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PVDF为碳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i1.2Mn0.54Ni0.13Co0.13O2/C正极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同步热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合成材料的结构,利用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及交流阻抗测试系统地研究了碳包覆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合成的材料具有a-Na Fe O2层状结构且碳均匀包覆在Li1.2Mn0.54Ni0.13Co0.13O2颗粒表面.相比于Li1.2Mn0.54Ni0.13Co0.13O2,Li1.2Mn0.54Ni0.13Co0.13O2/C表现出更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碳表面修饰层增强了活性材料颗粒之间的电导性能,有效缓解电解液中HF对活性材料的腐蚀,降低电荷跃迁电阻(Rct),从而有效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以共沉淀氢氧化物Ni1/3Co1/3Mn1/3(OH)2和LiOH·H2O为原料,采用流变相反应法(简称RPR法)在950℃煅烧15 h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化学工作站、充放电仪等设备测试了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XRD表明,合成的材料具有良好的α-NaFeO2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3.
利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2Ru0.5Co0.5O3.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对Li_2Ru_(0.5)Co_(0.5)O_3的微观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该新材料为六方层状结构,空间群为R-3M;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比容量和循环性能,在电压范围2.5V~4.8V内,以16mA/g的电流密度,其初始充电比容量达240mAh/g,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75mAh/g,4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78%.  相似文献   

4.
通过微波水热法以及低温熔融盐浸渍法合成了一种含Zn表面异质层改性的富锂正极材料Li1.2Mn0.56Ni0.16Co0.08O2(Zn-LLO).XRD表明没有杂质相的掺入,且合成的材料结晶性十分优异;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呈现出200 nm左右的二级颗粒组成的球状一级结构;在XPS中可以看出掺入的Zn是存在的,证明了Zn表面异质层的存在.得益于微波水热法,合成的材料结晶性较好,具有较好的性能,同时得益于低温熔融盐浸渍法不破坏材料的结构又形成了Zn表面异质层,Zn-LLO展现出极其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100 mA·g-1下经过100圈的循环,Zn-LLO有209.4 mAh·g-1的超高容量,并且在20,100,200,400,1000和2000 mA·g-1下分别有276.8,236.1,204.4,171.1,127.8和95.1 mAh·g-1的优异的平均容量.经过分析,这主要是由于Zn表面异质层对材料的保护作用,LLO与电解液减少接触使得LLO在循环过程中不容易被电解液腐蚀分解,电化学性能从而更加优异且稳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的结构,制备方法和改性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6.
以共沉淀氢氧化物Ni1/3Co1/3Mn1/3(OH)2和LiOH·H2O为原料,研究了其恒电流充放电测试显示,在2.8~4.4V电压区间,流变相反应法合成的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到170mAh/g),循环性能好.充放电循环4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45mAh/g,容量保持率达85.3%.循环伏安实验表明,材料的结构在循环过程中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7.
采用共沉淀方法合成锂电池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的前驱体,进而高温固相反应生成LiNi_(1/3)Co_(1/3)Mn_(1/3)O_2(LNCM),由于所得正极材料含有的Ni、Mn元素与电解液发生微量副反应,导致材料电化学性能降低.为改善LNCM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采用导电性能优良的快离子导体Li_7La_3Zr_2O_(12)(LLZO)对LiNi_(1/3)Co_(1/3)Mn_(1/3)O_2进行表面修饰,制得几种不同表面包覆比例的LLZO@LNCM材料.研究发现,LNCM和LLZO@LNCM材料在0.1 C倍率下的首次放电容量相似,而LLZO@LNCM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则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采取三种方法合成了镍钴酸锂电极材料Lia Ni0.7Co0.3O2,用电化学实验方法研究了合成方法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材料用XRD表征.结果表明:通过预处理后合成的电极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可达到196.5和167.9 mAh·g-1.  相似文献   

9.
以共沉淀氢氧化物Ni1/3Co1/3Mn1/3(OH)2和LiOH·H2O为原料,研究了其恒电流充放电测试显示,在2.8~4.4 V电压区间,流变相反应法合成的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到170 mAh/g),循环性能好.充放电循环4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45 mAh/g,容量保持率达85.3%.循环伏安实验表明,材料的结构在循环过程中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合成3D C-Ni3Si2O5(OH)4电极材料,并对此合成材料的物理性质进行探究,通过电化学测试从中选出电化学性能最优的合成方法.方法:以煅烧天然芦苇叶得到的碳源(C-SiO2)结合Ni(CH3COO)2·4H2O,形成层状硅酸镍C-Ni3Si2O5(OH)4纳米颗粒作为电极材料,需要将其按照不同比例进行混合,将其编号为C-NiSi-1-5,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和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复此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及超级电容性能.结果:测试结果表明,与C-SiO2结合并原位生成的层状硅酸镍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多孔结构和出色的电化学性能.结论:编号为C-NiSi-3的电极材料在0.5 A/g电流密度下比电容为74.7 F/g,C-NiSi-3在10000次循环后具有97% 的出色电容保持率.  相似文献   

