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社会分工突破民族、国家的界限,发展成为国际分工。国际经济联系由流通领域扩展到直接生产领域,经济全球化已成必然趋势。因此,任何一个国家想要获得发展或加快发展,孤立起来是不可能的,闭关自守是没有出路的,开放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外开放作为我国长期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总结对外关系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明确提出来的。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上,除了清王朝出于防御和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一度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外,对外开放的思想和主张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创新活动正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是适应国际经济竞争的需要。我们国家也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开始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但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是一个综合培养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要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数学教育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敏捷性、广阔性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共产主义革命“同时发生”是有一个历史过程的。在他们看来,由于世界市场的建立,不仅在无产阶段的政治革命中,而且在社会主义的经济改造中,各文明国家之间存在着依存关系,因此在一个国家内要完成社会主义的经济变革是不可能的。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中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发生”原理不仅至今仍然有效,而且意义更为重大。而现实社会主义国家能否赢得消灭资本主义的光荣也将是一个需要  相似文献   

4.
国家的经济职能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它同国家本身一样,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随着社会形态的变更,国家职能的扩展和完善,国家经济职能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本文通过对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国家经济职能表现形式及其特点的历史考察,旨在借鉴历史经验,总结历史教训,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注重制度创新,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经济职能.  相似文献   

5.
蔡钟琛 《考试周刊》2009,(41):79-79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历史,如果没有昨天的创新,就不会有今天的辉煌;同样,如果没有今天的创新,同样也不可能迎来明天的腾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我们教育肩负的一项历史使命。当今世界竞争越来越激烈,经济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  相似文献   

6.
创新驱动是提升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高级阶段,也是一个国家跨越依靠低成本获取比较优势和依靠大量物质投入促进经济增长后的新阶段,创新竞争力成为一个国家竞争力提升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剖析创新竞争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了国家创新竞争力的内涵和要素,据此构建模型并以G20国家为样本做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部分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创新驱动阶段,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国家还处于要素驱动或者投资驱动阶段。我国要加快实施国家创新战略,发挥创新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作用,通过提升国家创新竞争力,实现国家竞争实力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7.
国家经济职能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的经济职能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它同国家本身一样,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随着社会形态的变更,国家职能的扩展和完善,国家经济职能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本文通过对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国家经济职能表现形式及其特点的历史考察,旨在借鉴历史经验,总结历史教训,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注重制度创新,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经济职能。  相似文献   

8.
经济结构调整与社会转型发展,是我国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时期不得不面对的时代命题和历史选择。知识经济最本质的特点在于知识的创新与创新知识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因此,知识经济时代,一个民族与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这个民族与国家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认为主权这一个历史范畴不是永恒不变的。沿用几个世纪的绝对排他式的主权学说,不可避免地受到经济全球化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但没有也不可能取消国家主权。国家对主权作出某些让渡是相互的,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代价。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简而言之:“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里拥有并管理着一些经济单位的公司。在大多数情况下,它由一个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在几个国家里取得(服务业、采矿业或制造业中)经济单位的所有权。”跨国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东印度公司的塔塔集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跨国公司得到空前发展,逐渐成为世界经济中心新的主宰和中心。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改变了国家体系和国际经济格局;跨国公司富可敌国,“根据世界银行1991年的资料,1990年约有60个国家(不包括东欧各国和人口不足100万的国家)  相似文献   

11.
孙俭 《考试周刊》2011,(13):227-228
一、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走教育创新之路,实施创新教育工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一个缺少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不可能持久繁荣。会计的教学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在创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出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以来,技术创新逐渐成为一个国际化的热门研究课题,那些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企业主要不是通过价格和产量方面的竞争,而是通过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来获得成功的。因此技术创新就必然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引擎。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纵观国家民族发展的历史,谁创新,谁就前进、就发展,谁不创新,谁就倒退、就落后,最终不打自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延续了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长趋势将会在21世纪相当长的时期内得以保持并将愈趋稳定。制度变迁增强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全球化背景下庞大的人口规模、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结合从劣势变成优势,世界资本市场和技术市场给后发国家的经济以迅速成长的机会,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以及建立在这种历史基础上的西方经济学说成为中国经济理论创新的思想前提,政府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得以有效发挥,五千年历史化积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价值得以重新评价和有效利用等等是促成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国家生命周期与中国崛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借鉴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提出国家生命周期理论,并对几个大国崛起的历程进行比较分析。本文认为,从世界现代经济发展历史看,的确存在国家发展生命周期,大体有四个或五个阶段。一个国家的兴起可能是由于国家之间竞争,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响应,从模仿创新到主动创新;反之,一个国家的衰落可能是由于国家之间竞争,创新能力减弱,甚至消逝。这一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理论,既可以解释其他国家的发展历史轨迹,也可以解释中国发展的历史轨迹;既可以解释中国为何从强大到衰落,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从衰落再到强大。作者指出,国家生命周期的决定性因素就是能否创新,能否持续创新、不断创新和鼓励创新是国家崛起的背后动因。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社会分工突破民族、国家的界限 ,发展成为国际分工。国际经济联系由流通领域扩展到直接生产领域 ,经济全球化已成必然趋势。因此 ,任何一个国家想要获得发展或加快发展 ,孤立起来是不可能的 ,闭关自守是没有出路的 ,开放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外开放作为我国长期的一项基本国策 ,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在总结对外关系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逐步明确提出来的。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上 ,除了清王朝出于防御和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一度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外 ,对外开放的思想和主张长…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世界上一个经济空间较大的国家,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这种国情与特征,基本上可以排除在初始阶段爆发全面危机的可能,但中国在许多经济领域仍然累积了风险的要素。  相似文献   

18.
先秦两汉时期中下阶层女性的社会经济活动涉及农工商三大领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享乐风尚又促使她们积极从事获利丰厚的纺织业和其它、商业活动。女性虽然从事着多种经济活动,但除了不可能超越农业成为国家经济基础和支柱的纺织业,她们没有在任何一项经济活动尤其是关系到国家命脉的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总体来说,先秦两汉时期的女性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仍然处于次要位置。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与现代化是交织在一起的。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利用外资、引进技术、进入国际市场、发挥“后发优势”的难得历史机遇。但同时也会对社会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形成严峻的挑战。社会主义国家应该积极地参与和推动全球化进程,在融入中谋求自身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在谋求发展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体制的创新;社会主义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要坚持合作与斗争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从知识与经济的关系与结合上分析了知识的使用、传播和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效率将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