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填空。 1.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_初年到_中叶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别编为_、_、_三个部分。 2.《诗经》的第一篇,也就是《国风》中的第一篇诗歌是_。从内容上分析,这是古代的一首__歌,歌咏__和 3.《伐檀》是一首伐木奴隶之歌。它通过描写____________愤怒地控诉了奴隶主不劳而获、残酷掠夺的罪行,表现了奴隶们强烈的反抗精神。 4.《伐檀》这首诗,从结构上分析,三段的字句都基本相同,只是换了少数词语。例如“坎坎伐檀兮”一句,只是在后两段中,把“檀”字分别换为“辐”和“轮”,这种表现形式称为___。在同一段里,相连…  相似文献   

2.
陈思和在《细读<雷雨>》一文中说:"《雷雨》是一部谁也说不清的作品。一部伟大的作品必然是体现人性的极其丰富,那人性太丰富就说不清楚了,而正是因为说不清楚,它才成为一部说不尽的伟大的艺术作品。"这里的"说不清"正有"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意,但这一句"说不清"所指向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式的阅读快感,同样可以作为衡量一部作品是否上乘的有效参照。刘  相似文献   

3.
1填空 l)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_时期、_时期和新时期三个时期。 2)“新时期文学”是指_年以后的文学,这时期最先出现的文学现象是“伤痕文学”,稍后又出现了_和“改革文学”。 3)“颂歌”是指年代前期诗歌创作的主流,它的主要内容是歌颂_、歌颂党和领袖,歌烦新的生活。 4)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一年间,田间把他以前创作的叙事诗_发展为近两万行、上下两卷、共七部的长诗。 5)李季的叙事长诗_共分三部:_、《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玉f丁)L女出征记》。 6)李季建国后诗歌创作最重要的内容是以_和_为代表的表现石油工人的作品。 7)艾…  相似文献   

4.
《学记》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一篇,它是我国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和办学经验的总结.这篇文章全文不过一千二百二十九个字,但内容博大精深,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古代教育和教学.本文仅就《学记》关于教学方法的论述进行初步探讨.一、诱导法《学记》指出:"故君子之教,喻也."君子是指教师;教,是指教学;喻,是指诱导之意,正如南宋戴溪所说:"教者有善诱之功,学者有欲罢不能之意."全句意  相似文献   

5.
1.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__》,它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生活,分为_,_,_三部书,共篇。我们学过的有.__,_.篇。 2.屈原名_,字_,战国末期_国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和政治家,其代表作是《》,《》。 3.春秋战国时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哄(__》,它记载了春秋各国的政治一、外交和军事活动及有关著作,这部书相传是鲁国史官所著,我‘f一l学过的课文有《》。《论语》是先秦儒家的典籍,是由_及其弟子编纂。先秦诸子散文包括《二“,》,《.…》,《二_》,(一》,‘---一》, .-乞5《》,‘_》一《》,《》等,我们学过从中选…  相似文献   

6.
1峨空 1)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_时期、_时期和新时期三个时期。 2)“新时期文学”是指—年以后的文学,这时期最先出现的文学现象是“伤痕文学”.稍后又出现了_和“改革文学”。 3)“颂歌”是指_年代前期诗歌创作的主流,它的主要内容是歌颂_、歌颂党和领袖,歌颂新的生活。 4)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一年间,田间把他以前创作的叙事诗_发展为近两万行、上下两卷、共七部的长诗。 5)李季的叙事长诗—共分三部:_、(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玉门儿女出征记)。 6)李季建国后诗歌创作最重要的内容是以_和_为代表的表现石油工人的作品。 7)艾青…  相似文献   

7.
1.《诗经》六义是指_、_、_、_、 _、_,其中_、_、_是三种不同的表现 手法。_主要是起兴寄托。 2: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风骚”并称,。风,,“骚” 就是指,’·和几,为代 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没主义传统。’‘ 3.“骚体”是辞赋的一类.以_为代表 .作,因起于楚国,亦称“楚辞体”。主要特点为_ 4.先秦历史散文可分为两种,一种以记述事件 为主,以_为代表,一种以记述言论为主,· .以’·“、」,为代表。 、5.我国第一部叙事详明的编年体历史散文著作 是_,相传是春秋末年的_为解释孔 ,子的·《春秋》‘而作,故又称《一‘一一》、《—》 几.等,其特点是…  相似文献   