11.
在空气气氛下,采用高温固相法,用不同的锂源(Li2CO3、LiOH.H2O)和钴源(自制的-βCo(OH)2、CoOOH)分别合成了LiCoO2样品,通过XRD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原料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LiOH.H2O为锂源,CoOOH为钴源,制备出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均较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层状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采用TG/SDTA、XRD和SEM对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的成分、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900℃下煅烧15h制得的材料结晶程度最佳,样品具有最大I(003)/I(104)强比值,层状结构特征最为突出。从单个颗粒来看,样品表面光滑,界面清晰,粒子呈类球状,粒径大约在0.5μm左右,分散较为均匀。另外,添加剂对粒子形貌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乳酸锂兼做锂源和碳源,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制备锂离子电池Li3V2(PO4)3/C复合正极材料.研究一次球磨混合原料和原料预分解后的二次球磨处理对复合材料晶体结构、颗粒尺寸、颗粒分散性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一次球磨,经过二次球磨处理制备的Li3V2(PO4)3/C复合材料具有更小的颗粒尺寸和更高的颗粒分散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层状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采用TG/SDTA、XRD和SEM对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的成分、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900℃下煅烧15h制得的材料结晶程度最佳,样品具有最大I(003)/I(104)强比值,层状结构特征最为突出。从单个颗粒来看,样品表面光滑,界面清晰,粒子呈类球状,粒径大约在0.5μm左右,分散较为均匀。另外,添加剂对粒子形貌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碳包覆的磷酸钒锂材料,研究不同的柠檬酸添加量以及一次球磨前后加入顺序对磷酸钒锂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池测试仪、电化学工作站等测试方法对Li_3V_2(PO4)_3/C复合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特征、电化学性能、动力学性能做了分析.结果表明:柠檬酸的添加量以及柠檬酸加入顺序对磷酸钒锂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有明显的影响.当一次球磨之前添加柠檬酸且其量与钒的摩尔比为1时得到的磷酸钒锂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的性能,电化学性能测试显示,在电压3.0~4.3 V范围内0.5 C倍率时,放电比容量达到128 mAh·g~(-1)(理论比容量为133 mAh·g~(-1)),并且当倍率达到10 C时,放电比容量仍有105 mAh·g~(-1),甚至当倍率达到20 C时,放电比容量仍高达95 mAh·g~(-1),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分析显示出有较好的离子扩散率和较小的阻抗.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固相法合成xLiMnPO4·yLi3V2(PO4)3(x/y=1:0、2:1、1:1和1:2)复合正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恒流充放电测试和循环伏安测试对材料物相、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LiMnPO4和Li3V2(PO4)3两相共存;在2.4~4.8V电压范围,随着Li3V2(PO4)3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放电容量逐渐增大.0.1C倍率下LiMnPO4·2Li3V2(PO4)3/C的放电容量达到147mAhg-1.复合Li3V2(PO4)3能显著改善LiMnPO4充放电可逆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热分析法对不同组成的LiOH-LiNO3二元体系进行研究,绘制了具有最低共熔点的该二元体系T-x相图。用该低共熔混合物为锂盐,与前驱体Ni0.8Co0.2(OH)2混合烧结制备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2O2。  相似文献   

18.
从结构、制备方法、电化学性能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国内层状L iN i0.5Mn0.5O2正极材料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流变相反应法,对正极材料Li1.05Mn2O4的合成进行了研究,经分析测试表明:Li1.05Mn2O4结晶性能很好,为尖晶石结构.其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30 mAh/g,具有较好的循环性,40次循环后还能保持初始容量的89%以上.  相似文献   

20.
采用化学还原共沉积法制备SnxNiyCoz (x∶ y∶ z=4∶ 3∶ 1.5, 4∶ 2∶ 1, 4∶ 2∶ 2, 4∶ 1∶ 2)三元合金材料,通过充放电测试对比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呈较均匀分散性和表面疏松的Sn4Ni2Co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好;第20次循环,Sn4Ni2Co合金电极可逆容量为346mAh·g-1,库仑效率为9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