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量的计量     
量的计量一、双基训练提要使学生掌握常用的一些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右栏表),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化聚。二、训练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计量单位及其进率和复名数的化聚方法。难点:重量单位、时间单位观念的建立;时间单位的化聚;复名数聚法的算理。三、学法指...  相似文献   

2.
六、量的计量与几何初步知识(一)量的计量[复习要求」掌握常用的公制计量单位、进率,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化聚。「注意」1.要理解常用的计量单位的意义和其所表示物体的实际大小。2.进率是指相邻两单位间的关系。3.公制计量单位除时间单位外,进率都是整十、整百...  相似文献   

3.
(一)复习要求1、这部分内容的复习,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公制计量单位及其进率,名数的化聚和统计图表的制作.复习重点是名数的化聚和简单统计图表的制作.  相似文献   

4.
一、复习要求 熟记常用的长度、重圣、时间、面积〔地积)、体积(容量)等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正确、迅速地进行名数的化法、聚法。 二、复习建议 耍求学生在熟记常用计量单位及其进率的基础上,主要掌握名数的化聚。 1.化法:把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或复名数变成同类低级单位名数,用高级单位乘以进率。 例2.0526吨二()吨()公斤()克 3公里3。米,()米 ,.’ o.0526xl000,52.6(公斤), 0 .6x 1000,600(克) .’.2.o526吨,2吨52公斤600克 3又100。+30,3030(米) 2.聚法:把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成同类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或筵名数,用低级单位灼全数除以进牢,厂得灼…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运算里,同一类量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实质上就是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而高、低级单位各数之间的化聚,也就是恒等地把某一名数的计量单位,改肿同类不同级的另一计量单位表示。据此,我认为在教学时,必须教会学生抓住的关键是: 1.正确地审定单位名数间的“类”和“级”; 2.熟悉相邻的计量单位间的进率; 3.用“同类不同级”(或含有不同级)的计量单位来表示同一个量时,必须“恒等”。 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在注意要求学生熟悉计量单位间的进率的同时,也注意要求他们熟悉同类计量单位间不同级的排列顺序,以求克服单位的名称混淆、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吨的认识"是一节数与代数中常见量的概念教学课,同时又是一个大计量单位的教学.一般来说,学生对于大计量单位接触较少,观念的建立是比较困难的,是计量单位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1)亲历体验较缺乏.因为计量单位太大,教师常采用观看图片、看书等其他一些形式代替学生的亲身体验,结果学生往往很难建立起"吨"的观念.(2)教学难点不突出.课中有建立"吨"的观念和进率的化聚两个教学内容.由于建立"吨"的观念比较困难,很难操作,因此许多教师把剩余的大部分教学时间放在进率的化聚上,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觉得很枯燥.  相似文献   

7.
一、本章目的要求 1.明确量与计量的有关概念和量的分类,弄清量与计量、量与量数概念的区别,以及一个量的量数与所用的计量单位的关系。 2.了解计量制度的发展概况与国际单位制的构成体系,掌握常用的法定的计量单位及其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3.明确名数及其有关概念,能正确地进行名数的化聚和名数的四则运算。二、本章主要知识及其联系本章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部分: 1.关于量与计量及其有关概念教材对量以两种不同的标准分类得到的两种分类结果,反映了量与不连续量、连续量,量与标量、向量概念间的联系。量按照能否直接用计数的方法确定其大小为标准分类如下:  相似文献   

