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殷业同学问:声音没有实体形象,而且转瞬即逝。但读过《明湖居听书》之后,总觉得对白妞的演唱描写得很具体、很生动。作者是怎样独辟蹊径描写音乐的呢? 《老残游记》的作者对王小玉演唱魅力的描写确实是煞费苦心的。在课文节选的文字之前,作者就对白妞的说书作了一系列“耳闻”性的渲染和铺垫、(参见“文史博览”中的一篇文章。)课文的开头部分,在白妞出场之前,作者依然先从戏园的盛况、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以及观众的议论来铺垫烘托白妞的演唱技艺,接着才是从出场、演唱和反应三个方面着墨,来正面描写白妞高超的演唱技艺。而体察、领悟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演唱的,确实很有意思。音乐本来是诉之于人的听觉器官的,不是实体的存在。如何使听者明其妙,未听者也知其妙,这确实需要娴熟的表现技巧。作者为了清晰地表现没有实体形象且转瞬即逝的声音美,首先根据白妞演唱时声音的或高或低、  相似文献   

2.
《绝唱》节选自刘鄂的《老残游记》,《老残游记》被评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其内容丰富、意蕴深邃,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绝唱》一段,主要通过“烘云托月”、“工笔描绘”和“白描”的艺术表现手法极尽渲染白妞精湛的演唱技艺,让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3.
白妞,是《明湖居听书》着力重点描写的人物,作者运用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引人入胜地描绘其说书的精湛技艺。在教学中,我结合文章的特点,抓住重点人物白妞,并以她为中心,概括成“三点一现”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谓“三点”,一是场面“点染”。文中场面的点染一是通过热闹非凡的戏园的盛况来渲染白妞说书的无穷魅力,为她出场渲染出浓烈的气氛;二是介绍各色人等,有官有民,或“定位”或买座,说明白妞的演唱艺术雅俗共赏,对各阶层的人都有吸引  相似文献   

4.
《绝唱》里写演出之前,明湖居大戏园子“里面已经坐的满满的了……老残……送了看坐儿的二百个钱,才弄了一张短板凳,在人缝里坐下”。白妞还没出场演唱,但戏园里已是万头攒聚,焦急地等待她演唱的盛况,这就暗示了白妞演唱的高超技艺和艺术魅力。这种不将描写对象直接  相似文献   

5.
一、用范文启发学生。当我讲了《明湖居听书》后,我觉着这篇文章先极力从侧面描写:在白妞出场之前,作者先以观园的盛况,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和观众的议论来烘托演唱的高超技艺。然后极力从正面描写了白妞的出场,白妞的说书,听众的感受。正、侧面描写很突出。我就让学生自己命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表达方法与《明湖居听书》的相同,即:先从侧面集中笔力描  相似文献   

6.
《明湖居听书》是《老残游记》第二回的节选部分。在这部分中,作者刻意描写了黑妞和白妞动人心魄的歌唱艺木。这到底是一种什么艺术?课文未加说明。黑妞和白妞表演的是“梨花大鼓”。“梨花大鼓”又叫“犁铧大鼓”、“山东大鼓”,本是山东乡下的土调,唱时用一面鼓和两片梨花简作打击乐器。所谓梨花简,最初是用两枚农家犁铧的碎片,后来改用两枚铁片或钢片,演员演唱时,有三弦四胡伴奏。这种“梨花大鼓”,可以一人演唱,也可  相似文献   

7.
《明湖居听书》节选自刘鹗的长篇小说《老残游记》的第二回,课文描写了当时著名曲艺艺人王小玉的演唱技艺。《琵琶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诗作描述了琵琶女的弹奏技艺。两篇课文一为小说,一为诗歌,但在描写音乐艺术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可谓“曲异”而...  相似文献   

8.
侧面描写即铺垫吗?山东定陶县二中刘方,薛志扬高中语文第四册《明湖居听书》一文自读提示介绍了本文的写作方法:“这段文字运用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引人入股地描绘出白妞说书的精湛技艺。所谓侧面描写,指的是文中那些铺垫的笔墨;正面描写,指的对白妞说...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盘”这一段音乐描写最具特色,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材对其中语句注解作比喻琵琶的乐声,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的“课文解说”则认为是“恰切的比喻生动地摹画出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从琵琶乐声的音色、旋律、传播和发音几方面物理特征来分析,即可见这几句诗文既是用现实生活与自然现象中常见的声响来摹拟琵琶弹奏的乐声,以熟写生;也是用比喻描摹乐声发散传播的态势,化无形为有形;又是用比喻刻画琵琶弦发声的情状,从而突出琵琶女出神入化的演奏技艺。  相似文献   

