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薛琪  力闻 《报刊之友》2010,(8):128-131
广播夜话节目在全国许多电台都有开办,例如福建台的“大蓬夜话”,湖北台的“今夜不寂寞”,以及陕西台的“长安夜话”等,都很受听众的欢迎和喜爱,也取得广泛的口碑和一定经济收益。不过,夜话节目在收获掌声和鲜花的同时,也遭遇发展的瓶颈,现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广播夜话节目因适应了当下社会转型时期的变革,也照顾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的心理变化而颇受推崇。而作为节目创作主体的主持人,其在节目中所担当的角色也越来越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探讨了夜话节目主持人的媒介角色问题,并结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晚间大型夜话节目《神州夜航》分析了这一角色在节目创作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指出主持人在节目创作过程中应不断调试自身角色,做最周全的贴心人、"最熟悉的陌生人"和最虔诚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广播界,夜话节目蔚为壮观,且大多十分火爆,几乎到了有电台的地方必有夜话节目、有夜话节目必有高收听率的程度,形成了独特的广播夜话现象。在2004年开展的全国首届广播十佳公共栏目评比中,夜话节目占参评节目总数的1/3,在评定的十佳栏目中,夜话节目独领风骚占有四席,其景  相似文献   

4.
刘蕾 《新闻世界》2010,(8):122-123
广播的发展与听众的需求催生了广播夜话节目,历经近二十年的发展与探索,广播夜话节目方兴未艾,并一度成为高收听率节目。然而,目前广播夜话节目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将成为制约该类节目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着重从节目自身及听众两个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夜话节目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究其新的发展空间,提高广播夜话节目的传播效果,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说广播最吸引受众的是热线参与类节目,但如何将热线节目打造成品牌,特别是用热线节目带动一个广播频率走上品牌之路,是广播编辑和主持人经常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地处西北内陆的兰州人民广播电台的编播人员在与众多媒体的竞争中。不与拥有优势资源的中央和省级大台盲目攀比,也不因其他广播节目的成功模式而跟风模仿,而是着眼于本土受众的文化经济现状和生活需求,倾力打造《听众接待室》(市民热线)、《行风阳光热线》、《天天说法》(法律热线)、《兰山夜话》(情感热线)等四档热线节目。  相似文献   

6.
现在地方台办电视有个杀手锏——节目本土化。本土化节目"皇帝女儿不愁嫁"——保证有收视率,有卖点。在本土化节目中,尤以方言节目最为红火,因为方言节目最直接、最便捷、最鲜明地实现了本土化。杭州台的《阿六头说新闻》、《我和你说》,钱江频道《大家》中的一部分,重庆台的《雾都夜话》,绍兴台的  相似文献   

7.
张静 《新闻实践》2008,(8):46-47
近几年,栏目剧作为一种新的节目类型迅速走红并呈现了燎原之势。如重庆卫视的"雾都夜话"、湖南经视的"故事会"、浙江影视频道的"本塘第一剧"、杭州电视台的"济公说故事"、"吴山夜话"等一批节目都取得了不俗的表现,在保持了较高收视率的同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本文试图在分析栏目剧走红原因  相似文献   

8.
范健 《河北广播》2006,(2):40-40
我们的节目能够开办起来,真的要感谢河北台。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办艮诉类节目办一个死一个,后来我专门到河北台来看过,去年在人民大会堂开的会我也去了,终于下决心了要办这个节目。省监察厅和纠风办也非常支持。刚开始一部分厅局在参加节目之前很担心,怕应付不了,但是真正进直播间之后感觉就不一样了。都说觉得很过瘾。  相似文献   

9.
正节目创优,既是地方广播电视台增强竞争软实力,赢得当地受众的必要条件,也是推行广播电视节目本土化,打造地方台节目品牌的战略性抉择。纵览各地地方广播电视台,无论是提倡"新闻立台",还是"经营兴台",其最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会归结到提高节目质量,打造节目品牌,扩大受众市场这个基本点上,因此以节目创优带动整体节目质量的全面提升,以品牌打造作为节目创优  相似文献   

10.
正方言乃"一方之言",是中国多元化地域文化的承载者,是民间思想最朴素的语言表现形式。近些年来,一些方言节目在全国各地迅速升温,收视率节节攀升。像重庆卫视的《雾都夜话》、湖南电视台的《越策越开心》、四川电视台的《天府龙门阵》、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等方言节目在百姓中有口皆碑,深受喜爱。由于方言节目收视率的提高,也使得方言节目主持人应运而生并成为当地炙手可热的节目主持  相似文献   

