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高慎涛  冯阳 《天中学刊》2005,20(6):101-102
王维与佛禅有密切关系,其思想多受佛禅影响,并留下许多禅诗。对王维的诸多研究主要集中在佛禅思想的评价、禅诗的品衡以及画与禅的评价三方面。  相似文献   

2.
龚自珍的思想跟随其人生阅历而日渐倾佛,他的词作为其内心的“爰书”,也有着浓厚的佛禅情结.龚自珍经常在词中提及佛、禅,龚词也涉及不少与佛禅相关的意象.龚自珍虽从佛禅的宁静中寻得了片刻的安慰,但是终未沉溺其中.  相似文献   

3.
苏轼与佛禅缔缘甚深.这种因缘对其思想及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结合其生平思想和诗文,从视人生如梦、唯脱略身心的悟者情怀,随缘放达、任性逍遥的居士形象,清旷无尘、静谧空寂的苏词境界等三方面探讨其词作呈现的佛禅风神.  相似文献   

4.
梁实秋是一位传统知识分子,儒释道的精神在他身上表现得都很明显.就其散文作品来看,体现出"一切皆苦,万法皆空"的佛禅苦空观,"无念"、"在尘出尘"的佛禅生命观以及"空寂"的佛禅审美境界等.梁实秋佛禅思想的形成,是与他先天的气质禀赋,他所受的东、西方教育以及中年以后对佛禅经典著作的大量阅读分不开的,这些都促成了其散文超尘脱俗、适意自然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佛教传入中国后,伴随着佛教的不断世俗化和普及化,从发展走向成熟的中国小说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佛禅思想的影响。无论是在小说的思想内容、小说的结构,还是在小说的人物塑造上,我们都可以明显地看到佛禅思想对小说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佛禅思想为中国小说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另一方面,借着小说的深入人心,佛教又无形中加速了其世俗化与普及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从钱起佛禅观形成的历史文化原因及在诗歌中的具体表现,揭示其隐逸思想的佛禅原因,以及佛禅意象在其诗歌中的表现,从而说明佛禅文化对钱起的深刻影响和对钱起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浸染。  相似文献   

7.
王维的思想与佛家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脉关联,突出表现在其诗中“空”字出现频率颇高。文章以王维的“空”字诗为例,结合“空”在佛禅思想中的内涵,综合分析王维诗中佛禅思想的成因及王维诗禅交融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8.
苏轼一生服膺儒释道三家,儒家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和佛老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苏轼在文、诗、词方面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尤其是词代表了宋代文学最高成就。世人往往注意到苏轼诗和文中体现的佛禅思想,却忽视了佛禅思想对苏轼词的影响。现从苏轼词"梦"的意象上来看佛禅"空"、"无常"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慎涛 《天中学刊》2006,21(4):95-98
王维是文人与佛教关系密切的一个代表性人物。20世纪尤其是近20年的王维与佛禅研究尤显兴盛,主要集中在王维佛禅思想、王诗的禅意、诗与禅宗关系、禅诗中美学思想、画禅关系、僧人交往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唐寅自经历弘治十二年的科场舞弊案后,创作了大量具有佛禅意趣的诗歌.唐寅佛禅诗的题材广泛,表现了在佛禅思想影响其对自我、生命、社会的理解.诗歌艺术方面,尤其是语言、思维方式与前代同类作品相比亦有相当鲜明的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11.
废名的诗歌创作曾一度被人遗忘,但是作为废名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却不应该被忽视。在其诗歌创作中存有大量的佛禅思想的影响,导致其诗歌由于阐发哲理、佛禅思想较重而难于解读。在难于解读的背后,体现的却是废名要在理想之国度中建立一个美好的禅境,并以此来引导自己在现实之中负担的沉重却又淡泊的现世人生。  相似文献   

12.
元祐时期,词学、佛禅同得繁盛发展,佛禅对词产生多方面影响.语言层面表现为:以佛语禅句入词;大量使用口语俗语甚至恶俗秽滥语;运用禅宗句式和语言方式;翻案创新.意义层面,表现为化用佛禅思想、意象、意境,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抒发作者的情感,如牧牛、散花意象,人生如梦思想,返本归心、明心见性的参悟体验和精神境界.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人,还有一些词通首阐述佛理禅趣,以词说佛说禅.不同于其他时期的词坛,此期词人为改善词的生存环境,还主动与禅交锋,留下了一些表现机锋的词作,显现出佛禅与词关系的生动性、丰富性.  相似文献   

13.
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自幼受到佛禅思想的影响,他的大量散文中都有佛禅思想的印记。他的散文“就佛言佛,不入一儒语”,被贬后,借禅宗消解伤痛。  相似文献   

14.
贾平凹小说《太白山记》和《烟》中的佛禅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融佛禅义理于作品,传达出一定的佛禅思想;二是创作时运用佛禅的独特思维方式,以“超言绝虑”的直觉顿悟式思维获取艺术灵感;三是营构作品独特的意境,使之具有禅的意味。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佛禅思想的个体价值观是:在吸收、融合佛禅思想时,始终以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追求个体生命的适意、任远。表现出的对禅的理解就是:尚禅,却非专一精研,而是融合各种流派的思想;崇佛,却非割裂儒、道思想,而是融儒、佛、道为一体;好禅,却没有放弃生活享受,仍在追求情感的满足。  相似文献   

16.
宋初佛教的势力相当盛炽,同时儒、佛、道三教合流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在如此社会环境与文化思潮中,梅尧臣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较深。佛禅思想渗透到梅尧臣的诗歌创作中,使其诗歌形成独特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7.
<正>桐城派的思想谱系,多元多样,复杂丰富。其中,有三条思想脉络尤为重要。一是以程朱理学为主的儒学思想,从“桐城派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到桐城派殿军“二姚一马”(姚永朴、姚永概、马其昶)皆奉程朱为圭臬,建构起桐城派思想体系的底色和主色;二是老庄思想,刘大櫆、姚鼐、曾国藩、郭嵩焘、郭庆藩、王先谦、吴汝纶、马其昶、严复等人亦服膺老庄之学,大多著书以立其说;三是佛禅思想,姚鼐、方东树、姚永概、方铸等人亦耽悦佛禅之学,其著述中或多或少地表露出佛性禅心。这三类思想,相互并存,相互竞争,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里可以清晰地发现诸多的"佛教、禅宗"思想痕迹,佛禅成为川端文学作品的思想基础.川端康成将艺术的美感同深邃的佛禅思想相结合,利用艺术与宗教精神上相通的因素服务于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形成他独特的人生态度和创作个性,表现出独特的东方审美韵味,提升了川端文学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19.
废名一生的创作和思想,常常变动不拘。其创作的整个过程是随着社会现实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是一个由画梦到纪实的过程,整个过程其思想中所蕴含的佛禅意蕴也随着作品表现上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佛禅思想的个体价值观是:在吸收、融合佛禅思想时,始终以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追求个体生命的适意、任远.表现出的对禅的理解就是:尚禅,却非专一精研,而是融合各种流派的思想,崇佛,却非割裂儒、道思想,而是融儒、佛、道为一体;好禅,却没有放弃生活享受,仍在追求情感的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