8.
[知识导序 ]化聚方法单名数与复名数互化←长度单位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面积 (地积 )单位 :平方千米、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公顷体积 (容积 )单位 :立方米、立方分米 (升 )、立方厘米 (毫升 )重量单位 :吨、千克、克时间单位 :年、月、日、小时、分、秒人民币单位 :元、角、分[知识导练 ]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中 ,经常要进行各种量的计量。每种量都有各自的计量单位 ,我国现采用的法定计量单位与国际上通用的计量单位是一致的。(一 )长度、面积、体积单位请写出下面单位间的进率 ,再说一说长度、面积…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吨的认识”是一节数与代数中常见量的概念教学课,同时又是一个大计量单位的教学。一般来说,学生对于大计量单位接触较少,观念的建立是比较困难的,是计量单位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1)亲历体验较缺乏。因为计量单位太大,教师常采用观看图片、看书等其他一些形式代替学生的亲身体验,结果学生往往很难建立起“吨”的观念。(2)教学难点不突出。课中有建立“吨”的观念和进率的化聚两个教学内容。由于建立“吨”的观念比较困难,很难操作,因此许多教师把剩余的大部分教学时间放在进率的化聚上,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觉得很枯燥。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与记忆 1.记住1米=10分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l厘米二10毫米;l千克二1000克。 2‘认识用米尺量物体长度和用秤称物体重量的一般方法。 (二)理解 1.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和千克、克相邻两个计量单位间进率的规定。 2.理解只要是物体,再微小都是有长度和重量的. (三)掌握 1.掌握用米尺度量长度的一般方法和用天平、案秤称物体重量的一般方法。 2.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和千克、克间的进率和化、聚方法。 (四)熟练 1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同类计量单位的简单计算。 2能用米尺量短距离的长度。 (五)智能目标 通过操…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八册———常用的计量单位中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教材简析本单元涉及的所有的量与常用的计量单位在以前的各册教材中均已学过,学生都有一定的记忆和认识,对学生来说都不属于新知识。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量的计量源于生产和生活实际,系统地整理、归纳、总结常用的计量单位,掌握相邻计量单位间的进率。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计量的产生,并能充分认识到计量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及单位间的进率。对每一种量的常用计量…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七册修订本(今秋始用)《小数与复名数》一节,除增添一段叙述和两个例题外,还删掉例题一个,改换例题三个,相应习题也作了增删工作。其突出特点在于加强了量的计量知识的复习。通用教材里的长度,重量等计量单位知识、穿插在1~6各册教材中,各种单位进率与高低级单位名数化聚,被分割成几个片断,在原试用本中,又很少有复习机会,学生很容易遗忘,致使“小数与复名数”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修订本注意对量的计量知识进行复习,我觉得这很有必要。应该怎样进行复习呢?笔者认为,可分两步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3.
“名数化聚”的弥补教学凌云县一小冯丁兰在连续几届的高年级教学中,均发现学生对名数的化聚方法掌握得不牢。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学生对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认识模糊,对“把高级单位名数化成低级单位名数要乘进率,把低级单位名数聚成高级单位名数要除以进率”这一方法没...  相似文献   

14.
在《量的计量》的第一课时“常用的计量单位”的教学中,由于存在的单位多(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进率杂(进率有:10,100,1000,10000,1000000),造成了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的困难。学生中普遍出现单位混淆、进率乱用的现象。同时,由于这部分内容又是对学生已学的内容进行的知识整合,  相似文献   

15.
<正>量的计量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量、计量、计量单位和名数等。这些内容分散地编排在二年级至六年级的教材里。几乎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在量的计量里,计量单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较好地掌握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互相转化呢?不妨在教学实践中实行三步走:建立观念、理解联系、揭示规律。一、建立观念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形象的认识,是一种浅层次的  相似文献   

16.
计量单位在生活、生产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科学试验必须具备的知识。教学计量单位,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一些计量单位和初步的计量方法。”(《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并培养他们用眼睛估计物体的长度、大小和用肌肉(手)感觉估计物体重量的能力。计量单位比较多,单位间的进率比较复杂,对于计量单位的概念不能只靠观察教师的演示或通过计算  相似文献   

17.
教学计量单位的体会南宁市中山路北段小学展秀婷量与计量这部分内容在小学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学生对计量单位接触少,生活经验不足,感到难理解,常常只是记住单位名称,背好进率,做对题目。要按大纲要求让低年级学生建立起人民币单位、时间单位、长度单位和重量单...  相似文献   

18.
理清脉络突出重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是学习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知识。因为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是推导小数乘除计算法则的依据。在复名数的化法和聚法中,把一个用高级单位表示的量化作用低级单位表示的量,其进率是多少,小数点就向右移动相应的位数,把一个用低级单位表示的量聚成用高级单位表示的量,其进率是多少,小数点就向  相似文献   

19.
化聚单位按级分隔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量单位的互化,特别是低级单位聚成高一级单位或者复合单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往往会出现“教师说不清,学生弄不懂”。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这样一种方法:把需要化聚的数量先按照“量”的进率定级分隔,然后按分隔的结果再进行化聚,效果较为理想。具体过程如下: 1.定级。小学数学中,涉及数量换算的单位之间的进率一般为10,  相似文献   

20.
“量的计量”是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度、面积与体积等几何计量知识又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学生在使用几何计量单位时,常表现出概念不清、进率不明、相互混淆,有的学生常把“米”当成路面面积的单位,把“平方米”当作操场填土量的单位;在计算时常有“某人身高1.2分米、水桶容积40.2平方米、桌面面积O.8平方厘米”的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