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诫子书》是诸葛亮修身立志的名篇,全文篇幅简短,但极其精练,简洁明了的百十字,阐述了诸葛亮修身立志的格言。《诫子书》中的立志思想是诸葛亮自己一生的反映,也是对古代先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这个女人,一生都在颠沛流离,一生都在追求,她走了很多路,爱过许多人,也被许多人爱过,最终一个人在挣扎与孤独中穷困潦倒。她有才气,被鲁迅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她用痛苦的生命,创造了文学史上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却在生命中最灿烂的年华如流星般陨落。  相似文献   

3.
直到今天,人们还深深地怀念诸葛亮这位名相和哲人,把这位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传奇式人物,视为智慧的化身、清廉的典范、爱民的贤相、正义的卫士.古往今来,人们对于诸葛亮的颂诗赞文多得无法详细统计: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曾作过多首赞叹诸葛亮的诗,其<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诗句,成为日后讲述诸葛亮一生的名句.  相似文献   

4.
她出生在帝王之家,却尝尽了人世间的种种磨难;她曾与四个男人结合,却没有留下一个孩子;她一生真挚地渴望真爱,可她惟一的心爱的人却离她而去. 她就是被人称为"末代皇姑"的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三妹--肇桂荣.  相似文献   

5.
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正中有一副楹联,向被推为武侯祠诸联之冠,并受到毛泽东、江泽民等领导人的高度赞赏。联曰: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联为清人赵藩撰并书。赵藩(1851—1927年),字樾村,一字介庵,晚号石禅老人,白族,云南剑川县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冬十一月上旬,时任四川盐茶使的赵藩游览武侯祠,追思诸葛亮治军理政的成绩,并联想新任四川总督岑春煊备用武力镇压民众的情况,遂书写此联。屈指算来,至今已百余年了。联语虽意在“讽谏”,但客观上却对诸葛亮一生用兵和施政的功业进行了高度概括和…  相似文献   

6.
拉自己一把     
一个没上过学的人三次震撼北大讲坛,一个十七岁才识字的人发表了数百万字的作品,一个终生被轮椅囚锁的人全国巡回演讲达四百余场,一个饱受苦难的人从事义务心理咨询达二十多年,她一生经历了七十余次大小手术,她连坐都不能,紧靠体内三根钢棍支撑身躯,她凭什么?  相似文献   

7.
1898年9月10日,一则新闻震撼了欧洲:奥地利皇后伊丽莎白(我们所熟悉的茜茜是她的昵称)在瑞士的日内瓦遇刺身亡! 茜茜的悲刷,结束了一个非凡女人传奇的一生.那是个不幸和被人误解的一生.  相似文献   

8.
拉自己一把     
一个没上过学的人三次震撼北大讲坛,一个十七岁才识字的人发表了数百万字的作品,一个终生被轮椅囚锁的人全国巡回演讲达四百余场,一个饱受苦难的人从事义务心理咨询达二十多年,她一生经历了七十余次大小手术,她连坐都不能,紧靠体内三根钢棍支撑身躯,她凭什么?  相似文献   

9.
1898年9月10日,一则新闻震撼了欧洲:奥地利皇后伊丽莎白(我们所熟悉的茜茜是她的昵称)在瑞士的日内瓦遇刺身亡! 茜茜的悲刷,结束了一个非凡女人传奇的一生。那是个不幸和被人误解的一生。 历史上的茜茜,生前并不为很多人所了解。她不像当时公开报道的那样,是一位受到普遍爱戴和狂热崇拜的皇后。事实恰恰相反,她很早就自动放弃了国母的角色,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后来甚至很少居住在维也纳。她性格怪异,处事非常,既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后,也不是一个称职的妻子,甚至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在当时的宫廷和社会中实际被看成是一个异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美国进步作家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一书所展示的历史画卷是朱德同志一生走过的革命道路。作者曾经说过:“我一直忘掉了我不是一个中国人”,她是充满了对中国革命的同情与热爱来写这本书的,一直到她逝世前的最后一天,还在校正这本著作。朱德同志出身在朴实勤劳的农民家庭,一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朱德同志的道路有如他所  相似文献   

11.
画魂常香     
此次首都博物馆举办潘玉良画展,200幅作品,让人完全坠入潘玉良的世界里——她的才华、她的坎坷经历。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她那为数众多的女性人体画,潘玉良一生获奖无数,其中大部分也正是这类作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黄维  王燕 《新闻天地》2011,(6):9-10
杨开慧的一生虽然很短暂,但是却很精彩,而且酣畅淋漓。她与毛泽东经过数年的了解与相爱,1920年冬,两人相约寒假到板仓过春节,“不做嫁妆,不坐花轿,不用媒妁之言,”自由地结婚了。她欣赏他,并深爱他。她梦着他的理想,甚至可以为了他而死。  相似文献   

