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一名黑人少校军官和一名白人士兵在路上相遇。白人士兵见军官是黑人,就没有向他敬礼。当他掠身而过时,黑人军官以低沉而坚定的声音对他说道:“请等一下!”  相似文献   

2.
涂艳 《大观周刊》2012,(21):13-14
《八月之光》讲述了一个种族主义压抑人性的悲惨故事。主人公乔作为一个身体里流淌着黑人血统的混血儿,却身处在白人之上的国度里,必然遭受到白人的排斥,经历与他人隔离的荒诞感:他体内潜在的黑人血统正是他毕生想要摆脱和感到羞愧的根源,而他对白人的生活充满了既爱又恨的复杂情结,他矛盾的内心体现出.他深受种族主义异化的影响。直到死亡临近的时候,乔终于明白他生命的无意义和荒诞,于是他淡然地面对了死亡。存在主义的重要概念诸如荒诞、异化、死亡在乔的一生中得到具体地展现。  相似文献   

3.
据《南方人物周刊》,今年7月18日是曼德拉90岁的生日,在“麻烦”的一生中,他将一个国家从严重的种族歧视制度中解放出来,帮助白人与黑人、压迫者与被压迫者团结起来。曼德拉希望走进南非白人的世界,他知道终有一天他不是要和他们斗争就是要和其谈判。90年的人生,曼德拉信奉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4.
新闻浮世绘     
重庆铜梁县大庙镇黄狮村一父亲为防止顽劣的儿子继续为害,用狗链和铁锁将他关在废弃的老屋里。  相似文献   

5.
1992年3月17日,南非终于在宪政投票中,通过了废除种族隔离政策,结束了近百年来的白人统治,正式迈向民主改革路途。不久,黑人民权领袖曼德拉宣布与他并肩作战了30年的妻子温妮协议分居,他们都曾为了对抗白人统治而付出了青春与自由的代价。  相似文献   

6.
曾经,美国黑人的世界一片凄然,崇尚人之平等的普通白人对这片凄然保持着过分的平静。新闻界在试图打破这种平静;《吉米的世界》催人泪下、使人震惊,只可惜是假造的;约翰·格里范也做了这种题材的报道。他有个原则:“要想了解黑人的生活,必须成为黑人;要想揭露事实真相而又无偏袒之嫌,必须是白人。”他报道的成功,源于他一生中——  相似文献   

7.
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的就职仪式中,曼德拉邀请了当初他被关在罗本岛监狱时,待他以礼的三名前狱方人员。曼德拉请他们站起身,向大家介绍,并向他们致敬。他说,他年轻的时候性子很急,在狱中他学会控制情绪才活了下来。他的牢狱岁月给他时间与激励,  相似文献   

8.
阳光有声     
这是春天的正午,我拖着有些疲惫的身心,和衣坐在床上,眯着双眼,将洒进窗口的阳光关在了眼帘之外,却无法将阳光关在听觉之外。我的思想是打开的,我的听觉是打开的,这样的时候,我的听觉神经益发敏锐而柔软。我听见亲情般的阳光洒在阳台上,它的声音揉合在母亲和妻子近距离的,燕子呢喃般的交谈中,暖暖地在她们之间循环回转。儿子坐在阳台的另一端,放磁带,听英语。他是个十足的阳光男孩,少有忧愁,也许他还真  相似文献   

9.
“你别回去了,回去之后,共产党听说你是从美国回来的,就把你关在小黑屋里,你还搞什么科研?”1950年,与卢肇钧一起留学、工作于波土顿的同学经常这样劝他。  相似文献   

