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让大脑联网     
<正>互联网进入大众生活仅仅二三十年,现在人们的生活对它已经十分依赖了。物联网是近几年才走入人们的视野,其含义是物物相连,任何物品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联系起来。物联网的发展才刚刚走上轨道,科学家们又提出了"脑联网"的概念。脑联网通过大脑接口将多个大脑连接起来,实现大脑间信息互换、信息处理,这一有机网络能够集合众人的脑力完成各项工作。那么,我们距离脑联时代究竟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7,(22)
在我们物理课程的学习中,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是一个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的课程,对于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生活的事件具有很好的实用性。我认为在物理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物理课堂中对于电学知识的把握和学习可以为我们的生活中一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其实电学知识对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其博大精深的特点,在具体的应用中更是趣味无穷。随着人们发明的各种电器,使得电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那么在我们的物理课程学习中对于电学知识的学习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章节,我们都是在生活中都是怎样应用理论知识到具体的日常生活中的呢。本文将从电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的应用,怎样为人们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且指导人们规避风险,帮助人们处理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正>地铁里,人们用手机看视频、刷微信;咖啡厅、快餐店里,人们用手机玩游戏、查股市信息。"智能手机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我们生活中使用手机的一些"习惯性"行为,很可能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损失。随意"蹭网""有Wi Fi吗?""Wi Fi密码是多少?"现在大家出门在外都会习惯性向一些商家提出这样的问题。据Wi Fi联盟的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成为Wi Fi需求量最大的市场。Wi Fi在我国的渗透率  相似文献   

4.
生活赋予了我们很多,也让我们懂得了很多,通过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可以折射出他的心灵美、丑、善、恶。然而,在平凡的世界中人们又怎么样去抉择自己的人生,选择自己的生活,描绘我们那张五彩斑斓的生活画卷,那么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则给予了我们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5.
赵颖 《科教文汇》2009,(6):228-228
生活赋予了我们很多,也让我们懂得了很多,通过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可以折射出他的心灵美、丑、善、恶。然而,在平凡的世界中人们又怎么样去抉择自己的人生,选择自己的生活,描绘我们那张五彩斑斓的生活画卷,那么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则给予了我们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人类对火星的探索与了解越来越深,科学家已经在构想着如何将人类迁移到这个地球的邻居上生活,如何在这颗红色的星球建造人类的居住环境。除了居住以外,我们还需要考虑饮食问题,毕竟"民以食为天"嘛。那么,我们在火星上都能吃什么?太空食物的变化今天,人们对太空食物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早期的太空探索时期,那时候的宇航员只能食用一些装在  相似文献   

7.
100余年的汽车发展史,使汽车从不起眼的代步工具成长为世界工业的巨人;它集当今的各项先进学科于一体,成为人们生括、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以及人们生括的需要,汽车会进一步渗透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中去。那么,今后的汽车将会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正孕育着科技新巅峰时代的到来.在这个世纪中,我们更能真切地体会到,科技的发展有力量影响人类的生活,人类也正充分地享受着科学技术带来的一切"福利".谁丧失想象谁就丧失未来,那么,在士兵的服装方面,科技又将把人们引向何方呢?  相似文献   

9.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我们的学校教育也应该生活化一点,我们应该利用生活中的点滴对学生进行教育,错误也是一种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0.
社科文摘     
李莉 《百科知识》2012,(6):51-52
正秦汉以前中国人一日两餐秦汉以前,由于农业不发达,粮食有限,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当时人们称作"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餮而始"。其意思是说,人们生活中,只要是一日用过两餐,便意味着一天的时间就过去了。那么,由"一日两餐"而逐渐演变为"一日三餐",究竟始于何时  相似文献   

11.
童民 《今日科苑》2008,(5):26-28
钢筋、混凝土、塑料、木材等,人们再熟悉不过了,它们中大多是没有知觉、没有反应的"死"材料。它们只能被人所感知,自己无从感知外界情况。在出现"危机问题"时,它们不能告诉人们,也没法修理自己,只能"坐以待毙"。如今,一些"活"材料正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并将改变我们的生活。这就是"聪明绝顶"的智能材料。  相似文献   