8.
<正> 《阳关三叠》,亦名《渭城曲》或《阳关曲》.它是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作为歌词的一支唐代的送别曲,这是众所周知的,但若追究下去,究竟什么是《阳关三叠》?"三叠"究竟是怎么回事,那就不容易说清楚,而要花费一番考索的功夫了.关于"三叠"问题,自宋代以来,学术界一直聚讼纷纭,未有定论.概而陈之,有七八种之多.有未一句重叠说者,陈贻焮《王维诗选》日:"唐人将它谱成歌曲,反覆唱末一句,谓之《阳关三叠》."科学院文研所《唐诗选》亦作此说.有后两句重叠说者,林从龙在《最忆阳关曲、真珠一串歌》一文中说:"三叠"指对诗的后两句反  相似文献   

9.
春水 《同学少年》2013,(1):48-49
刘震云,生于1958年,河南省延津县人,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青联委员。代表作有《单位》《官场》《一地鸡毛》《我叫刘跃进》《一句顶一万句》等,其中《一句顶一万句》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多部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作家王蒙有个极生动的表述:人类需要解决的问题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吃不饱"饿出来的问题,一类是"吃饱了"生出来的问题。当然,这里说"吃不饱"的问题,是指所有的生存问题,是所有人都会面对的问题;而那种真正难以果腹的滋味,生理上极度的饥饿,似乎离我们非常遥远。  相似文献   

10.
小Q填字     
横向 一、指道路交叉、行人往来频繁的热 闹街市,也是赵丹主演的一部电影。 二、人力能够战胜自然。 三、形容事物各部分互相关联,不可 分割。 四、边诉说,边哭泣。形容极其悲恸。 五、朱淑真《生查子》中"今年元夜 时"后一句。 六、没有根据恶意中伤的话。 七、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末句。  相似文献   

11.
1填空题 1)《_》一书是秦统一以前,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编写的,《汉书·艺文志》称它是“_ 家”。 2)秦惟一著名的散文家是_,其代表性的散文作品是《_》,清朝人李兆洛在《骈体文抄》中称本文是“_初祖”。 3)西汉初年,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余波犹存,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政论散文作家,他们是_、晁错等人。前者的政论散文最著名的是《_》,后者的代表政论散文是《贤良对策》和《论贵粟疏》等。 4)汉初骚体赋作者中,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_,他的赋体代表作品是《_》和《鹏鸟赋》,另外,淮南小山的《_》也是比较优秀的辞赋作品。 5)汉代最兴盛的文学体裁是_,但真正代表汉代文学最高成就的却是历史散文中的《_》和诗歌中的_ 民间歌辞。 6)最早写作赋体作品的作家是战国时代的_,《汉书·艺文志》记载他有赋十篇,现存_篇。 7)汉武帝至汉成帝时代是汉赋主要的盛行时期,主要的代表作家是_、_王褒、扬雄等。 8)枚乘的《_》是标志着汉赋(散体大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它的结构体制被看作是赋体文学中的一个专体,称作“_”。  相似文献   

12.
鲁迅小说《药》的主人公究竟是谁?归纳以前报刊杂志上的说法大体上有三种:一、华老栓、夏瑜都是小说里的主人公:二、夏瑜是小说里的主人公:三、华老栓是小说里的主人公.对上述三种观点,笔者不敢妄加揣测,主观臆断孰是孰非.我觉得探讨这一问题之前,首先必须理解“主人公”这一概念的内涵.所谓“主人公”,是指“文艺作品中的主角.文学作品和戏剧、电影等所集中刻划的主要人物.他是矛盾冲突的主体,一部作品某些情节的展开及其他人物的出现和活动都以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一部作品一般有一个或几个主人公,人数多寡视作品反映的生活内容而定.”(《辞海》修订稿·文学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3.
1填空题【每空l分) l)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大致可以分为_个时期,其中,所谓“新时期文学”是指一以后的文学。 2)新时期最早出现的文学是_,稍后,又出现了,继而兴起了“改革文学”。 3)“颂歌”是_年代前期诗歌创作的主流,它的主要内容是歌颂_,歌颂党和领袖,歌颂新的生活。 4)李季的叙事长诗共分三部: 、(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玉门儿女出征记》。 5)李季建国后诗歌创作最重要的内容是以 和为代表的表现石油工人的作品。 6)闻捷最重要的诗集是(夭山牧歌》,包括《博斯腾湖滨)、、《果子沟山谣》、 五个组诗。 7)_的(复仇的火焰)是以解放…  相似文献   

