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娟  王利 《华章》2011,(29)
针对高校大学生愿景教育管理模式,分析其具体实施及育人效果,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大学生愿景教育管理模式,在促进学风建设、加强学生管理、培养学生自我意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可行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以创业计划竞赛项目整体实施为基础,通过对具有创新创业意向大学生的筛选、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创新创业项目的提出、最后形成商业计划书及后期模拟企业化运营这一路径,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及创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结合学生的成长规律,构建基于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标准化、具有广泛借鉴性、以发展为导向的大学生成长展示平台,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利于提升高校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4.
校园文化建设重在精神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音乐素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教育工作者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大学生全面成才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5.
以科学发展观创新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新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立足于高校扩招及新时期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认为高校现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模式存在诸多问题,指出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摒弃“以智育为主”的传统测评模式,建立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和能力素质平行测评模块的构想,对具体测评指标体系进行了设计,也提出了组织实施及结果应用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目前,美术类大学生迅速成为一个人数庞大的大学生群体.在面临学生人数多、基础文明素养较差、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学生综合素质较差等实际问题时,寻求不断提升辅导员的育人能力和影响力,建章立制,实施"台账式"管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学生专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学生更好地成人成才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及建设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当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针对大学生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管理和引导,促进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高校学生综合测评和学生成才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新生 《太原大学学报》2009,10(4):82-84,90
现今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和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迫切的要求国家、社会、学校对大学生教育工作进行新的思考。各高校通过学生的综合测评折射出学校对学生管理和成才教育的认识,要重新审视学生综合测评意义、测评目的,重点突出高校学生工作者和学生的主体性,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学生管理中,通过引进专业人才、制定合理化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走自我教育、自我成才的良性发展道路,真正的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的新时代优秀学生。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高职院大学生社团的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高职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才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社团建设面临许多新的特点,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高校应积极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大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10.
建立大学生"契约式"管理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1世纪是素质教育从理论到实践在高校全面展开的时代。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生工作如何适应这一形势 ,如何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在大学生的日常管理之中 ,这是一个亟待深入探讨的课题。根据多年学生工作实践 ,我们认为建立大学生“契约式”管理模式 ,不失为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管理途径。实施这一管理模式 ,不仅有利于强化高校教师的法制意识 ,实现高校学生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 ,为学生成才提供保证 ,而且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法制观念 ,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促进素质全面提高。一、大学生“契…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个体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制定出对个人一生事业发展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对大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课堂是重要的渠道,除此之外,辅导员作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要承担起生涯规划教育的任务。本文着重探讨辅导员对大学新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途径、方法等。  相似文献   

12.
The rapid growth in popularity of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has spurred research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usage in a variety of areas. The current study furthered this line of research by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cial network usage and adjustment to college in the academic, social, personal-emotional and university affiliation domains. Realising the number of students with social networking accounts, some universities have developed strategic plans for social media. Thus, this study also compared two universities, one with a social media strategic plan and one without, to determine if the planning process had an influence on student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ocial network usage was related to college adjustment. Specifically, those students who reported higher rates of social media use reported lower levels of adjustment to college in all domains. However,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universities, indicating that having a social media strategic plan does not influence students in the area of college adjustment. Thes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light of retention rates and changing practices within hig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3.
Five years ago, Parkland College was faced with a challenge: how to link its strategic goals to the budget development and budget reallocation through an open, participatory, consensus‐based planning process. The strategic goals were developed collaboratively by community leaders, faculty, and staff using environmental scanning of key data and institutional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fter the strategic plan was approved by the college senate and the board of trustees, it was used to develop college and unit operational plans, which drive budgetary priorities and initiatives. In the last 6 years, the college has seen a decrease in the number of administrative positions, an increase in full‐time faculty teaching positions,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redit hours taught by full‐time faculty, an increase in instructional equipment purchases, and completion of a campus computer network integrating data communications, e‐mail, and Internet access.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methods and delivery of instruction, classroom assessment, and institutional effectiveness have become top college priorities. The process has earned the enthusiastic endorsement and respect of the faculty, staff, administration, and the board of trustees. The process also has built trust and cooperation and has facilitated the development of shared governanc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mpact and lessons learned from implementing such a process.  相似文献   

14.
和谐校园--我们共同的理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一个重大成果,它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党的执政能力认识的一个新突破。构建和谐校园是推动高校发展的内在动力。大学的功能和终级目标要得到发挥和实现,需要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和谐的校园环境。无论从高校培养和谐的人需要一个和谐的环境,还是高校作为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来说,和谐的校园都是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5.
着力促进女性人才发展是十八大提出来更好地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战略任务.高职女性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要有国际视野、国家视野、区域视野和学院视野;要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素质、深厚的文化素质和女性特质、精湛的专业技术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女性人才;要通过育人的学院途径、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委托代培等途径不断提升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16.
“强基计划”是在回应国家选拔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兼顾公平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进一步规范高校招生办学自主权、深化高考制度改革等因素综合驱动下出台的高考招生政策。“强基计划”的政策特征为:“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即政府赋予高校自主权的同时,也把权力透明化,规范高校的自由裁量权;“自下而上”的博弈与反馈,即作为政策执行主体的高校善用策略空间、规制调试对象,避免负和博弈的产生。因此,高校应制定一套多元化的录取方案以规范政策的执行,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招生队伍以保障政策的执行,借助社会多方力量以监督政策的执行。  相似文献   

17.
“战略管理”是着重培养具有战略思维能力、战略管理应用能力人才的课程。新时期教改背景下,围绕战略管理培养大学生综合管理能力,必须注重课程模式改革与调整,把提升战略管理能力作为核心导向,进一步落实课程改革与教学计划。据此,结合“战略管理”课程现状,对课程尝试性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校共青团工作在整个共青团工作中居于基础性战略位置,对全团事业发展影响深远.高校共青团工作布局的适时调整,是巩田高校共青团工作在全团工作中基础性战略位置的有效途径.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团委经过多年探索,创新性的形成了“理论武装”、“团建创新”、“素质拓展”、“青年激励”、“服务建功”五大工作布局,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毕节试验区成立20多年来,历经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八七"扶贫攻坚阶段和新时期开发扶贫阶段,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归纳起来有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产业结构步入优化升级轨道、科教文卫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开发扶贫体制机制创新突破,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可总结为:以基层党政组织建设引领开发扶贫工作与实践,坚持走自我脱贫为主、社会帮扶为辅的开发扶贫道路,在开发扶贫中实行救济扶贫与开发扶贫两轮驱动,在整体推进开发扶贫工作中实现重点突破,因地制宜与改革创新是开发扶贫的关键和核心。  相似文献   

20.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成人高校教职工绩效考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已基本与市场需求相匹配,但成人高校教职工的绩效考核却不能适应当前成人教育发展的需要。成人高校引入基于平衡记分卡的教职工绩效考核体系,有利于激励和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达成学校的战略目标,实现学校的共同愿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