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标指出,教学不再是单元化的、死板的和静态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师生多元化的、开放的和动态的对话与交流过程,而这种多向的、开放的和动态的对话、  相似文献   

2.
教学不只是单向、封闭、静态的知识授受过程,而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而这种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必须承担“引导人”“塑造人”“提升人”的责任,这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设性。于是,预设与生成就构成了新课程教学中的一对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3.
杨吟 《文教资料》2005,(21):92-93
新课改提出,教学不只是单向、封闭、静态的知识授受过程,而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而这种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因此,“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重要方面。同时,中小学课堂教学又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育人活动,这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设性”。  相似文献   

4.
教学不只是单向、封闭、静态的知识授受过程,而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而这种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必须承担"引导人""塑造人""提升人"的责任,这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设性.于是,预设与生成就构成了新课程教学中的一对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5.
<正>课堂生成是伴随着课程改革派生出来的崭新理念,它应该是一个个生命体鲜活的活动。新课标就指出,教学不只是单向、封闭、静态的知识接受过程,而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而这种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因此,"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课堂往往因生成而精彩。然而,面对新课程改革,目前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态度呈现出两种消极趋势,一是不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提出,教学不只是单向、封闭、静态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而这种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意味着更多的生成与预设。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静”与“动”的对立与统一。如何准确理解两者之间辩证而统一的关系,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科学地把握、艺术地处理这种关系,就成为我们教师迫切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课改提出,教学不只是单向、封闭、静态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而这种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意味着更多的生成与预设。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静”与“动”的对立与统一。如何准确理解两者之间辨证而统一的关系,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科学地把握、艺术地处理这种关系,就成为我们教师迫切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应只是单向、封闭、静态的知识授受过程,更应是师生间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而这种交流过程必然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因此,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重要特征。同时,  相似文献   

9.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单向、封闭、静态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师生间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这种对话交流过程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生成性”是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面对课堂上出现的新情况,再像原来那样按部就班地上演教案剧,显然违背了课改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0.
李红 《考试周刊》2011,(82):126-127
案例背景: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同时进行的,课堂已经不再局限于教师课前所设定的小框框里,而是有着某种程度上的开放。  相似文献   

11.
【背景描述】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已成为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由于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造成了开放的课堂教学进展中的不确定性,无论我们对教学过程做多么精心的"预设",依然会出现教师预设之外的生成,即"非预设生成"。  相似文献   

12.
物理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物理教师可以通过抓住课堂意外、超越课本生成、在问题中生成、利用错误资源生成等方式,预设文本静态弹性,关注课堂非预设性生成,有效提高课堂实效.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指出,教学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教师对本进行静态的弹性预设的同时,更要追求课堂现场的有效生成。惟有追求课堂的动态生成,才有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指出,教学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教师对文本进行静态的弹性预设的同时,更要追求课堂现场的有效生成。惟有追求课堂的动态生成,才有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金亦挺 《教书育人》2005,(1):98-100
新课标指出,教学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教师对文本进行静态的弹性预设的同时,更要追求课堂现场的有效生成。唯有追求课堂的动态生成.才有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周岗 《中小学电教》2011,(3):151-151
叶澜教授说过:"不去认真预设,那是不负责任;不善实时生成,那是不够优秀。"新课标指出,教学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课前能做出周密的策划,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开放和动态对话与交流的过程,而这种过程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但数学课堂的这一生成性不应是随意的、盲目的,而是有目的和有意义的,这就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指出,教学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对文本进行静态的弹性预设的同时,更要追求课堂现场的有效生成,即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富有创造性的真实发展历程,善于在课堂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指出,教学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精心的、静态的弹性预设,注重生成策略的运用,促进课堂现场的动态生成,唯有追求动态生成才有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使教学过程演绎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20.
古殷 《华章》2007,(12)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进行,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认识到:教学过程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教师在对文本进行静态弹性预设的同时更追求课堂现场学生有效学习的生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能力,有效达成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