13.
林巧稚的一生没有令人唏嘘的跌宕起伏、大起大落,也没有扣人心弦的“戏剧性情节”。但是,她的一生平静却不平淡——生于晚清、长于外患内乱频仍的民国、又历经新中国一场场急风暴雨,在时代与历史的风起云涌中,当无数人投身时潮或被时潮裹挟时,她却能一直坚守自持,与喧嚣保持相当距离。  相似文献   

14.
正1986年3月4日,82岁的女作家丁玲永远地离开了热爱她的读者们。回首往事,她是1931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机关刊物《北斗》的主编和左联的党团书记,也是鲁迅旗下一位有重大影响的左翼作家。她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952年曾荣获前苏联斯大林文艺奖金,并译成多种文字传播。她身世坎坷,一生追求真爱,虽遭遇四次婚姻,但始终坚信爱情,最终与相爱的人白头偕老。文学、爱情与政治左右着她的一生。她从湖南长沙一所女子中学走出来,赴上海平民女子学校学习,后来在上海大学、北京大学学习,1927年开始发表揭露旧中国黑暗现实的小说。她的成名作《莎菲  相似文献   

15.
当时的月亮     
隔着30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倘是隔着60、70年,当红尘中世事灰飞烟灭后,华丽转身,满目的苍凉岂不叫人心悸? 所以张爱玲静候着死亡,潇洒离去,她必可知她的离去使近年愈演愈热的张爱玲达到顶点,然而她无意于知晓在人群中产生的骚动。于她,不过是一阵无意义的喧嚣,她将华美的文章与宿命的一生由着他们去拆解,去争论,去玩味,而她独自一人,悄然离席。我迷恋由张爱玲的叙述和宛妙的文字而得的阅读的快感,然而我不惮于承认对她一生的传奇却更感兴趣。你可以  相似文献   

16.
; 如果没有那么一点残疾,如果受到良好教育,如果……那么,她的理想之梦,也许比谁都不会逊色;她的生活,也许有更多的诗情画意。她的生命之光,也许会更加绚丽耀目。这是她给人的印象。这印象来自她的执著,她的聪慧、她的善良和她的美丽。 然而,那些“如果”只是好心人一厢情愿的假设。因而,孙祥英的一生就注定与幸运之神无缘,注定了她只能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在生活的路上跋涉,经历着比常人更多的艰难、辛酸和劳碌。  相似文献   

17.
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181-234),其一生经历,自阳都而荆襄,而巴蜀、云贵、汉中,几乎涉足大半个中国。到了他晚年,随着北伐的连年用兵,在陇原大地上也多处留下了他的足迹。诸葛亮踏上陇原大地,当然是为了实现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夙愿。而这一方略,又早在他隐居隆中时即已孕育成熟。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年仅27岁的诸葛亮就向前来请他出山的刘备提出: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扶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著名的短篇小说《祝福》,写了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其中有这么一个情节:祥林嫂被迫再婚后,生了一个男孩叫阿毛。可她第二个丈夫得伤寒又死了。幸而还有阿毛与她为伴,使她对生活没有绝望。可不久,狼又把阿毛吃了,这对她是一个惨重的打击。她又只身一人,便再度到鲁四老爷家当佣人。“我真傻,真的,”她逢人便讲她的阿毛被狼吃的经过。“我只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一  相似文献   

19.
了解中共党史的人一定知道史沫特莱,了解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人也一定知道史沫特莱,对鲁迅先生略知一二的人,也一定知道史沫特莱。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就是这样一位把自己的一生和中国大地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美国记者、作家、社会活动家。她说:“我到过很多国家,但无论到哪儿,我总归是一个外国人,只有当我在中国的时候,就不感到自己是一个外国人。不知是什么缘故,在那里,我总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民中间的一个,我仿佛已经生根在那块土地上了。”事实的确如此,史沫特莱的一生是和中国结缘的一生,中国人民永远记住了这位在中国灾难深重时,真诚地帮助过自己的杰出女性。  相似文献   

20.
靳羽西,这位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在美国也颇有名气。她与众不同之处在哪里? 靳羽西用几个英语文字概括了她的成功之道。这就是:Dream(梦想)、Sacrifice(牺牲)、Courage(勇气)、Love(热爱)。梦想靳羽西认为,人总该有些梦想,去争取美好的事物。人如果没有梦想,平庸一生,不想有所争取,有所创造,那将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