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忆与感受     
<正>我出生在农村中农家庭,父兄都是农民,以种地为生活来源。我上小学的时候,正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伪满洲国时期。受的是奴化教育,不知道有中国,认为自己就是满洲国人。奴化教育灌输的是,日本亲善、一德一心、日满协和,大东亚共荣圈,皇帝陛下万岁,等等。把"汉语"改叫"满洲语",在教科书上看不到中国字样,让你不知道有祖国,屈服于日本侵略者的压迫和奴役。中国人成了亡国奴,任人宰割,没有自由。遭受  相似文献   

2.
<正>沈阳电缆厂曾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电线电缆制造企业,其前身是1937年由日本住友电气、藤仑电线等7家企业共同投资在沈阳兴建的"满洲电线株式会社"。日伪时期的"满洲铁电线"曾拥有职工2380人,但把持技术、管理者多为日本人,而中国人则处于被剥削压榨的底层。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后,电缆厂终于回到了人民怀抱。随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工人们踊跃"献纳器材"、开展"劳动竞  相似文献   

3.
正国内殖民教育资料严重匮乏我是从1984年开始日本侵华殖民教育口述历史的收集工作的。1986年,在查阅档案时发现两本日本人撰写的我国东北教育史的著作,一本是山田丰君著,1933年出版的《满洲教育史略》,另一本是嶋田道弥著,1935年出版的《满洲教育史》,都是宣扬"满洲自古自成一体,不隶属于中国",美化日本侵华殖民教育的"功绩"。为反驳日本人美化侵略的历史观,揭露日本侵华期间奴化、殖民教育的实质。我潜心研究,在1991年出版了中国第一部《东北地方教育史》,并获得全国教育史志优秀成果一等奖。从此,走上了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4.
<正>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台商翟琼女士将日军侵华有力物证——《掌中满洲国全图》捐赠给辽宁省档案馆。局(馆)长赵焕林在捐赠仪式后接受辽沈媒体采访。赵焕林介绍《掌中满洲国全图》为日本东京伊林书店出版,该地图册初版发行于1938年6月1日,到1939年4月5日已印刷发行了43版。其为折合式袖珍地图册,长14厘米,宽8厘  相似文献   

5.
图说     
<正>2014"开放性创新"论坛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该论坛是一个全球性讨论平台,致力于探讨创新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国际合作前景。中国是这一年论坛和展会的合作伙伴国。图为10月14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开放性创新"论坛展会上展出的"和谐号"模型。  相似文献   

6.
赵彦昌老师是辽宁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也是档案学界颇有成就的青年学者,尤其是在中国档案史研究领域,2009年4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档案史专题研究>就是他近四年来档案史研究成果的结晶. 本书的写作目的,本人不敢臆测,谨录赵老师原话为证:"<中国档案史专题研究>……更是我写作<中国档案史>的前期积累."[1]一"更"字道明了赵老师的意图,老师重写<中国档案史>的雄心壮志和自强自信溢于"文"表.  相似文献   

7.
《兰台世界》2019,(Z1):202-203
<正>一、鞍钢的历史沿革鞍钢的前身是1916年日本建立起来的鞍山制铁所,1933年成立昭和制钢所,鞍山制铁所并入昭和制钢所。1938年3月,满铁将所持昭和制钢所55%股份计110万股转让给"满洲"重工业株式会社(简称满业),昭和制钢所遂成为满业系统的企业。1944年3月,日伪决定将昭和制钢所、本溪湖煤铁公司和东边道开发会社合并为"满洲"制铁会社。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后,日伪时代的昭和制钢所即行停工,由原负责人保  相似文献   

8.
《中国出版通史》(明代卷)写作琐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6年、1999年,中国出版科研所、中国编辑学会和有关单位曾两次讨论编写<中国出版通史>问题,在不少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各卷进度不一.江苏编写的明代卷首先完成了初稿,用<明代出版史稿>为书名,先行出版.在编写过程中,作者对出版史的编写有些思考,现用"琐记"的方式发表.希望能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推进整个<通史>的编写进程.  相似文献   

9.
酒后     
一九二五年一月,凌叔华在<现代评论>上发表成名作<酒后>,两个月后,喜剧圣手丁西林将之改编成独幕同名喜剧,仍在<现代评论>上发表,造成一时轰动.之后,此类作品一度层出不穷,被人称为"酒后派".不久,<酒后>被日本学人小畑薰良译成日文,登载在著名的<改造>上,一时之间蜚声中外.  相似文献   

10.
<正>新中国成立后,为将封闭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工业国,1953年国家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具有较好工业基础的沈阳重型机器厂便成为重点改扩建单位之一。沈阳重型机器厂始建于1936年,前身是日本建立的"满洲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制钢所",经过战争破坏,建国初期的厂房已是满目疮痍、破败不堪。沈阳解放后,翻身作主人的工人们意气风发第喊出"叫工厂  相似文献   

11.
我国出版事业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而好的出版史研究著作,可以"总结过去,指导当前,教育后人",具有重要的意义.最近我看到的齐峰、李雪峰的新著<山西革命根据地出版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就是一项可喜的收获.  相似文献   