10.
名刊要览     
★黑与白奥巴马参议员显然想成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为此他需要黑人同胞的大力支持。但与此同时,他仍需要在美国白人中获得广泛的支持。奥巴马认为,关键在于消除黑白种族之间的长期政治偏见,构建一个"超越种族"的新政治氛围。为此他正在努力寻求黑白两方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劣种白人"的血泪史一直延续到70年代。对这么近的历史长期视而不见,多少说明美国社会对弱势白人的忽视。这种忽视,和"愤怒的白人"的产生以及当今美国的政治格局不无关系美国人在提起白人的种族歧视问题时,总是情不自禁地想到南方的"红脖子"。  相似文献   

12.
宽容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它大声嚎叫,猛烈地抗拒。 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嚎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  相似文献   

13.
大师的邪念     
气功大师一早起来就有点坐卧不宁。他知道,是自己的寿限到了。但气功大师不知道自己有怎样一个死法。这样也好,他想。同时决定把生命的这最后一天留给自己,不见任何人。气功大师把自己关在一间屋子里。他要对自己的一生作一番必要的梳理。梳理的结果,大师对自己的一生基本满意,无甚遗憾。  相似文献   

14.
萨达姆被捕前,很多人都担心他会不会成为“拉登第二”,而现在,人们可能会问,拉登会不会成为第二个萨达姆? 自由的拉登与关在狱中或长眠地下的拉登,哪个对于美国更有意义呢?这只有布什本人才解释得了  相似文献   

15.
马普托年轮     
杰阿金是所谓“白莫桑比克人”,他的父母是葡.萄牙血统的白人。1975年独立革命后,他去过葡萄牙和瑞典,最后还是回到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开一间葡萄牙语学校。他个子不高,八字须,英语流利之极,活像海明威小说里的佣傥人物。许多外国使馆雇员乃至大使都是他的学生。  相似文献   

16.
约翰·劳勃生是英国的一名残疾人,他瘫痪在床,只有右眼能见到一丝光亮。 他并未把自己关在黑暗里,他用上天赐予的仅有的那丝光亮读书看报。冥冥之中,他在等待着什么。一天,劳勃生在读报时看到一篇文章,远在库仑山里有一位姑娘名叫美丽丝,29岁,与他同龄,她也是全身瘫痪,只有双手可以略动。  相似文献   

17.
你能想象吗?一个三十七岁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年薪竟高达160万美元,成为美国历来薪金最高的新闻播音员之一。他就是黑人布莱恩特·甘贝尔。如今,美国电视节目主持人中,黑人占百分之十二。然而,能够在电视新闻中出现的黑人工作人员,不是外勤记者就是专门报告体育新闻的,而主要的电视新闻节目几乎仍是白人的天下。但是,布莱恩特·甘贝尔却在美国三大电视网的激烈竞争中,征服了众多的观众,击败了不少白人对手。他在全国广播公司(NBC)主持的《今天》节目,收视率不断提高。一九八五年三月,《今天》节  相似文献   

18.
“五四运动”之后,梁启超不再过问政事,在家潜心钻研学术,著书立说。他经常把自己关在书房里,通宵达旦地写作,生活没有规律,加上烟酒过度,身体健康渐渐恶化,最后发展到小便带血。当时,梁启超并不知道,小便带血,其实就是尿毒症的症状。  相似文献   

19.
姜椿芳曾经对我说:"关在狱中七年,我想的就是,如果还能活着出去,一定要编辑出版一套中国大百科全书." 怎么他被关了七年!是因为历史上的问题吗?不,他的历史再清楚不过了,他本是常州人,父亲因为失业带着一家搬到哈尔滨,投奔大伯.家贫,他上不起大学,只在一个俄侨那儿学了两年俄文,以后就以俄文翻译和担任一些编辑出版工作,养家糊口.  相似文献   

20.
当塞缪尔·L·杰克逊第一次拿到1971年的《沙夫特》的重拍剧本的时候,他已经在《交战规则》等影片中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而且他已经与白人明星比如汤米·李·琼斯等有过成功的合作经历。但是他还是没有想到,他会在这部片子中扮演男一号,而且《沙夫特》会在今年夏天一炮走红,这么卖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