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国内的科学实践哲学研究主要着眼于新兴的科学实践研究的科学观方面,即以实践的科学观取代表象的科学观。事实上,新兴的科学实践研究不仅实现了科学观的更新,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哲学观的更新,即以实践的科学哲学取代表象的科学哲学。实现从科学实践哲学到实践的科学哲学的转变,不仅是从理论上完整把握新兴的科学实践研究的需要,也是实现科学哲学本土化的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2.
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哲学,教育哲学的研究立场、路径与所持的实践观有紧密的联系。从教育哲学的历史来看,规范教育哲学和分析教育哲学都把教育实践当做人类认识理性规范下的教育行动。这种规范化立场在当前造成了传统教育哲学研究与复杂的日常教育实践的疏离。新兴的教育哲学开始承认实践的自在性,开始真正关注自在的实践世界。建立在自在实践观之上的教育哲学是一种实现实践转向的教育哲学,可以称为实践教育哲学。实践教育哲学在发展中应坚持理性秩序与实践复杂性的持续互动,建构包容复杂性的整体性理论;坚持对合理化封闭取向的批判和追求合理性的开放态度;坚持把实践世界作为研究对象,以解释和建议作为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3.
要开创哲学研究的新局面,就必须对哲学观问题进行新的反思。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基本精神,哲学应是关于实践观的学问,而这种实践观并非是狭义的,而是广义的。广义实践观表征了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它包含了世界观的学问,它为新哲学观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葛兰西从“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入手,把“实践哲学”看作是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所谓“实践哲学”,就是“一种绝对的创造性活动”。葛兰西以此为基石,一方面批判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物质一无论”与唯心主义哲学观——“精神一无论”;另一方面,批判了对马克思思想起源和组成部分做僵化的研究。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内在统一的,是一种总体的知识。同时,葛兰西也反对庸俗唯物主义和经济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简言之,葛兰西认为“实践哲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哲学观。哲学不是一种理论教条,而是一种历史性的政治实践。哲学不仅描述了这个世界,而在于推翻非人的旧世界,并建立合理化的新世界。  相似文献   

5.
哲学的实践只能是认识活动与改造活动"耦合"而成的"一",它对实践的哲学具有"视野"和"立场"的本体论意义.哲学的实践界定对于克服实践的哲学各派的对立及其局限性,建立实践与人类生存困境及其终极关怀的联系,弄清"交往"、"主体际性"等交往实践观的某些基本问题,从根本上提升实践的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实践观点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是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关键。鉴于以往对于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存在着片面的理解,从哲学史以及马克思哲学文本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实践观内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实践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因为实践观的产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实现革命变革的根本之点,实践观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区别于唯心主义,又超越了旧唯物主义。实践观贯穿在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之中。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哲学之实践唯物主义解释不同于历史唯物主义解释,以实践为逻辑轴线的实践唯物主义,体现了科学实践观之主体性和客观性、目的性和手段性,价值性和真理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多重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也就是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观和唯物史观的统一。这一统一不但将1845年前后的马克思联系在一起,而且也将马克思的全部述联系在一起。历史唯物主义注重马克思哲学的唯物史观,因而仅注意了马克思哲学实践观的客观性、规律性、真理性和科学性一面,因此不但割裂了1845年前后的马克思,而且将1984年前马克思关于实践的大量探索排斥在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之外。  相似文献   

9.
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两大派别的根本对立,反映在实践观上,表现为唯物主义实践观和唯心主义实践观的根本对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继承和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和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读懂康德哲学实践观,理解其实践活动主观能动性,认清其唯心主义实质,有助于深刻地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  相似文献   

10.
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两大派别的根本对立,反映在实践观上,表现为唯物主义实践观和唯心主义实践观的根本对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继承和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和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读懂康德哲学实践观,理解其实践活动主观能动性,认清其唯心主义实质,有助于深刻地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  相似文献   

11.
就实践一元论是否是葛兰西实践哲学的本质,学术界展开了广泛的争论,从认识论、人性观和物质观三个方面可以论证实践一元论就是葛兰西实践哲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实践及生存哲学思潮兴起的内在动因和主要特征体现于其时代背景和哲学自身逻辑方面,以此将20世纪80~9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哲学面临着为现代化和市民社会确立理论基础的任务,主要成果是使实践人学上升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第二阶段,哲学开始出现反思市民社会和现代性的个性自觉,旨在丰富和深化实践哲学的生存哲学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葛兰西实践哲学都强调哲学的实践本质,都主张从实践的角度理解世界、历史和人的认识,都可以称之为实践哲学。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实践的唯物主义,它强调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实践对认识检验标准的唯一性,葛兰西的实践哲学是实践的唯心主义,它常常以意志活动代替实践活动、以是否被群众普遍接受作为判断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哲学作为理论之精华。其独特之处在于哲学的实践本身是理论的,以思想的力量存于世间。哲学的实践形式是有巨大力量的,哲学理论只要掌握人、引导人的需要、并且把哲学内化为意志。那么思想就会渗透现实而实现改变世界的革命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实践结构可以被理解为是由实践主体间的物质和精神纽带的凝结与扩展而逐步形成的一个开放的价值系统。"利"与"义"、"得"与"德"、"善"与"恶"、"应当"与"不当"都是这个价值系统的概念要素。传统实践结构蕴涵着三方面的道德哲学意义,即"善"与"恶"人性论的道德哲学的价值预设、"德"与"得"相通的道德哲学原理设计和"德"与"不德"的道德哲学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6.
作为"实践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是其主导原则和核心范畴,是一种"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必以历史的视角,梳理"实践观"嬗变的基本脉络。从亚里士多德始,经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到马克思,"实践观"的内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马克思以批判的武器,建立了"科学实践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科学实践观获得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理论原点,它科学地揭示了人和社会的本质,科学地解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相似文献   

18.
康德的道德哲学是个演绎的体系,完全从理性原则出发。也正是这种理性的法则完全排斥了经验的成分,因而强调它的纯粹性,其目的就是为了维护道德的纯洁性。但是,康德严肃主义的道德哲学也有其内在的矛盾性,即这种完全从自我的理性原则出发的道德实践在现实生活中必然遭遇到它的悖谬,因而可以说。康德的道德辩证法就是理性与经验的斗争法则。此外,康德为了使得这种纯粹的实践理性能够在现实中获得它的合理性。也同样允许具有合理倾向的实践经验的存在。但尽管如此,他的实践理性还是保持在原子式的个体之内。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 ,非传统的自然本体论 ,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崭新世界观。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本体论意义 ,对实践及其地位的探解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