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学类文本阅读是每年全国各地高考的必考内容。在这类阅读中外国小说更是一颗璀灿的明珠,成为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一大亮点,但由于外国小说所运用的艺术手法,所表现的生活现象等与中国小说不尽相同,同学们读了这类小说之后普遍感到与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不易理解,失分也较高,这类阅读又成为高考阅读的一大难点.下面我们针对近两年来全国各地高考外国小说的命题特点来总结答题规律,以期对同学们备考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从2007年以来,新课标地区试卷二卷阅读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侧重考察小说,散文很少涉及。小说以微型小说为主,散文以叙事、写景、抒情类为主。而实用类文本阅读以传记为主,新闻为辅。在这二选一的阅读中,这几年小说阅读得分比实用类文本阅读平均得分低2-4分。究其原因,是对小说内容和主题的理解、把握不到位,方法不得当。那如何才能在考场小说阅读答题中获得高分呢?  相似文献   

3.
从辽宁省近几年的考题看,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小说阅读,2010年考查了王安忆的小说《洗澡》,属于中国当代小说:2011年考查了乌拉圭作家比亚纳的小说《怪人》,属于外国现代小说;2012年考查了王琼华的小说《最后的黄豆》,属于中国当代小说:2013年考查了匈牙利作家约卡伊·莫尔的小说《圣诞夜的歌声》,属于外国现代小说。由此可见,2014年高考依旧会延续小说的考查。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卷的文本阅读分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因为文学类考查的主要是小说,所以又称小说类文本阅读。从2012年河北省高考试卷统计分析来看。小说类文本阅读不仅选答的人数少,而且得分情况也不容乐观,全省平均分是12.72,比实用类文本阅读低了6.69分。出现这种情况,大致有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5.
综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小说类文本阅读受到空前重视。广东、宁夏、海南、江苏和浙江等地考卷都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考查了小说阅读。因此了解小说类文本阅读的命题特点,熟练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考点阐述】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有一种文本是经常入选的,这就是小说。近三年来,有11套高考语文试卷出现了小说文本阅读。尤其是全国卷Ⅲ,近三年都是以小说为文学类阅读文本。而辽宁卷、广东卷、安徽卷、浙江卷,在近三年中,均有两年是以小说为文学类阅读文本的。这足见小说类阅读文本的重要性,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并加强训练,以便备战来年。  相似文献   

7.
高考语文试题中,小说的阅读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常考题型。把握小说阅读的答题思路,提高小说阅读的得分率,是考生高考复习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下面以2016年高考真题为例,分析小说阅读规范答题的思路。限于篇幅,本文略去了试题文本部分。  相似文献   

8.
现代文阅读探究题历来在高考语文中占据一席之地,即将到来的2017年高考把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列为必考题,探究题尤显重要,估计分值在11分(实用类文本阅读探究题5分,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6分)。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2016《考试说明》要求: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等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本篇文章中,笔者试图通过具体例题并结合若干学生的答题情况对探究题进行详解,力图让学生在2017年高考中做这一题型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9.
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选定的是阿根廷作家莱·马尔莱塔的小说《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作品通过一个演艺精湛、为养家糊口四处奔走却遭观众厌弃和警察驱逐、只能独自忍受孤独和痛苦的艺人形象,反映了贫富不均、苦乐不谐的社会现状,表达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文本关注平凡人的生活,情节感人而富有新意,有一定的温度;文学类文本连续几年考中国小说阅读,今年则选了外国作家作品,体现出不同背景下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各省市高考都很重视探究题,认为它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好题型,2013年重庆卷也将新增探究题。语文探究题的设置多在古诗文阅读和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阅读上,其中文学类文本的阅读又主要考查散文与小说。《考试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内容及能力的要求是: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  相似文献   

11.
周琦 《考试周刊》2014,(61):26-27
<正>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等不同的文本类型,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指小说和散文)是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接触最多的一种,其对于提高中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和思维品质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在江苏省语文高考中,文学类文本常常是命题者的"心之所属"、"分数大户"。既然文学类文本在教学、考试中的地位如此之高,师生是否在平时学习中对之投以相当的热忱呢?回答是否定的。笔者发现,  相似文献   

12.
语文     
正2013年新课标卷考生答题情况简评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选定的是阿根廷作家莱·马尔莱塔的小说《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作品通过一个演艺精湛、为养家糊口四处奔走却遭观众厌弃和警察驱逐、只能独自忍受孤独和痛苦的艺人形象,反映了贫富不均、苦乐不谐的社会现状,表达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文本关注平凡人的生活,情节感人而富有新意,有一定的温度;文学类文本连续几年考中国小说阅读,今年则选了外国作家作品,体现出不同背景下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3.
笔者就以近几年江苏省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为例,谈一谈"散文化小说"的特点与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的关联。一、淡化情节,散化结构在"散文化"小说的展开中,少有冲突,缺少悬念。作家使小说呈现如日常生活的自然形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让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贯、浸润在色调平淡的描述中。  相似文献   

14.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其考点一般集中在如下方面:考点一:总揽文章要义。概括作品内容如2010年广东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第16小题: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又如2010年辽宁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第12题中第1小题: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逐步深入,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2011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课标)》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分门别类单独列出,可见其重要性。但就历年高考考查的文本类别来看,多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名家的散文和小说为主,其中散文又占有压倒性的优势。那么,如何对这类文学文本进行合理、有效的阅读鉴赏,这是摆在广大  相似文献   

16.
吴建刚 《新高考》2011,(3):16-17
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小说和写人叙事散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传记类和访谈类文本阅读都会命制一些人物类考题。综观各地高考题,人物类考题题型主要有两种,即客观选择题和主观简答题。设问的角度很多,但考查的点无非是把握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心理、鉴赏塑造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探究并解读与人物相关的一些问题。本文仅就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人物类主观简答题作一些答题指导。  相似文献   

17.
<正>一、试卷风格分析1.文本选择。2011年——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卷现代文阅读试题选考部分的题材汇总见表1、表2。中外国小说一篇,可见文本来源以中国小说为主。就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而言,绝大部分都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可见文学类文本的选择偏向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8.
人教社的《外国小说欣赏》被浙江省高中新课改确定为选修模块统一使用,这是一本难得的好教材,收编的16篇小说内容丰富,流派众多,创作手法多样。然而外国小说教学有许多困难,中学教师文学知识陈旧,特别是外国现代派小说知识缺失,对外国小说的各种类型及其特征认识不够透彻,以致教学内容难以把握,教学有效性难以落实。到底如何才能摆脱《外国小说欣赏》教学的尴尬,真正落实《外国小说欣赏》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写作是推动《外国小说欣赏》教学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一。综述2011年高考18套语文试卷中,共有16组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其中重庆没有出现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而是选用了一篇议论性的随笔,北京卷、湖北卷、天津卷、安徽卷、江西、全国卷、四川卷、浙江卷、江苏卷等不设选做题,过半试卷只考查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的材料涉及面广,既有散文,也有小说,既有国内作品,也有国外作品,既有优秀作家作品,也有名不见经传作家的优秀作品。考点分布均衡,对考纲中的的  相似文献   

20.
宋红芳 《学语文》2011,(2):22-24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二年级学生选修了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小说与戏剧”系列之《外国小说欣赏》。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欣赏外国小说以及初步感知小说这一文体的基本特征(单元话题)。语文《新课标》也要求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