14.
巴尔扎克及其作品的评论,已经有很多论述了。本文只想把《高老头》、《幻灭》和《交际花盛衰记》这三部作品联系在一起。通过拉斯蒂涅和吕西安的比较,来谈谈作者对波旁复辟王朝时期的生活面貌和那个时代阶级关系的反映和揭示。笔者认为,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幻灭》和《交际花盛衰记》,可以看作《人间喜剧》中的一部独特的三部曲。原因在于:首先,这三部作品的编年史的特点十分明显。《高老头》的时代背景是1819年底到1820年初,《幻灭》则是1821年到1823年;而《交际花盛衰记》则是1823年到1830年,它们的时代背景恰好是前后紧密衔接的。如果我们把这三部作品看作一部有机的整体,则不难发现它们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波旁复辟王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其次,这三部作品在人物形象的描写上体现出明显的连续性特点。它们主要是写外省青年拉斯蒂涅和吕西安向上爬的故事,与此同时,刻画了同他们人生道路关系密切的伏  相似文献   

15.
略谈《马氏文通》的"读先乎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先乎句"是《马氏文通》自创的语法理论之一,它指的是"读"在先、"句"在后组成的一种"读 +句"句型."读先乎句"可归为今天的3种句型的8个小类.《马氏文通》在讲"读先乎句"时举"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为例,被不少语言学家认为不妥,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妥.  相似文献   

16.
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两颗耀眼的明珠。这两部作品影响深远,意义重大。这两部作品都写了“情”,都表现了“理”,都有着强烈的情与理的碰撞和冲突。它们之中的“情”与“理”,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之处。本文分别从两部作品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试分析它们的“情与理”的异同点。本文认为,《牡丹亭》和《红楼梦》中的情与理的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两部作品的一脉相承,即《红楼梦》中的情与理是《牡丹亭》的继承和发展。它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情和欲、灵和肉、情爱和性爱、爱情和婚姻的结合与分离;二是“情”之内涵的相对单一性和丰富性;三是情与理对抗冲突的相对表层性和极度深刻性。  相似文献   

17.
小Q填字     
横向一、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寒雨连江夜入吴”的后句。二、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三、明白地表示或宣布。四、岳飞《满江红》中“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前句。五、比喻人力、财力、物力前后接不上。六、白居易《忆江南》中“江南好”的后句。七、一种饼干的品牌。八、独一无二的。九、在一起。十、指某人或某事物被社会、公众知道、熟悉的程度。十一、(物体)向一边偏斜。十二、曹植《七步诗》中的一句。十三、文章的组织结构;书画篆刻作品的布局。十四、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在浙江省东北部。十五、死硬顽固的反动集团。十六、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一句。十七、美国东北部大城市。  相似文献   

18.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5年初审通过、人教社2006年11月第2版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有如下内容值得商榷:1."诗歌之部"第一单元"推荐作品"中,选自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的《越中览古》,第2句是:"义士还家尽锦衣",而常见版本该句一般是"战士还家尽锦衣"。2."诗歌之部"第三单元"赏析示例"中,同样选自上述版本的  相似文献   

19.
"三兄弟"叙事模式,渊源于人类原始思维的发展和口传文学的衍变,在古今中外叙事作品中普遍存在。中国现代小说《激流三部曲》《财主底儿女们》《四世同堂》均采用了这一模式。三部作品中的"三兄弟"处于不同的家庭社会环境中,作出各异的人生道路选择,由此折射出现代中国动荡不安的历史处境和不断变迁的文化语境,也表现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矛盾与不懈求索。"三兄弟"模式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所呈现出的迥异于古代作品和外国作品的新质,正体现了这一模式巨大的生成作用和有效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20.
<正>余华,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曾多次荣获国际文学奖。《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先生众多作品中的一部,它与《活着》同时入选了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许三观卖血记》还入选了韩国的100部必读书目。就如《活着》一样,余先生作品里总是充满了人生的艰辛,而这种情绪就在娓娓道来中慢慢侵入我们的心,这也是他的作品带给我们的扣人心弦的力量。《许三观卖血记》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