,我们发现,教师的训练多是让学生进行每一个细节的仿写,结尾的续写,空白处的补写……这种专项训练在“点”上确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帮助。但是,就整篇课文的表达顺序、写作特色和作者的写作构思、写作智慧而言,教师还是太缺少整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充分钻研文本教材,从中挖掘出练笔素材,引导学生多练笔、巧练笔,这是读写结合的重要一环,可以促进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协调发展和有效提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巧妙地借助阅读文本,挖掘练笔素材,通过扩写、仿写、续写、改写、写读后感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个读中练写的美妙机会,引领学生步入了精彩无限的言语训练天地。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与写作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读写结合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所推崇的教学方法之一。在阅读中发现写作素材,学会设计文章结构,通过对阅读内容的仿写和扩写,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从课文中挖掘学生作文的因素,符合“读为基础,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原则。既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学生手头的教材,又能借助学习课文的余兴,唤起作文欲望,让学生愉快作文。利用课文中的作文因素进行习作训练具有德育功能、智力功能和读写功能。一、借鉴性作文因素课文都是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很强的范文,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东西。借鉴的主要方式是仿写。仿写是作文的“阶梯”,它包括仿结构、仿写法、仿体裁、仿中心和仿语言等内容。学了《落花生》,便可仿其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写《向日葵》、《松树》等;学习《黄河象》一文通过栎树,鸵鸟、羚羊等事物间接描写闷热天气的手法,便可让学生仿写一个反映“冬天寒冷”  相似文献   

12.
借对某一事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感情的一种写作手法,就叫做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一种咏物文章中常用的写作手法,这种写作手法让文章的情感含蓄而深刻,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托物言志是中学生作文中非常值得借鉴的一种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13.
“托物言志”是文章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作者要说而不愿直说的,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并寄托一定的思想意义表达出来,或是帮助作者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告诉读者。有目的地观察和合理想象是“托物言志”的先决条件。本文探讨了这一写作手法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读是语言文字的吸收,读指导写;写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写消化读。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它揭示了语文教学的规律。而仿写是学习范文用词造句、布局谋篇、写好文章的打基础的训练,是读写结合的一种形式。古人把读书比做“销铜”,把作文比作“铸器”,并且说销铜“极用费力”,而作文“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因此结论是“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当然,这并不是说作文就是轻便的事,而是强调了读为写打基础的重要和艰巨。我们对仿写的一些尝试就是在指导学生认真读范文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诗歌托物言志的表现艺术的浅析,揭示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对诗歌创作的积极意义和影响,为诗歌学习者充分了解并运用这一写作手法提供简要的赏析.  相似文献   

16.
庄亚兰 《教师》2013,(27):62-63
在阅读教学中,挖掘文本的习作资源,积极渗透仿写、续写、改写、写读后感等习作训练,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实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本单元的点睛之作,可作为写景状物散文写作的范例。读的目的是为了写,这篇写景状物的文章,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可谓是散文写作的典范,以下几点值得好好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发感想,练习写作读后感,是读写结合的较好方法,因而为许多语文教师所采用。这类文章的基本要求是,“感”与“读”应相关联。“读”是前提,是根据;“感”由“读”来,是主体,是重点。然而,学生在读后感的写作中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将读后感写成对原文的复述。有的学生在写作读后感时常把读的内容写得过长,然后用)L句大话、空话结尾。如,学了《训俭示康}}一文后,学生写读后感,首先用较长的篇幅叙写原文中司马光节俭的事…  相似文献   

19.
教学托物言志类的文章,可以从文章所采用的手法入手,如托物言志、首尾呼应等,将物的内质和人的品格联系起来。同时,也应该注意文章的结构形式,了解清楚文章写了几件事,通过哪些事情把物和人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就文取材,通过仿写、改写、缩写、扩写、续写等形式随文练笔,不仅解决了学生写作时没有“下锅之米”的窘境,又让课文的理解与语言文字的运用达到水乳交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