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丽梅 《学周刊C版》2010,(12):197-197
小仲马的《茶花女》是世界名著,小说真实生动地描写了一位外表与内心都像白茶花那样纯洁美丽的少女被摧残致死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爱是这个世界最美好的字眼,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无数经典著作中竞相歌咏的对象。本文以《茶花女》为研究对象,从未来与爱情的角度解说茶花女的悲情故事。《茶花女》是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代表作,是一部世界经典。这是一部凝聚爱情的小说,以主人公玛格丽特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生动细致地描写了一位外表和内心都像茶花一样纯洁美丽的巴黎风尘女子,为了自己不被命运认同的爱情而被抛弃的故事。其中主人公对于未来与爱情的抉择,决定了女主人公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张星 《考试周刊》2015,(13):20-21
《茶花女》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女主人公玛格丽特,一位美丽、善良又值得同情的女性。她虽沦落风尘,但依旧保持一颗纯洁、高尚的心灵。她充满热情和希望地追求真正的爱情生活,而当这种希望破灭之后,又甘愿自我牺牲成全他人。这一切都使这位烟花女子的形象闪耀着圣洁的光辉。茶花女的原形阿尔丰西那·普莱西,同样是个命运悲惨的姑娘。然而,虽然身世值得同情,但她的的确确是个堕落的女人。用小仲马的话来说,她"既是一个纯洁无瑕的贞女,又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娼妇"。可以说,现实与小说向我们展现了有共同点又本质不同的两个茶花女形象。本文在小说世界与现实中的茶花女形象的比较、分析之后,以两个人物之间的命运及性格差异为切入点,力图揭示出主人公玛格丽特身上存在的无法克服的劣根性。玛格丽特与阿尔芒最终以分手告终,既有外界因素,又有玛格丽特自身性格中无法克服的弊病,这些弊病才是导致悲剧的根本原因。只有充分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小说人物形象,才能洞悉作者透过文字所要传达的真正思想与内涵。  相似文献   

4.
《茶花女》,长篇小说,法国作家小仲马著于1848年。是作家一举成名的优秀之作,深为世人所喜爱。《茶花女》的女主人公玛格丽特出身贫苦,后为生活所迫沦为妓女。因她酷爱茶花,被人称为茶花女。她美丽而聪慧,故被许多贵族所追逐,一位老公爵竟把她当“爱女”来供养。这种卖笑生涯使她感到非常痛苦,她结识了一位叫阿芒的青年,把阿芒看成理想的情人。她渴望摆脱被人玩弄的处境,于是和阿芒一起搬到巴黎郊外别墅同居。老公爵被她的行为所激怒,因而停止供应其费用,债主也纷纷上门讨债。茶花女为了爱情,毅然卖掉自己的积蓄。这时阿芒…  相似文献   

5.
《茶花女》是法国作家小仲马的代表作,也是一部世界文学名著。《茶花女》讲述的是一位贫穷的乡下姑娘,为谋生来到巴黎,不幸落入风尘,做了妓女,染上了挥霍钱财的恶习;但她却讨厌这种空虚的生活。因为她依然有着纯洁的心灵,她向往真正的爱情生活。后来被阿尔芒的一片赤诚之心感动,在远离巴黎市区的乡间过起美满的田园生活。看到这,我原以为一切都会平静下来,美好的  相似文献   

6.
《茶花女》的主人公玛格丽特是一个受人供养的女人,她美丽善良,生活虽然骄奢颓靡,却并不市侩地追名逐利,是一个身不由己、遭受迫害的下层妇女形象。小说通过回忆叙述描写了资本主义上流社会的各种丑态和玛格丽特与阿尔芒的爱情悲剧,突出了玛格丽特高尚的品质和她的悲剧形象。  相似文献   

7.
杜十娘与茶花女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两个经典的女性形象。茶花女是小仲马的成名作《茶花女》中的主人公。杜十娘出自于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茶花女选择为她的爱人及其家庭牺牲自己,赢得了世人的崇敬,杜十娘追求她幻想中的“爱情”无果,最终只能以死来抗争和控诉。她们虽有着相似的不幸,却诠释了不一样的爱情观。下面结合人文精神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杜十娘与茶花女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两个经典的女性形象。茶花女是小仲马的成名作《茶花女》中的主人公。杜十娘出自于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茶花女选择为她的爱人及其家庭牺牲自己,赢得了世人的崇敬,杜十娘追求她幻想中的"爱情"无果,最终只能以死来抗争和控诉。她们虽有着相似的不幸,却诠释了不一样的爱情观。下面结合人文精神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生命的价值     
一个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但当你不珍惜它的时候,生命将变得毫无意义。这是我看了《茶花女》后悟出的道理。《茶花女》这本书主要写的是:一个出生在法国巴黎的美丽少女玛格丽特·哥杰,不幸沦落为交际花,人称“茶花女”。她得了肺病后,曾三次立志要把病治好,重新做人,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含恨离开了人世。  相似文献   