11.
广播事业发展风生水起,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更多人具有强烈的倾诉欲望,广播夜话节目长盛不衰,体现出持久的魅力。广播夜话节目的成功与否和一个主持人的素养是密不可分的。作者对此提出了若干个提高主持人职业素养的有效策略,希望能更有效地帮助夜话节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晏巧红 《青年记者》2007,(22):62-63
在各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广播要做大做强,提高创新能力非常关键,节目的理念、内容和形态都需要不断创新。在这一方面,台湾飞碟电台夜话节目《夜光家族》有不少地方值  相似文献   

13.
当下的省级卫视面对央视和地方市级频道的双向挤压以及兄弟台同质化竞争的威胁,只有通过引进"独家"节目——"独播剧"提高媒体知名度,自创"独家"品牌节目提升美誉度,与此同时适时融入事件营销形成"独家"焦点事件来共同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形象,形成"节目—频道"的二级品牌形象体系,才能突出重围。  相似文献   

14.
广播电视的每一步,都体现其发展的过程,节目主持人从"播"到"说",再由"说"到"如何说",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都在不断思索电视人与观众之间产生的互动和变化。方言节目的热潮不是突如其来的,更不是一股简单风潮一吹就散,正因为有其发展的种种因素,我们应深思这一过程,引导其良性发展,扬长避短发挥其优势,将电视传播功效达到最优化,真正让节目"活"起来。  相似文献   

15.
湖北荆门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的一档夜间谈话类直播节目--"象山夜话",历时六载,收听率居高不下,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广播界的一个名牌栏目,当地听众把收听"象山夜话"节目当成了每天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宋连昌 《传媒》2001,(8):29-31
目前,我国有各级各类电视台2000多家,除地市级小台,光是中央、直辖市和各省的上星台就有30多个.生活在各大城市的居民一般每天都能收到四五十个频道.不多说,按每台每天20个节目计算,观众就能收到1000左右个节目,供选择的余地不可谓不大.然而却经常听到观众"没有节目可看"的抱怨,他们手中的遥控器使用率越来越高,扫来扫去就是很难锁定在某一个频道上.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有人说是现在的观众要求太高、太挑剔了,众口难调.这也许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最根本的还在于电视节目本身质量高的太少,或者说有些节目电视编导者自我感觉良好却不符合观众的胃口,所以才会出现大家看看这个觉得"没劲",瞧瞧那个感到"意思不大"的现象.也就是说,在"传"与"受"中,还是应该更多地解剖一下前者的问题为好.  相似文献   

17.
广播夜话节目是各地广播电台中重要的节目品种,其收听人群广泛、社会影响较大.要主持好此类节目,主持人需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得体的在线风格、理性的职业意识等"把关"素养.  相似文献   

18.
王晶 《记者摇篮》2012,(3):52-53
《轻风夜话》节目是一档夜间谈话类节目,每晚21时至22时30分在辽宁广播电视台经济广播播出,节目一直以为听众解疑释惑,提供心理咨询,化解内心冲突,弘扬主旋律为宗旨。节目播出至今已有18年,深受听众喜爱,在辽宁省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虽然《轻风夜话》是全国广播名牌  相似文献   

19.
叶慧斌 《视听界》2015,(1):105-107
近年来,市县级电视台新闻评论节目呈现低迷和萎缩态势,有的市县台没有专设的评论节目;有的被压缩成新闻节目中的子栏目;有的被"整编"成了报道类节目;有的台虽然还保留着新闻评论节目,但大多形式单一,挖掘不深,观点平淡;有的热衷于"炒冷饭",从报刊、网络上抄袭观点。这些新闻评论节目很大程度上已经弱化了新闻评论的功能;还有一些市县台的新闻评论节目只是为年度创优准备的"盆景"。  相似文献   

20.
电视的一个基本功能是"大众娱乐",即使是单一谈话节目也应充分完成这一电视功能。谈话的内容深浅与否,严肃与否,都应该以一种"娱乐"的方式进行表述、传达。当然这种娱乐不是浅层次上的搞笑或是调侃,而是在形式上融汇娱乐的元素,即节目样式要有娱乐、谈话方式要有娱乐、话题选择要有娱乐、节目制作也要有娱乐。我们呼吁在谈话节目中加入娱乐的元素,不仅仅是为了使人们得到快乐和放松,更重要的是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