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新现实主义小说的作家们从不同的审美视域表现着各色人等的不同状貌和境况,塑造了一批鲜明独特、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深刻地揭示出了他们的心理深度和精神世界。既丰富了当代文学人物形象的画廊,又深化了现实主义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鄂温克作家乌热尔图的小说和文化散文中阐释了较为成熟的生态理念和生态思想。小说中,作家塑造了众多的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人物形象——猎人、老人、外来人等形象,这些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在奇特的小说叙事中展示了人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共融的关系,或正面或反面地折射出鄂温克民族较为原始的生态意识光辉,而这些意识正是作家的生态思想的体现。本文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乌热尔图的生态理念和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3.
《白衣卿相》是闽北已故作家黄大铣先生一部较成功的人物传记小说。作品在艺术上和思想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它叙事上的民族性和独创性,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共性与个性处理、利用各种矛盾刻画人物的方法,语言上的历史韵味和人物语言个性化、摹写性的叙事语言,以及和谐完整的双线结构。同时,小说对人物命运的揭示与探讨也颇具匠心。  相似文献   

4.
20世纪革命战争题材小说的创作初衷是用艺术再现战争历史,揭示历史的本质发展规律,但是作家们在依托现实的写作中却不知不觉地步入了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的象牙塔。因此.这些小说由现实入手又远离了现实的本质,构筑了一个以精神为基石的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5.
美国作家艾丽斯·西伯德曾被媒体盛赞为"最具潜力的作家"。小说《苏茜的世界》是艾丽斯·西伯德的代表作。在《苏茜的世界》中,艾丽斯·西伯德成功地塑造了杰克·沙蒙这一人物形象。杰克·沙蒙是一位成功的父亲。他的慈爱、有责任感以及锲而不舍精神给中外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老作家姚雪垠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这部五卷本的鸿篇巨制,旨在通过明末李自成农民大起义的全过程的描写,刻画出处在那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众多人物,特别是农民起义英雄的群象,揭示历史发展的本质规律。作为处在作品开端之后的第二卷,从总体结构而言,是全书五卷的情节发展的重要环节,使我们从中看到了农民起义军打破围剿,从弱到强,不断壮大的趋势;看到了统治集团  相似文献   

7.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另外那个女人>,成功塑造了一个在生活和情感中备受煎熬的现代女性形象.本文以人物形象为切入点,探究小说所展示的现代女性在工作、生活和两性关系中所承受的精神焦虑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8.
阿来的《尘埃落定》是一部难得的描写藏族地域文化的文学佳作,主人公"傻子"是作家精心塑造的艺术形象,在这个拥有多重意义和极具个性特征的人物上,寄托了作家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通过对"傻子"二少爷这一人物形象的系统分析,从而更有助于系统的了解小说中所揭示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9.
包薇 《现代英语》2023,(22):56-59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美国著名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笔下的伟大创作之一。对此部作品,评论界在很大程度上将关注点聚焦至文本中所呈现出的独特的美国南方空间意象以及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怪诞性色彩,而对其中所体现的一些叙述特色有所忽视。通过对叙事视角、叙事时间以及叙事修辞的巧妙运用,麦卡勒斯成功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剖析了主人公复杂而矛盾的情感世界,并揭示和强化了作品隐藏的深层主题意蕴——世界的荒谬以及人类摆脱生存困境的徒劳,使得其小说的叙事与主题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小说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10.
阎连科是一位富于创新精神的实力派作家。本文试图从阎连科小说的艺术形式入手,通过对阎连科小说的文体、叙述和修辞的分析,揭示其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胡伟 《文学教育(上)》2008,(20):108-109
众所周之,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感情、揭示主题的。刻画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关键,也是作者的潜心追求。因此,阅读小说,读者就必须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上,品鉴作者创作人物的方式,体会作者创作人物的用心,透析作者利用人物形象表现生活、揭示生活真谛,从而做到真正理解小说。  相似文献   

12.
《宜宾学院学报》2015,(5):17-25
本文从《倪焕之》的个人经验出发,说明这部小说的价值与意义和叶圣陶个人经验与人生历程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揭示,表达了民国知识分子的个人心灵史与这部小说的内在结构和精神追求的关系;说明了作家个人的体验构成的基本观念及其对历史变革之际知识分子精神状态的把握对小说的决定性作用。本文梳理了小说中"教育"与"革命"的具体指涉,分析了叶圣陶的革命观,强调对这部小说的解读不仅要建立在大历史框架内,更要侧重于作家个人的精神与体验历程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3.
曾令云的长篇小说《云兴街》,以"云兴街"这一高度抽象的历史场域为观照点,描绘了七十多年中昭通地区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众多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历史的潜在规律及其给人的丰富启示。深刻的人生哲理、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故事内容,使得该篇小说无论是在思想性、艺术性还是趣味性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张波 《考试周刊》2011,(12):59-60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通过对菲利普一家贫穷生活的描述,折射出19世纪中后期法国小市民家庭生活的真实情境,以此来揭示资本主义的丑恶。该小说翻译到中国后,便很快被选入教材之中,成为批判资本主义的典型课文。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对其主题以及人物形象的解读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基于此,本文对小说主题及人物形象在不同时期的解读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梳理。  相似文献   

16.
乳名(包括绰号)是汉族人一生中有特别意义的名字。全文以巴渝地区乳名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祥实的调查材料,归纳了巴渝地区乳名命名的一般规律。并且运用民俗学、语言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初步分析了巴渝地区乳名的地方特色,在大量的调查资料基础上,揭示了巴渝地区乳名演变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对意境的追求是诗歌和散文创作的最高旨趣,那么,小说作者则致力于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纵观世界小说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和评论家,尽管他们的用语不同,方法各异,但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小说艺术如何才能创造出成功的或典型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具体分析,探讨了两位作家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表现时代主题方面的相似之处;揭示了两个人物形象“雨王”与“画家”在“追寻自我”的历程中表现出来的个人与时代的精神冲突。  相似文献   

19.
李亮 《考试周刊》2014,(5):9-10
井上靖在西域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中国人物形象。其中,武人形象是作家刻画较多的一类人物形象。如班超、索劢和朱王礼都是武人形象的代表。虽然他们所处时代和命运有所不同,但是都具有一种英勇不屈的武士精神和孤寂的忧伤气质。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作家拉斯普京在小说《活着,但要记住》中,塑造了男主人公逃兵安德烈的形象.本文力图透过作家对主人公灵魂的深入剖析,揭示安德烈思想演变的轨迹,以及展现其在生与死边缘挣扎的内心世界.小说正是在这充满张力的人物画廊里,再现了作家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双重精神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