12.
<窗边的小豆豆>1981年出版后,不仅在日本,而且在全球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截至2001年,日文版累计销量达9387万册,成为日本历史上销量最大的一本书.该书已被译成了33种文字,介绍到世界各地.英文版在美国出版时,<纽约时报>发表了两个整版的书评文章,这一"殊荣"不仅在她之前没有人获得过,在此之后也再无第二人.  相似文献   

13.
1988年在我个人的阅读史上应该有浓浓的一笔:已过而立之年的我,到这时候才读懂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并认真写了文章.读陀氏的这本小说对于我是一个换血的过程.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其中提出的问题是:一个人不论掌握了怎样的时代最强音,他都没有一点比其他人类同胞优越的理由,他不应违背最基本的人类良知;比较起种种不同的救世方案、高谈阔论,俄罗斯大地上的积雪、那些泥泞的道路,风雪的夜晚死在街头的人们更为值得关注.接着我又读了<卡拉玛佐夫兄弟>、<死屋手记>、<地下室手记>等,陀思妥耶夫斯基比较成功地帮助我完成从一个高音区降到一个低音区的转变.同样参与这种转变的(它的另一条平行线即"从积极自由到消极自由"),还有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相似文献   

14.
刘媛媛  刘威 《青年记者》2016,(14):124-125
1904年日俄战争后,大批日本建筑从业者来到我国东北.1920年他们在大连成立了满洲建筑协会,1921年满洲建筑协会创办了会刊《满洲建筑协会杂志》,主编是南满洲工业专科学校教授村田治郎,1934年更名为《满洲建筑杂志》.虽然《满洲建筑杂志》是日本在我国东北势力扩张的文化侵略工具,却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近代建筑文化,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城市建设和建筑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邵宁 《新闻记者》2008,(9):77-80
从"普京婚变"的假新闻说起 2008年4月11日,<莫斯科记者报>发表了一则惊世骇俗的报道,声称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夫人柳德米拉的婚姻在两月前已经结束.他计划与有俄罗斯"头号性感运动员"之称的阿琳娜·卡巴耶娃结婚.<莫斯科记者报>在报道中引用一名宴会策划人的话说,普京与卡巴耶娃的婚礼定于6月15日在普京的家乡圣彼得堡举行.报道还称,普京与妻子在圣彼得堡婚姻登记处秘密办理了离婚手续.报道甚至援引一匿名人士的话说,他亲眼看到了两人离婚的文件.  相似文献   

16.
<档案解密:日军侵华产物"大八过">一文(刊于<档案与史学>2002年第1期,以下简称"原文")发表后,笔者为了慎重,在翻译成日文的过程中对原文又作了再次严谨的考证,蒙日本柴田诚教授提供了许多日本史料和新证.该文补正后,刊于日本"千叶历史学会"主编的<千叶史学>(第42号)上.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营口市档案局编研科深挖馆藏档案,发现日本侵略者侵华又一铁证——《满洲经济地图》,再次引起广泛的关注。《满洲经济地图》是1939年8月28日印刷、9月1日发行的彩色地图。地图大小为109×79cm,地图比例尺为1/2000000。东京小林又七本店印刷,印刷者小林又七。此图是伪满洲帝国政府特设满洲市情案内所发行,发行人奥村义信,编辑人河村清。地图用中文绘画,夹带少量日文。主图内容主要标记有伪满洲国19个行政区及各种粮食、家畜、矿物、药材,公路、铁路、定期航空线路等图标。  相似文献   

18.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到抗日战争爆发,在近加年间,中国新文化人经历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社会历史大变动.开始是个性解放思潮的高涨,"人的觉醒"导致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紧接着是社会的历史性变革的到来:"五卅"运动、农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极大地吸引了全社会的注意,然后是国共分裂、十年内战,以及日本帝国主义越来越猖狂的侵略行径.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弥漫在中国乐坛上的,早已不是<玫瑰三愿>式的浪漫主义色彩,而是前所未有的悲愤和焦躁不安.  相似文献   

19.
在百孔千疮的旧中国,湖北省某农村一个破落知识分子家里还保存着一个书柜,书柜里保存着残缺不全的一些古典书籍,有<大学>、<中庸>等教科书,有<三国演义>、<镜花缘>等小说.一个对人生尚处混沌状态的少年视这个书柜为珍宝,每日盘点着.他刚刚在私塾里受过启蒙教育,读过<三字经>、<千字文>、<学而>(<论语上>),阅读那些大部头的书籍对于他是多么困难.他以逢人"问字"为途径,硬啃着那些骨头,毕竟所得不多.但是"求书若渴"这条根却埋在他的心底.后来,村里一直流传着这个少年"问字"的故事,成为乡下的一种美谈,也成为教育青少年爱书、读书的范例.  相似文献   

20.
陈垣其人 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国宝"的陈垣(1880年~1971年),广东新会人,字援庵,别号援庵居士,书斋号励耘.他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目录学家、曾长期担任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辅仁大学教授、导师;1926年至1952年任辅仁大学校长,1952年至1971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前,他还曾担任京师图书馆馆长、故宫图书馆馆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1959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陈垣先生治学精勤刻苦,对宗教史、元史、年代学、目录、校勘、辑佚等方面,均有开创性的成就.主要有<二十四史朔闰表>、<中西回史日历>、<史讳举例>、<校勘学释例>、<中国佛教史概论>、<通鉴胡注表微>等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