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学新课标》提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要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有800-1000个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低段目标中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文章详细论述了在教学中如何把写字教学落到实处,达到如上目标。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的有关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用音序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相似文献   

4.
张泽苹 《天津教育》2022,(22):45-46
<正>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识字与写字领域的学习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能认读和书写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识字与写字能力是培智学校学生各科学习的起点,是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条件。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识字与写字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因为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通过识字与写字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其二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汉字的学习需要调动多感官参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抽象思维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它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李娜 《小学生》2010,(3):51-52
俗话说:“见字如见人。”不仅如此,写好字是一个有关民族素质的问题,是每一个中国人基本素质的重要标志,因此也是每个小学生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从低年级开始,从基础教育开始抓好写字教学这一环节,将使学生受益匪浅。新的课程标准实施后,对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目标: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并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我在指导学生写字的过程中从以下几点做起:  相似文献   

7.
汉字和汉字文化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以其独特的形态,深刻的内涵,享誉世界语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因此,语文教学绝不可忽视汉字教学。教育部曾先后出台《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试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不断强调在中小学开展写字教学的重要意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书写提升到很高的位置--“学会写铅笔字和钢笔字、学习写毛笔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并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对加强汉字书写教学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力求将汉字教学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写字教学要了解和掌握小学生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写字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写字方法,使他们热爱汉字,从而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促进汉字写字教学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掌握正确的汉字书写方法、写规范汉字,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应当做到的事。小学写字教学对我们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汉字具有重要意义。写字教学在基础教育中处于重要地位,其教学效果不仅直接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还会对学生各科目学习产生深远影响。当前教育中,初中生、高中生乃至更高学历层次的学生,在其学习中不乏出现写字不规范的现象,不能很好地掌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目标之一。”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写字教学在一段时期似乎不为人们所重视,很多教师仍旧按照传统的写字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1.
写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将写字教育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要"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教师可从培植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对汉字书写的兴趣、对写字老师的兴趣入手,激发学生主动写字的愿望。  相似文献   

13.
香港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安介于先生把汉字比做一座宝山。他说:“汉字是一个阿丽斯山仙境的领域,每一个转弯抹角就有一段故事。”2011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低年级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识字、  相似文献   

14.
掌握汉字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要学习各类语文知识,培养语文素养,汉字就是敲门砖,小学生必须要熟练掌握,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中国的汉字是象形字,经过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汉字所富含的意义和内涵较为丰富。大多数传统的语文汉字教学方式较刻板,教师要求学生在田字格上进行机械式地反复书写和记忆,意图通过反复练习来加强学生对汉字的记忆,达到掌握汉字的教学效果。这种单一刻板的汉字教学方式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单靠机械式的练习和记忆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良好写字习惯的养成。生本教育理念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重点,这种理念下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应该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写字积极性,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为重点。结合教学实践,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委员会制订目录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二、教学内容提要三、教学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四、各年级教学内容和要求六年制小学各年级教学内容和要求五年制小学各年级教学内容和要求附录一、选率举例二、汉字部首名称表(小学适用)三、汉字笔画名称表四、“叶字笔顺规则表写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写字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都有重要作用.一、教学目的和要求小学写字教学的目的:使学生会写铅笔字和钢笔字,学习写毛笔字,培养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巩…  相似文献   

16.
孙棠洁 《考试周刊》2013,(87):43-4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真正喜欢学汉字写汉字,在尝试自主识写中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高效识字写字"注重的是识字写字的效果,教学效果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标杆,因此"高效识字写字"是许多小学语文教师追寻的最高境界。教师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从激发学习兴趣、把握规律、改进方法等入手,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于一体,让"识字写字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愉悦,使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既能高效完成识字写字的学习任务,又能陶冶性情,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王玲 《教学随笔》2016,(5):42-42
小学语文中的写字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掌握书写的正确笔顺,了解中国汉字的基本架构,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基本审美情趣。因此汉字写字教学要对学生进行递进循环式的引导,让学生在写字教学中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和对汉字的审美情趣。递进式写字教学针对小学语文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递进式教学模式,以递进式行进,使每一个环节随着学习的递进达到更高层次、更高要求的水平,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中的写字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掌握书写的正确笔顺,了解中国汉字的基本架构,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基本审美情趣。因此汉字写字教学要对学生进行递进循环式的引导,让学生在写字教学中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和对汉字的审美情趣。递进式写字教学针对小学语文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递进式教学模式,以递进式行进,使每一个环节随着学习的递进达到更高层次、更高要求的水平,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小学的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促使我不得不去探索。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要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一千六七百个。因此对学生的强化写字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通过写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