12.
最近,由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的几位科学家研制出来的一种薄如纸片,可剪裁、能折叠的轻型"纸电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研究者认为,由于这种纸电池具有诸多优越的性能,因此将会成为一种新型的能源存储设备。那么,这种纸电池会对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问题与解答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太多的对人有害的电磁波,那么请问能否用像"太阳灶"那样将这些零碎且有害的电磁波收集起来?  相似文献   

14.
<正>从小我们就生活在闽南地区,生活中,不论与家人对话、与朋友聊天,还是与同学交流,都惯用闽南话。尽管闽南话是闽南地区人们日常交际的主要沟通语言,但在城市中,普通话仍是最通用的语言。同时我们要学习英语;从日本的动漫、音乐中,我们还能了解一些日语;若有机会去东南亚旅游,甚至能接触印尼语和马来语。我们发现,有些闽南语和这些外国语言在发音上有相似之处,如"的士"的闽南语发音是"嘚西",与英文的"taxi"有着几乎相同的发音。是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今天的生活已离不开网络,那么互联网安全吗?互联网会瘫痪吗?有可能用物理方法摧毁互联网吗?假如世界上所有的互联网都瘫痪,会发生什么情况?互联网远比我们想象得更"健壮"很多人担心如果有一天互联网瘫痪了,该怎么办?其实想把整个互联网弄瘫痪了,并没那么简单。互联网的"结实"程度远比我们想象得要高,这和它本身的结构有关。我们经常使用的网络,并不存在一个"总开关",它的核心设施其实分布在全球各个国家的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16.
张晨 《科学大众》2014,(3):50-51,92
生活中人们常常感叹:现在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社会。而儿童在这样的社会中,对各种信息的获取速度也是成倍的提升。那么在作为探究的科学课中,身为教师的我们常常会发现,在学习某个知识前,孩子们就已经知道了,甚至能侃侃而谈,在动手实验之前,孩子们就已经知道结论了。本应充满"未知"的探究课堂,变成了对"已知"的重复。面对这种"成人化"探究的态势,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对应,笔者作了一番调查与思考,希望能找回丢失的儿童,让科学回归真实的探究。  相似文献   

17.
<正>狗的智力相当于2~2.5岁的儿童,相比其他一些动物来说,狗算是比较聪明的,宠物狗和人类长期生活在一起,能听懂人类的话也是很有可能的。不过要回答"能否听懂我们说的话"这个问题,还需要先明确"听懂我们说的话"的标准,如果只单纯指我们发出指令,狗能否执行,那么毫无疑问,狗能听懂我们说的话。  相似文献   

18.
<正>眼睛是人们认识大千世界的重要通道,同时也能映射出人的内心世界。也许我们很难想象,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和沟通,有90%以上都是使用非语言的方式实现的,其中眼神沟通又是"重中之重"。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学语文,学外语,可是我们却从未上过"眼神交流课"。其实,了解一些简单的眼  相似文献   

19.
<正>可燃冰既然是"冰",自然其温度也不会太高。然而,我国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的消息,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人们对可燃冰的关注度持续升温。那么,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可燃冰的世界,去了解关于可燃冰的更多秘密。颠覆常识的可燃冰俗话说,水火不容。冰作为固态的水,自然也是不能燃烧的。可是,可燃冰却是一种可以燃烧的"冰"。那么,可燃冰到底凭借什么颠覆了我们的常识呢?  相似文献   

20.
<正>当科学家把越来越多的机器人、电脑、纳米材料带入人们的生活后,高科技似乎不再那么遥远而神秘。可是在本届世博会上,各国却纷纷从自然万物中寻找智慧,让科学展现出返璞归真的一面。汲取山川灵感当自来水系统成为现代城市化的标志之一时,水井就成了过去式。大城市的小孩子,对于借用"天然冰箱"、把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