10.
一、自学目的:学习本文描写声音时采用的多种手法。了解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陪衬作用。二、自学重点:重点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第5至第9自然段),了解白妞鼓书的高超技艺;了解比喻在描写歌声中所起的作用。三、自学提示:(1)这篇课文的中心内容是什么?答:写艺人白妞精湛的歌唱艺术。(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演出前的场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从三个方面:一是听众入场早,来得多。  相似文献   

11.
《绝唱》和《口技》都是描写声音的,有许多相似之处,将两文作比较阅读,必有裨益。两文都运用了衬托手法。1.以道具的简陋衬托演技的高超如《绝唱》提到的“梨花简”,仅“两个铁片儿”,但到了白妞手中,“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似的”。没有高超的技艺,能有如此奇妙的演出效果吗?《口技》强调道具仅“一桌、一椅、一扇、一  相似文献   

12.
文本解读《春潮》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课文,共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首句总起,描写了山的背阴处“寒冷的威力已在衰竭”,“朝阳处雪已融化”等,这是春潮的序曲;第二部分紧承上文,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气势磅礴的开江场面,重在描写春潮由弱到强的“不可抗拒”的气势。  相似文献   

13.
吕晓红 《山东教育》2009,(11):22-22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文章主要讲述了司马迂忍辱负重编写《史记》的原因和过程。结合课文理解“发愤”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可是仅仅立足于课文,学生对“发愤”的理解不够透彻,感受也不是很深刻。跟《上下五千年》中的原文对比阅读,不难发现改编后的课文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空白,  相似文献   

14.
执教《先秦诸子选读》一书时,学生对课后的“相关链接”“知识卡片”及其他资料中出现的“譬喻”“比喻”“讽喻”和“设喻”等概念分辨不清。笔者不揣浅陋,试结合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以下简称《发凡》)、王希杰先生的《汉语修辞学》(以下简称《修辞学》)以及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对以上概念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5.
《琵琶行》与《明湖居听书》都是历史上脍炙人口的名篇,又都是以对音乐的出色描写而著称,二者在对声音的描绘时,都不约而同地运用了生动贴切且独具匠心的比喻修辞,状无形之物如在眼前,可触可感。  相似文献   

16.
教材版本 人教版四下第六单元 设计理念 《牧场之国》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描写了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课文运用拟人、比喻等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四次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本设计遵循“得意、得言、得法”的理念,以“自读积累”为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7.
《洛神赋》之所以在中国文学史上光辉璀璨,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作者高超的语言能力和艳丽的辞风.探究这华美语言的规律,是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洛神赋》言语内部的运用规律:一是多维的描写技艺;二是娴熟的声韵驾驭;三是高超的语音手段,尤其是排偶、对仗和比喻的娴熟运用.  相似文献   

18.
余永梅 《考试周刊》2014,(36):10-10
本文分析了两首诗对音乐各具特色的描写:《听颖师弹琴》中作者运用多种手法写音乐,如比喻、联想、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再现了美妙的音乐,赞扬了琴师技艺的高超,风格自成特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量。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以意境的奇瑰取胜,体现其在艺术上的独到之处。诗中作者用了比喻、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夸张,超出于常情之外,真正体现出了他的浪漫主义、想若天外的艺术风格。这两首诗各擅其妙,情味各一,实为音乐诗作之佳品。  相似文献   

19.
何建华  芦叶 《语文知识》2006,(12):32-32
人们往往用雷声来形容声音之大,如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用“弓如霹雳弦惊”描写射箭时弓的响声,袁枚的《峡江寺飞泉亭记》用“飞瀑雷震”描写飞流直下的瀑布之声,沈复的《童趣》中用“夏蚊成雷”描写成群蚊子飞鸣之声,周密的《观潮》用“大声如雷霆”描写钱塘江潮水之声,刘成章《安塞腰鼓》中的“这鼓声……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用雷声来描写西北黄土高原鼓声之大。这些描写都极为形象,给人强烈的听觉震撼。不少教学参考资料在分析这些语句时,都认为它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20.
《明湖居听书》选自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历山山下古帝遗踪,明湖湖边美人绝调”,写的是江湖艺人白妞王小玉的高超演技。文中多用“侧面描写”之法,收到“烘云托月”,“水涨船高”的艺术效果。一、以琴师、黑妞“正衬”白妞小说为塑造白妞形象,先引出琴师、黑妞,以他们演技之高来正面衬托白妞的演技,是谓“正衬式”侧面描写。琴师虽其貌不扬,但琴声“抑扬顿挫、人耳动心”“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黑妞唱得更是“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观众皆“以为观止”。甚至还写到台下观众竟以为“黑妞”即白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