10.
一个关于沉沦与救赎的悲剧故事,白茶花般的女主人公在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的矛盾冲突中屈服,最终在惨遭鄙弃中孤独死亡。本文试图应用伦理道德批评方法从社会、主人公、作者三方面的道德上来分析小仲马《茶花女》笔下的女主人公的悲剧成因。无论是个体道德的追求与社会虚伪道德体系的冲突,还是作家个人道德倾向与社会道德的冲突,都是使女主人公的悲剧充满震撼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读完美国作家白涅德夫人写的《小公主》,文章主人公撒拉·库尔的经历一幕幕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完全被撒拉·库尔征服了。撒拉·库尔是个美丽纯洁、心地善良的小姑娘。在父母相继去世后,撒拉·库尔的处境完全改变了,学校将她赶了出去,无依  相似文献   

12.
决定阅读《红楼梦》,是因为那些妙不可言的诗篇词藻、一个个灵动鲜活的生命、纯洁善良的心灵与感动世界的美丽深深地吸引着我。“眼泪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说到大观园中才貌双全的奇女子,应首推黛玉。宝玉说她是个“神仙似的妹妹”,虽然传神,不过我以为“超凡脱俗”也许更为贴切。她冰雪聪明,好似通了灵性,诗词妙语信手拈来;她敏感多疑,只因宝玉的丫头晴雯懒得为她开门而悲吟《葬花吟》;她感情执著,为了爱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明代冯梦龙选编的“三言”中,那篇名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京都名妓杜十娘的形象。她年方十九,美丽聪慧,性情刚烈,有胆有识,虽为妓女,却有一颗正直善良的心灵;对正常人的幸福生活有执着的追求。时隔二百多年之后,法国作家小仲马以小说《茶花女》轰动当时,书中成功地塑造了巴黎名妓茶花女的形象。她年轻美貌,如花似玉,聪慧善良,虽身处风尘,却强烈地追求真挚纯洁的爱情。这两个艺术画廊中的女性,虽然时间上相距两百多年,地域上相隔千里万里,生活在通然相异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中,但因个人出身、社…  相似文献   

14.
编辑推荐《我要做好孩子》中的主人公金铃是一个机敏、善良、正直的小女孩。她为了做一个让爸爸妈妈和老师满意的"好孩子"付出了许多努力。为保留心中那份天真、纯洁,她向大人们发起了"挑战"。最后,她和同学们一起充满信心地走进升学考试的考场……  相似文献   

15.
从法国小仲马的《茶花女》到福州评话《新茶花》的整个演变过程,可以看到19世纪末流行一时的茶花女故事在中国传播、本土化的过程。福州评话《新茶花》不管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特色上,都对《茶花女》有一定的继承和发展,但其发展与几乎同时代、同类型的作品《孽海花》又有所不同。究其缘由,主要是由于受到福州地域文化的影响及西方思想观念的洗礼,尤其是评话的艺术形式呈现,使得《新茶花》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及思想观念上又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6.
花的喻义     
生活中有很多鲜花,同学们,你们知道花儿代表的含义吗? ●daisy—innocent 雏菊—天真烂漫 ●rose—grace 刺玫瑰—雅致 ●white calmellia—beauty 白茶花—美丽 ●white lily—purity 白百合—纯洁 ●white chrysanthemum—sincerity 白菊—真挚  相似文献   

17.
歌剧《茶花女》是威尔第惟一的一部关于爱情与死亡的歌剧。从薇奥列塔在《茶花女》中的音乐形象、艺术形象的分析,以及对《茶花女》中薇奥列塔这个艺术形象的重新认识和重新塑造,可以看出,对薇奥列塔这个艺术形象的塑造不仅需要在表演技巧上有所变更,而且在演唱中更需注意主人公内心的情感转换,所以对艺术形象进行二次创作,是我们声乐表演者的重要使命之一。  相似文献   

18.
鞠俊 《文教资料》2010,(18):191-193
本文通过解读张爱玲的代表作《半生缘》中的交际花顾曼璐与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巨匠小仲马的力作《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的悲剧人生,比较了她们的之间的异同。她们同样曾经纯洁美丽、身世悲惨,同样拥有痛彻心扉的爱情却又最终生离死别,同样有过向善的心却又身染肺病独自死去。中法不同爱情观与婚姻观的熏陶,决定了她们的爱情收获度和灵魂的净化度。  相似文献   

19.
孩提时代,天真好奇的我最爱看童话故事。美丽奇异的人物,梦幻般的故事情节,令我如痴如醉。从《白雪公主》、《七天鹅》到《灰姑娘》,再到《睡美人》,把我引领到一个充满善良和神秘的仙境中去。无一例外的是,这些童话中都有一个反面人物造型,像恶毒的皇后,坏心眼的后母,丑陋的巫婆等等。她们每时每刻都在毒害善良的故事主人公,逼得她家破人亡,惨遭不幸。当然,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最后,美丽的主人公历经磨难,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那些坏人呢,自然是没有好下场。我问母亲:“《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那为什么还有坏人?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善…  相似文献   

20.
《陌上桑》、《羽林郎》都是乐府诗歌。《陌上桑》中的女主人公是个美丽的采桑女子,名叫罗敷,诗中叙述了她拒绝太守挑诱的故事。《羽林郎》中的女主人公是个美丽的酒家女子,诗中叙述了她勇敢抵制贵家豪奴调笑的事。这两首诗都用夸张、铺陈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一个类似的主题:揭露了封建社会阶级压迫的黑暗现实;歌颂、赞扬了古代劳动妇女坚贞的品质和不畏强暴的反抗精神。两首诗都爱憎分明,感情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