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人们常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感悟是写作的生命。的确,写作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深切地感悟才能让这些认识和理解变得深刻。感悟,重在一个——"悟"字。"悟"是什么?笔者很赞同一位特级教师精辟的阐释,他说:"悟",乃"心"与"吾"的合成,是一种心"悟",即:"思之吾"与"吾之思"也。由此看来,非思考不能有悟,无个性不能算悟,悟乃是思考与独创  相似文献   

2.
<正>1".写"是手段,"悟"才是目的。从"小说写作训练"的过程可见,"环境烘托"的写作方法,通过"读范文"来引导感受,在"写"中领会,在"评讲"中点拨,达到学生对表达方法的"悟"。经过这样一次切身的写作体验,悟得一种真实可感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读许多小说,也未必能真切地  相似文献   

3.
凡事大都有因果联系,一则写作材料往往都包含着一种或几种因果关系。我们分析材料时,首先要找出其中的“果”,再逆溯出其中“因”,最后从这种因果关系中悟出一个“理”。这里,关键是个“悟”字:悟得准,则立论准;悟得奇,则立论奇;悟得新,则立论新。请看下面一则写作材料: 《圣经》上有这样一个故事:古巴比伦人想建造一座通天塔,上帝知道后便从中挑拨,使巴比伦人内部不和,在如何建塔的问题上争吵不休,结果建塔的计划成了泡影。  相似文献   

4.
"文本悟读"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能力,主要分为基础性悟读、感知性悟读、理解性悟读和思辨性悟读.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关注学生悟读能力,帮助学生生命成长.在课堂实现上,可从三个层面增强学生悟读能力:创设符合文本的情境,以"画面"的呈现触发悟读;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以"勾连"的发问深入悟读;置入诗情交融的声乐,以"诗美"的声情苴补悟读.  相似文献   

5.
<正>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应用。阅读是"厚积",写作是"薄发"。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都非常重要。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读写结合起来,让学生以读悟写,  相似文献   

6.
正"螺旋"的文本定义是:螺蛳壳纹理的曲线形。"螺旋上升"在哲学中的含义是:事物发展总是矛盾的此起彼浮,阴阳消长。笔者以为,"悟"在小学语文读写训练中,应当成为连接读和写的纽带,让"悟"成为语文学力提高的催化剂。下面结合《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谈一谈"读、悟、写"三者之间的螺旋关系。读中有悟——感官运动,给文字以温度"一个写作能力差的人,阅读能力也不会好。事实上,我还可以更进一步地打赌,他在  相似文献   

7.
与罗宇聊天中同学少年:12:23:55为什么喜欢写作?罗宇:12:26:30对我来说,写作不是消遣,不是途径,不是负荷,而能达到一种真正的心安。我珍惜写作时那极静、极细、极美的时刻。很多人在看世界,但每个人眼中的天地都不一样。我想让更多人看我之所看,思我之所思,悟我之所悟。  相似文献   

8.
"想准""想开""想深",是对中学生写作的思维要求,写作指导课应该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写作指导课可从五个方面实施:以读悟写,构建思维范式;营造序列,培养思维路径;抓住典型,解决思维问题;课堂操练,进行思维实训;设计步骤,激活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9.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主题。在很多时候,"朗读"教学沦为"矫正字音"的手段。本文从传统语文和"接受美学"理论出发,指出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确立了"朗读者"就是"创造者"的观念,并从教学实际论述了如何在"朗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意识"。具体提出了两点:一是"捕捉朗读者的写作视点";二是进行"读·悟"的写作迁移。  相似文献   

10.
感悟有"自悟"、"导悟"两种形式: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书,力求读中自悟;另一方面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驱其意的同时悟其法,促进他们学会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说:"语文课,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借课本里的一篇篇课文做例子,教会我们的孩子说话和写作。"特级教师宋运来《少年王冕》一课的教学就是这样的语文课,整堂课都弥漫着浓浓的语文气息,听起来着实是一种美的享受。他的引导无痕,似行云流水,又如春雨润物;他的语言质朴灵动,充满智慧。课堂上不仅有读、有悟的"保底"教学,还有阅读与写作方法渗透、言语实践等"发展性"的练习。  相似文献   

12.
正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吸收,是基础,写作是倾吐,是内化;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先有吸收才有倾吐。"在教育教学中,我摸索实践着"读——品——悟——写"四步阅读法,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所读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力,锻造学生的写作能力,以"读写一体化"的方式促进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提高。"读",要做到博与专相结合。"博",就是博览群书,天文、地理、科技、文学,无所不读,无所不观。这对丰富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大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不光要引导学生"悟"思想、"悟"意境、"悟"写法,还要关注文本的表达方式,从而对学生的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指导作用。构建以生为本的阅读课堂,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需要教师细腻的引导。  相似文献   

14.
推荐语:何捷老师的设计很有新意,是福建师大潘新和教授提出的"写作本位"观照下的阅读教学的代表之作。整节课教学自始至终贯彻着"阅读指向写作"的目标,不以理解文本为终极目的,体现了为写而读、为写择读、由读悟写、以写促读的教学特色。  相似文献   

15.
王小玲 《快乐阅读》2011,(2):113-114
课改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即要求我们的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地方,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说话和写作探寻真理的天堂。那么作文教学并不是单纯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以照葫芦画瓢,更是教给学生一种写作的技能,一种遇事会运用手中的笔书写自己的所感所悟,以文章的形式不拘一格地呈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16.
<正>阅读是一种从文字语言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即读者的心理体验过程。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是阅读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综合、联想,通过读中"悟"、"悟"中读,引领学生提升阅读质量。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朱作仁教授指出:"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  相似文献   

17.
Q花灯暮色:得到"新概念"一等奖后,你有什么收获?王宇昆:一是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二是实现了一个自己多年的目标,是对自己的一种证明;三是对于写作方面有新的认知。Q网络神游:你认为写作对你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王宇昆:写作是我生活的一种佐料,而非作料。写作让我的生活变得完整,让我学会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同时写作也是抒发生活中压抑和不  相似文献   

18.
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了“妙悟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也在妙悟。”语文课教学也将“悟”性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上。“悟”是了解和领会,是体会和感悟。“悟”是智慧的一种体现,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一种灵感。“悟”是一种思维。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所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但总的精神是通过语文教学“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教学的原则之一就是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辅相成。如何在阅读、写作和听说能力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悟”性思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如果把掌握一…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日常的作文课,两种情形居多:一种是带着题目进课堂,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写作的结果;一种是带着技巧进课堂,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写作之初所掌握的技法。这两种课堂都不能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黄厚江老师说:"目前的作文教学,可以说是有两头没有中间,有知识有方法没有过程。作文教学要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本文以"记叙中的描写和抒情"为例对以上问题作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要从文本的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还要从领会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阐述内容,表达情感而得言。阅读课上有效的随文练笔可以引导学生鉴赏篇章,寻谋篇之法;构建段式,悟写作之策;迁移句型,探文笔之妙;学习表达,夯写作之基;用好标点,点言语之睛,让学生既知道"写什么",又知道"怎么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